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读题,初品词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当慈母这两个字印入你眼帘的时候,你闪过怎样的画面?
把自己的想象、感情带进去读课题。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老师在课题的深字上加了个着重号,这是为什么?
(生: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感情。
生:说明妈妈对我们付出的感情很深厚。
)
非常好的感觉。
读下来,对词语有敏感,有特别的认识,这就有了良好的语文意识。
(师板书:语文意识)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深”字,情深在哪里呢?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理解新词
师:请同学们们凭预习时的记忆在老师发的纸上把生字工工整整地写下来。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
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括号内为学生要写的词)
理解词语:
1、震耳欲聋的“欲”是什么意思?
2、龟裂的手看见过吗?
3、知道“攥”的意思吗?能做个动作吗?如果把它换个词呢?
再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会冒出问题来。
生齐读。
师:你向自己的母亲要过钱吗?你有过鼻子一酸的时候吗?为什么我鼻子一酸呢?
三、研读课文,细品词句
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在感动的地方用波浪线工工整整地画下来。
(生按要求边读边画)
交流:
(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1、“震耳欲聋”是什么样的感觉?(声音非常大,震得耳朵都快聋了。
)
把这个感觉送入你的朗读中。
(生感情朗读句子)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带着这样的感觉读句子。
)
2、噪声只是响一会儿吗?马上消失了吗?立刻停止了吗?答案就在字里行间,迅速地找出来。
(1、从“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看出响了不止一会儿。
从“妈——”中的破折号可看出。
3、从“母亲大声对那人女人说”可看出来。
4、从“旁边的女人对着我喊”看出来。
)
3、再读这一句,把你的想象、感觉读出来。
——噪声震耳欲聋,母亲却持续工作着。
读——
——明天还将在这震耳欲聋的环境下工作,读——
——春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夏天和冬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假如就是你,你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怎样的感受?再读,表达出你对母亲的关心与疼爱。
4、小结:我的鼻子怎能不酸?
(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指名读
2、你一定发现这部分写得非常特别。
(“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
我的母亲放在句末))
“我的母亲”放在前面读读。
放在后面特别吗?我们看过电影、电视里面的慢镜头吗?自己
读,感受一下哪个地方给你慢镜头的感觉?细细慢慢地读。
通过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
3、生读后交流
——那是一个劳累的背,弯曲佝偻的背,瘦骨嶙峋的背。
读————这是我的母亲吗?她曾经是怎样的?然而,现在的背竟是这样的背。
读——
——你看到了母亲的脸,这是一张怎样的脸?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再读。
——这是我的母亲吗?曾经拥有一张怎样的脸?曾经那样光洁、美丽的脸,可现在却变成这样了。
读——
——那是怎样的眼睛?慢慢看,细细看。
这是我母亲的双眼吗?不,不是这样的。
我母亲的双眼曾经是怎样的?然而,现在水灵灵的、炯炯有神的眼睛没有了。
读——
——母亲坚挺的背、光洁的面容、水汪汪的眼睛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带着困惑、惊诧来读这句。
老师读三个“我的母亲”,同学们读剩下的部分。
——下面同学们读三个“我的母亲”,老师读剩下的部分。
坚挺的背哪里去了?(在岁月的操劳中远去了。
)光洁的面容到哪里去了?(在繁忙的工作中远去了。
)水汪汪的眼睛又到哪里去了?(在为了养活一家人辛苦的劳动中远去了。
)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假如你就是看到自己母亲这样挣钱,你有怎样的感受?
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了吗?假如你意识到了,说明你已经有语文意识了。
(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如果说前一句是慢镜头,那么这一句是个什么镜头?(快镜头。
)哪个词给你这样的印象?几个“立刻”?
是啊!一人不够,两个。
两个不够,三个。
三个不够,四个。
下面读,读出快镜头的感觉。
要求读快。
中间能不能做到不换气?
同学们读得太快了,觉得有点受不了了。
你不过是动了下嘴皮子,而母亲却是“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
生齐读。
2、立刻的近义词是什么?
老师就纳闷了。
作家为什么不用那些字眼?
师出示换过的句子请生对比着读““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改不改,为什么?(感受母亲工作的辛劳)
——母亲,你为什么不喘口气?不伸个懒腰?为什么不照顾一下自己?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就是这样挣钱的。
读——
——母亲这样劳累,我怎能不鼻子一酸?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看到这些画面,特写镜头,我的鼻子一酸,母亲竟然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竟然如此的瘦弱、如此的疲惫。
(四)当我向母亲伸手要钱时,母亲怎样的表现?读,画出有关语句。
当旁边的女人大声喝斥我时,母亲怎样说,怎样做的?
(生边读边画,然后交流。
师出示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哪个细节让你特别有感触?(塞)。
读,细细地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塞?生边读边体会
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
(生:是爱。
生:是期盼。
生:是辛勤的汗水。
)
更是母亲的爱、期盼、汗水与心血。
想想母亲挣钱的一个画面,再想想母亲给钱的画面,你一定感受到了。
读课题——
生深情地读:“慈母情深”师板书:深厚
四、拓展想象,升华词句
那个时刻,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
师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请注意句末的省略号。
当时作者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情不自禁,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对着震耳欲聋的噪声说,对着瘦弱、弯曲的脊背、对着毅然塞在我手心里的钱的母亲说出此时此刻的心里话。
拿起笔,写下来。
2、生动笔写。
师巡视。
)
3、交流。
母亲的情不但深厚,又触动、影响、感染了我。
使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孝顺、呵护母亲的人。
齐读课题。
4、老师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一方面感动于作者笔下的母亲。
另一方面,自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把我们当作心头肉,当作世上最珍贵的事物。
下面让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好,注视着屏幕,用你的表情,你的心灵感应这曲《懂你》。
(播放抒情的歌曲。
大屏幕随着歌声出示有关母子的图。
)
歌曲完。
随即出现两行鲜红的大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板书:
慈祥
劳累血汗
布满皱纹付出关爱
脊背弯曲希望
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