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个体稳态和调节专题----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项练习教学课件 (共36张P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个体稳态和调节专题----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项练习教学课件 (共36张P


(4)K+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
成过程中 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5)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之后如果不能分解、运走或失活,则会
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6)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 ) (7)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 于反射( × ) (8)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 ) (9)在体内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 ) (10)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的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 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 ) (11)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具有高效性、特异性,发挥作用 后都会被分解或灭活( × ) (12)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 素调节( √ ) (13)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 √)
结果分析: 电刺激甲处→A有反应
乙处电位不改变→单向传导 乙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探究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甲处,测量丙处电位变化; 再电刺激丙处,测量甲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甲、丙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甲 处有电位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丙→甲)。
(二)查清错混点
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及几点提醒
(1)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 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 或者是抑制性的。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 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 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感__受__器___,从而加强
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二、体液调节
(一)重点知识再梳理 1.常见激素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2.关注体液调节的几个细节 (1)肾上腺素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进而迅速影响体温, 因此又有“应急激素”之称。 (2)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作用不 同,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 (3)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含多种消化酶 的胰液;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属于信 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 (5)激素运输无特异性,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特定受体 结合后才发挥作用。 (6)激素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表面,有的在细胞内部(如性激素 的受体)。 (7)参与体液调节的不仅仅是激素,还有二氧化碳等物质,其中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8)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范围较广,这是判断体液调节和神经 调节的重要依据。
(1)若信息分子为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兴奋 ( ×) (2)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息分子仅作用于T细胞,既可以 促使其增殖也可促使其分化( × )
(3)若信息分子为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只能是垂体细胞和下丘 脑细胞( × ) (4)若信息分子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说明细胞膜参与细胞间 的信息传递( √ ) (5)若信息分子为胰高血糖素,则作用于靶细胞——肌肉细胞, 将导致血糖含量很快上升( × ) (6)信号分子的受体均分布于细胞膜上,信号分子均不进入靶细 胞( × )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体稳态与调节专题
第1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知识网络构建
局部电流 可双向传导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传递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分级 反馈
体液 靶器官、靶细胞
一、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一)重点知识再梳理
1.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 (1)产生机制
(2)兴奋的传导 ①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②方向:膜外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 ③特点: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细胞只要受到刺激,储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态下,应该把电位计的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细胞膜的膜外和膜 内,来测定静息电位,A项错误; 维持Na+和K+的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靠主动运输,消耗能量,B项正确; 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C项 错误; 神经细胞需要受到适宜的刺激,才会释放神经递质,D项错误。
3.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一般要经过下丘脑→垂 体→相关腺体三个等级。 (2)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相应激素对下丘脑 和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目的是保持相应激素含量维持在 正常水平。
4.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辨析
(1)神经调节:此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效应 器的一部分,如在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的分泌。 (2)分级调节:受分级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甲状腺激素含量过 高,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分别抑制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4)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化:如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 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1.判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叙述的正误
(1)神经系统可直接、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2019·全国卷Ⅰ,T4C)(√) (2)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
细胞内
(2018·全国卷Ⅲ,T3A)(×)
(3)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
放出来
(×)
2.(2019·辽宁葫芦岛一模)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传递兴奋、 愉悦信息,但也会令人上瘾。如图是人体大脑突触间隙中的毒 品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 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转运体和多巴胺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_白__质_(_蛋_白__质_和__蛋,白质) 在发挥(或行使)各自的功能时都具有很强的__特_异__(或__专_一) 性。 解析 由题图可知,多巴胺转运体和多巴胺受体的化学成分均 是蛋白质,在发挥各自的功能时都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2)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__突__触_小__体__内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 在受到相应刺激后迅速与突触前膜融合,以__胞_吐___的方式将多 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解析 多巴胺是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 泡中,突触小泡在受到相应刺激后迅速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 吐的方式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增多,从而使大脑相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
解析 据题图分析,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去路是通 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毒品可卡因会阻碍 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多巴胺,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 使大脑相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
考向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辨析 3.(2019·湖南株洲质检)成人排尿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当膀胱充盈的压力通过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直接传到脊 髓。在排尿中枢的控制下,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 舒张,使尿液进入尿道,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 活动,于是完成排尿。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A A.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反射 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膀胱壁的逼尿肌 C.排尿反射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使尿液顺利排出 D.排尿反射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2019·天津南开区模拟)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 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 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 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接受下丘脑的 控制 B.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 细胞数量多 C.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比正常人高 D.炎性甲7亢患者体内细胞代谢旺盛,机体产生的热量 减少
(3) 据 图 分 析 , 正 常 情 况 下 多 巴 胺 发 挥 作 用 后 的 去 路 是 _通_过__多_巴__胺_转__运_体__被_突__触_前__神_经_元__重_新__摄_入, 毒 品 可 卡 因 会 导 致 大 脑 有 关 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其作用机制是 ______可__卡_因__会_阻_碍__(抑__制_)_突_触__前_神__经_元__回_收__多_巴__胺_,__导_致__突_触__间_隙__的_多__巴_胺____ 。
2.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减少,心率
减慢
(2018·海南高考,T8D)(× )
3.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同时又会反馈调
节下丘脑的活动
( ×)
4.激素的受体与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载体一样,也位于细
胞膜上
(√)
5.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共同的 语言“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传递。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三)考向设计 考向一 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辨析 1.(2018·全国Ⅱ,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 正确的是 D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 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 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 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 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传导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信号形式(或变 化)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速率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 验探究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 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