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作者王昌龄简介
詩作風格:音韻高亢而氣勢風 華,擅長七絕,其《出塞》一首 「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李攀龍 曾推為唐詩壓卷之作,時謂「王 江寧」。尤以邊塞、宮怨、閨怨、 送別之作為佳,存詩一百八十餘 首。
王昌齡與高適、岑參、常建、 王維、李白、孟浩然等皆有交往。 其詩含蓄、深婉、渾厚、明快, 有“詩家夫子王江寧”的稱號。 其七絕與李白齊名,被世人譽為 “七絕聖手”。
唐詩作者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詩 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歷元年(698年), 約卒於天寶末年。 玄宗開元十五年,舉進士, 後貶龍標尉,人稱「王龍標」。天寶 末年安史之亂爆發,因時局動盪歸鄉 , 得罪刺史閭丘曉,為所殺。
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之時 (739年)王昌齡被貶嶺南,開元二 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即北歸,遊 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背上患有疽病,快痊 癒了,醫生叮嚀不可吃魚蝦等物,可 是老朋友相聚非常高興,由於喝酒過 多而舊疾復發,孟浩然竟因此而死亡。
送郭司倉 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来自; 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掾:替長官辦事的人
• 碧綠的准水映照著我的家門。這樣優 美的景致,你卻要離去了;別笑我依 依不捨,一再挽留你,是我這個當主 人的心意啊!目送你逐漸模糊的背影, 天上的明月好像也隨著你遠去了。而 每天夜裏傳來的春潮聲音,都會讓我 深深的思念你。
塞下曲四首
(一)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二)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三)奉詔甘泉宮,總征天下兵。 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 臣願節宮廄,分以賜邊城。
(四)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 部曲皆相弔,燕南代北聞。 功勳多被黜,兵馬亦尋分。 更遣黃龍戍,唯當哭塞雲。
塞上曲
秋風夜渡河,吹卻雁門桑。
遙見胡地獵,韝馬宿嚴霜。 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場。 功多翻下獄,士卒但心傷。
少年行二首
西陵俠少年,送客短長亭。 青槐夾兩道,白馬如流星。 聞道羽書急,單于寇井陘。 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 走馬遠相尋,西樓下夕陰。 結交期一劍,留意贈千金。 高閣歌聲遠,重門柳色深。 夜闌須盡飲,莫負百年心。
• 昨夜大雨滂沱,寒雨滿江,我和你來到了 吳地;今天剛一破曉,我就送你啟程上路。 你這一走,連楚地一帶的青山也顯得孤獨 了。你到洛陽後,那邊的親友們如果問起 我,就請你告訴他們,我的心光明磊落, 好比一塊潔淨的冰放在玉壺裡,絕不會就 此消沉墮落。
王昌齡被貶為江寧縣丞時, 摯友辛漸怕他因而意志消沉, 特地遠道來探望他。 作者感激好友的深情厚意, 由江寧一路送到鎮江,才在芙蓉樓分手而回, 這首詩便是當時兩人登樓話別時作的。
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 有《巴陵送李十二》詩。與孟浩 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 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 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 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 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 王昌齡非常喜歡喝酒吟詩,喝醉了酒 行為瀟灑浪蕩,因此招惹來許多對他 不滿的流言;不過他的詩卻是人人讚 賞的,不但思想清新、感覺敏銳,既 有神韻又有內涵。無論表達技巧或思 想內容都是第一流的,當時的人尊稱 他為「詩天子」。
• 這是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 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寫她「不知愁」:天真浪 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 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 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 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 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 露無餘。
閨怨
此詩是為後人推為閨情之作第一(清 人黃生《唐詩摘鈔》)的閨怨詩。詩 寫丈夫久戌不歸,妻子因見陌上柳色 陡生寂寞悔恨之心。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粧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春 來細心打扮,獨自登上翠樓。忽見 陌頭楊柳新綠,心裡難受,悔不該 叫夫君去覓取封侯。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明月依然是秦朝時的明月,這關塞仍 然是漢朝時的雁門關。士兵們萬里迢 迢去守衛邊彊,年年征戰,到現在仍 不見回來。服兵役的人,很少能安然 返家。假使戍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 在的話 ,他一定不會讓胡人的兵馬渡 過陰山來的。
• 前兩句指邊塞自秦漢以來的景象就是如此荒涼,不少將士 在這裏耗盡青春、生命,雖然時刻刻想念家鄉,但年復一 年,邊塞總得有人堅守著。寫出士兵的痛苦。後兩句是一 種希望,雖然漢代將軍李廣曾有效地防守邊彊,但李廣不 可復生,就是像李廣的將士也不可能一直都有,所以在希 望的背後,隱藏著很深的失望。這首詩描寫了中國北部戰 爭的漫長歷史。
他最為人稱道的是邊塞詩, 名作《塞下曲》四首、《塞上 曲》、《少年行》。宮怨、閨情 詩也頗佳,如《閨怨》。寄贈、 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也都 是佳作。
出塞(其一)
《出塞》為樂府《橫吹曲》舊題, 多寫軍旅征戎。原作二首,此其一。 詩人借用樂府舊題,寫下這首鏗鏘有 力的詩篇,也正是抒發出征塞外、為 國守邊的豪情壯志和內心感慨。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此詩是詩人貶江寧(今南京市)丞期間 (約741—749)送好友辛漸赴洛陽所作。 原題二首,此為其一。芙蓉樓遺址在唐代 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據說,登此樓 可俯瞰長江,遙望楚地。詩寫江樓送別友 人之惆悵,表現了詩人冰清玉潔之品格。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答武陵田太守
仗劍行千里, 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 不負信陵恩。
• 我拿著一口寶劍,走了千里遠的路, 才來到這裏。雖然我是個微不足道的 人,但是敢說一句大話;我既然在你 們武陵這地方做門下客,將來一定不 會辜負了太守您的恩惠。
• 武陵:湖南省常德縣 • 大梁:戰國時魏國的首都,在今河南省開封縣 • 信陵君:戰國時魏國公子魏無忌;他一生求才若 渴,門下養了許多賢士,最多曾高達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