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专题练习题1.“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社会和个人的统—D.继承和创新的统—3.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5.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质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6.从右边漫画中可以看出:“生活导师”的忠告实质上否认了()A.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B.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C.人生活在多重社会关系之中D.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7.推广使用节能灯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
如果我国所有家庭都将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年节电总量接近三峡水库一年的发电量。
由于节能灯的价格是白炽灯的数倍,尽管全球90%以上的节能灯在我国生产,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到20%,这不利于缓解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此材料表明()①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②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影响③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着矛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④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9.“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10.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1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2.2012年12月,“海南绿色崛起论坛’’在海南举行。
会议提出,推动海南绿色崛起,需要依靠和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守住这个全世界都追求的“时尚”,凸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方样本。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①强调海南绿色崛起以发挥独特优势为基础②主张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来利用规律③倡导适用于我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模式④认为工作中心应由经济建设转向生态文明建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15.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6.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A.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B.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17.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
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19.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20.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21.漫画内三句话的“想”字体现的是()A.认识的计划性B.认识的目的性C.认识的预见性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2.歌为心声。
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3.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2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存在决定意识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25.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国,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6.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27.针对上述情况,人们提出几种不同建议,一是建立全民参与的回收模式;二是政府成立专门的电子废弃管理部门;三是制定法律明确电器用户的“回收、废弃责任”等。
这些建议表明……………()A.理性认识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B.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C.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D.客观实在要求主观认识与其相符2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29.据报道,我国每年家用电器的理论报废量已超5000万台,且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
大量废旧家电产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环境炸弹”,利用好就会成为“城市矿山”。
据此回答第26、27题。
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山”的哲学依据是………………………………………()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真理性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0.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