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古筝乐曲。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3、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写秋天的诗?(引导学生回忆苏李白的《静夜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古诗?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二、朗读古诗,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把握字音。
放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
4、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
(配古筝乐曲)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配古筝乐曲)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2、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复习《夜书所见》
(1)全班背诵、男女比赛背诵。
(2)谁来表演一下诗人叶绍翁,吟一吟这首诗。
2、教师表演:我是唐代诗人王维,今年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阳佳节,我却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亲人啊!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下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自主学习,深入体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可轻声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作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学习收获。
(提示:诗句的意思,诗人表达的情感)
(3)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相应的诗句。
2、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诵。
四、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五、拓展活动。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