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have something done的用法要求
根据句式的结构,have something done的意思似乎是“对某物进行了某个动作”,是对(Somebody)do something的另一种表述,而这里的something和done 我们都笼统地认为是一切物体和动词。
比如说:He cuts the tree. 也可以说成是He has the tree cut. 前者是用了cut的主动语态,而后者是用了cut的被动语态。
我们认为两者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句子的结构。
而事实上,Have sth. done可表示四种不同的语法意义:
(1)(主语)请/派别人完成某事。
例:①I had that door painted last week.上星期我请人把那扇门做了油漆。
②I had my teeth filled yesterday afternoon.昨天下午我请人补了牙。
(2)(主语)完成某事(可能参与)。
例:①They are going to have some trees planted.他们打算植些树。
②We must have the work finished by Tuesday.我们必须在星期二以前完成此项工作。
(3)(主语)遭受某种不幸的情况。
例:①I had my hat blown off.我的帽子被(风)吹掉了。
②I had my leg broken when I got off the bus.下車时我的腿子摔断了。
(4)用于否定句中,表示“不允许….”“不让”。
例:①I won’t have anything said against her.我不会允许有任何反对她的言论。
②I won’t have my house turned into a hotel.我不会让我的房子变成一个旅馆。
而韩礼德在句法语义学中对这一用法作了更为精确的描述,也就是说,对它的用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句法语义学中,韩礼德提出了Range和Goal这两个术语,Range即幅度,它是规定过程的幅度和范围的因素。
它可以出现在物质、行为、思想和言语过程;Goal即目标,逻辑上的直接宾语。
正是从这两个术语开始,我们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物体和动词都使适用于这个结构。
比如在物质过程中,韩礼德举了两个例句来说明这个问题。
(1)He climbed the mountain.(2)He moved the mountain. 第一句中爬(climb)和山(mountain)之间没有“对物体
进行了一个动作”的关系,这就表明了山(mountain)在这里不是动作的目标,它没有影响山(mountain),而是动作发生的地点,即动作进行的范围。
此时,我们不能说He has the mountain climbed. 而在第二句中,山(mountain)是动作的目标,移(move)这个动作就是为了影响山(mountain)。
这时候我们可以说He has the mountain moved. 又如:She has her hair cut.意思是:她让人剪头发了。
这里的主语(she)并没有对物体(her hair)进行一个动作,her hair 只是动作发生的范围。
此时,我们不能说She cut her hair.
根据have something done的四种语法意义,第一种意义,第三种意义和第四种意义中的两句话都不能以somebody do something的形式出现;而第二种意义的两句话因动作执行者的不确定性(可能是原句中的主语或是其他人),要分情况来看。
如果动作执行者是本人,那么宾语成了主语做动作的目标,就可以写成somebody do something的形式;如果动作执行者是别人,宾语仅是动作的幅度,那么不能写成somebody do something的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have something done这个结构中something 是done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have something done的结构;如果something只是done进行的范围,那就不能使用这一结构。
所以我们不能不加辨别就把任何词都套用进去,必须根据具体语义来运用这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