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前言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由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精神或其他特殊需求产品和服务老年人的定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
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第二个方面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传统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新标准),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养老产业定义赛迪顾问研究认为,养老产业指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提供全方位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养老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养老产业指为个体提供生命保障的相关产业,养老产业不能单一归类于某一产业,而是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狭义的养老产业指服务于60岁以上的老人,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围绕医、康、护、养等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用、娱、医等物质精神文化多领域产品服务。
本报告所研究的养老产业,指狭义的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发展历程老龄化加剧推动全球养老产业加速发展19世纪后期,全球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已成为当前的全球性难题。
欧洲一些国家因较低的生育率而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法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老龄化国家。
2015年,全球老龄人口数量迎来加速增长的新拐点,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2%。
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龄(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0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0%,复合增长率为2.4%。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五个阶段19世纪后期,全球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已成为当前的全球性难题。
欧洲一些国家因较低的生育率而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法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老龄化国家。
2015年,全球老龄人口数量迎来加速增长的新拐点,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2%。
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龄(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0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0%,复合增长率为2.4%。
萌芽期(2000-2010年)2000年11月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27万人,占总人口7.1%,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5%。
在这一阶段,养老产业开始初步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始萌芽,养老服务项目开始进行试点经营。
受益于人口红利爆发影响,该阶段社会养老压力较小。
快速发展期(2011-2020年)这一阶段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从2011年的13.7%发展到2018年的17.8%。
中国逐渐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养老政策体系也逐渐丰富。
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让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爆发期(2021-2030年)这一阶段,养老产业的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养老产业相关标准基本确立,行业协会的约束基本形成,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基本完成。
养老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全面化方向发展成熟期(2031-2050年)这一阶段,养老产业发展趋向成熟,整体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养老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减速期(2051-2070年)这一阶段随着“计划生育”时期出生人群的老去,老龄人口总数相对上一阶段减少,产业增长可能出现减速。
政策支持推动国内养老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分析产业体系全景图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划分为养老支柱产业和支撑产业。
养老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产业辐射面广,直接涉及的有养老服务、养老用品、老年医疗、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业等。
同时,还对上述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如建筑、交通运输、科技、文化教育等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
产业链全景图上游是养老产品和服务。
上游产品服务提供商,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和生活需要,提供金融、地产、用品等产品和服务。
未来养老产品和服务将呈现普惠化、个性化、智慧化三化发展趋势。
中游是产品和服务的集成,通过直营店、商品超市、经销商、电商品台、社区、机构等形式触达消费者。
企业在完成产品服务的生产后,需要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除常见的营销渠道外,由于养老产业具有一定社会性和公益性,社区和机构成为产品服务集成平台。
社区作为平台,能够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产品和服务;机构作为为老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也是养老产品服务集成渠道之一。
下游是接受服务的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群体大体可分为具备完全自理能力、具备半自理能力和不具备自理能力三大类,不同类别的老年人群具有显著的需求差异。
下游的需求反馈是推动养老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生动力之一。
主要环节分析上游是养老产业的核心环节养老产业上游承担着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任务,涵盖老年食品、老年服装、老年可穿戴设备、保健品、药品等产品,和助医、助食、助浴、助行、护理、精神关怀、老年娱乐等服务。
产品和服务主体通过集成和引流,作用于老年人群,形成闭环。
养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养老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上游是养老产业最为核心的环节。
当前养老产品和服务开发较为单一当前养老产品和服务更多聚焦于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发各类床位建设及配套服务,忽视初老群体,导致了形式过于单调,而多个产品市场未被开发的问题。
以旅游、社交、教育、康养需求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例,涉足供应商明显少于地产、金融、用品领域,发展尚不成熟。
未来,面对消费升级的变化和健康需求的转型,更需要多样化、专业化、针对性的市场开发。
智能产品不断革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养老产品革新的原生动力。
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低功耗的智能健康养老终端、人性化交互的简洁应用平台以及高效的信息架构变成现实。
未来,养老产品将向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室内外精准定位等方向不断完善,突破现有的健康生理检测、监测技术和分析技术。
另外,在5G技术的影响下,养老产品将向实时化、场景化、智能化、定制化等方向发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中游:养老产品服务的集成中游是传统营销渠道与养老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社区等平台对养老产品服务的集成。
当前国内各地方基于本地健康养老需求、健康养老产业状况、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等,探索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除了老人直接进行直营店、网络、电话平台购买的行为外,还有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服务模式、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社区街道医养护一体化模式。
下游老年群体年龄划分造就多层级市场需求2018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7岁,平均退休年龄为50-60岁,老年生命阶段占全生命阶段的三分之一。
将老年生命阶段继续细分,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即生活自理的强能阶段、半自理的弱能阶段和无法自理的失能阶段。
在强能阶段,有较强的社会需求、工作需求、教育需求、旅行需求和居家生活需求;弱能阶段则偏向于养护需求;失能阶段则更多依靠医疗机构的医疗和护理。
下游老年群体需求分类造就多样化市场需求老年人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主要客户,对其需求的全面分析和精准把握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的关键。
整体来看,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
健康管理及医疗保健需求:健康的身体是决定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老年人对于健康养老服务的主要需求有健康管理需求和医疗保健需求。
需要通过采用健康检测预警设备、吃药提醒设备、生活保健设备、康复护理设备以及综合软硬件产品的综合养老解决方案,实现对老人健康数据采集、信息记录和智慧化健康管理。
需要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的互联互通及全面对接,为老人营造及时、安全的专业医疗服务。
生活起居及精神慰藉需求: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生活起居照顾、安全保障、社交沟通、文化娱乐等需求。
对此,可以使用老人防丢设备保障老人人身安全,使用家庭护理机器人全面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使用家庭娱乐设备丰富老人的生活内容,满足其精神层面的需求。
市场发展及区域布局市场需求中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长提速、预期寿命延长的发展态势。
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增加859万人。
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也从2010年的74.8岁延长至2018年的77岁。
预计在2020年,老年人口将会突破2.5亿人,未来我国老龄人口总量和增速将继续保持增长。
老年人消费力提升,社交娱乐、医疗康养领域消费增速最快一方面,老年人均可支配消费逐年增长,且增长率较为稳定,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
另一方面,在多个消费领域分布中,医疗社交娱乐和保健领域近三年增长率最高,反映出人民对健康需求的关注,形成良好的保养保健消费习惯。
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为养老消费增长带来机会。
市场规模万亿规模养老市场将释放全球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促使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养老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
2018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达9%,其中年龄在85岁以上的人口总量增长最快。
庞大的老年人群规模,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
据赛迪顾问统计,2018年全球健康养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增速达18%,预计2021年超过15万亿美元。
2020年我国市场规模将达7.7万亿元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加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9亿人,占总人口17.9%。
据赛迪顾问统计,2018年我国养老市场规模为4.6万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9.8万亿元。
市场结构家庭养老产品服务在市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养老市场竞争格局总体呈现“9073”结构,家庭养老产品服务占比最大。
在家庭养老产品服务市场中,养老用品市场份额最大且发展后劲足。
一方面,养老用品受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影响,智慧健康养老用品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养老用品市场需求覆盖率不足20%,仍有约80%的需求和产品有待开发。
产业地产在布局养老完整解决方案中占有优势当前跨界养老的企业中,地产公司占比最大,包括万科、保利、远洋、恒大、碧桂园、华润等,加速在一、二线城市及发达地区布局养老产业地产。
这主要是由于以养老为主题的产业地产区别于普通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具备整体布局养老服务方案的优势。
区域分布华东地区养老市场发展全国领先养老市场发展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各地健康养老市场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