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取工艺研究开题报告doc

提取工艺研究开题报告doc

提取工艺研究开题报告篇一:青蒿素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开题报告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青蒿素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姓名:何禹院(系):资源与环境系学科专业:生物技术研究方向:药用植物指导老师:蒲尚饶教授XX年10月26日一、选题依据1. 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1)论文题目:药用植物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测定(2)研究领域:药用植物2.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青蒿素的售价是225美元/g。

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世界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非洲的发病率极高。

世界每年青蒿素的需求量为150吨左右,而产量仅为15吨左右,明显供不应求。

因此本实验拟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为最大程度的获得有效药用成份提供依据。

3. 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由于在抗疟中的重要作用,国际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量日益提高。

目前青蒿素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人工合成。

但因其技术难度大,成本高,难以规模生产。

二是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青蒿素含量。

但用组织培养技术达到产业生产规模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且也难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是从青蒿素植株中提取有效的抗疟成分青蒿素。

目前在实验室中有微波辅助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提取法。

微波辅助提取成本太高,索氏提取法不利于工业生产,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一次性投入成本太高,水蒸汽蒸馏提取法的周期太长、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1. 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取方法的选择2. 论文拟开展的大方面定性定量测定3. 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降低成本,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优化工艺流程,防止污染。

三、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1. 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热提取法:拟采用的工艺流程:拟采用的实验步骤:(1)将原料粉碎,过60目的筛,后称取100g ,放于有600 ml石油醚的反应器中。

(2) 加热提取3次,每次5h。

温度为50度。

合并提取液。

(3)过硅胶柱,用苯洗脱,收集含青蒿素段,浓缩回收石油醚后结晶。

2、论文进度计划:XX年 8月~XX年 9月——查阅资料XX年10月~XX年12月——青蒿素含量的测定XX年 1月~XX年 3月——资料整理和论文撰写四、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 青蒿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英)Sweet Wormwood Herb 别名香蒿、苦蒿、黄蒿。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黄绿色,有臭气。

茎直立,具纵条纹,上部分枝。

基部及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长4.5~7cm,2~3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形,宽约0.3mm,先端尖锐,表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无毛或略具细微软毛,有柄;上部叶渐小,无柄。

头状花序多数,球形,直径约2mm,具细软短梗,排成圆锥状;总苞片2~3层;花管状,雌花长约0.5mm,两性花长约1mm,黄色;花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圆钝;柱头2裂,裂片先端呈画笔状。

瘦果椭圆形,长约0.6mm。

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坡、林缘、荒地。

采制秋季花盛开期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化学成分含青蒿素(arteannuin),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蒿酸甲酯、青蒿醇,并含挥发油等2 青蒿素的理化性质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为282.34。

它是一种新型倍半萜内酯,具有过氧键和δ-内酯环,有一个包括氧化物在内的1,2,4三恶烷结构单元,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罕见的,它的分子中包括7个手性中心。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

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1]3青蒿素的药理作用抗疟作用抗血吸虫作用平喘作用抗肿瘤抗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内毒素抗变态反应抗癌抗实验性免疫性肌炎[2]4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恶性疟疾发热①肿瘤发热;②亚急性甲状腺炎高热;③低热: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扁桃体化脓发烧伴关节疼痛。

顽固性盗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月经先期篇二:红枣汁提取工艺优化开题报告指导文件5:吉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系(院)题目红枣汁提取工艺优化课题类型应用研究课题来源自拟学生姓名xxxx 学号XX06050019专业食品科学年级班08 本科指导教师职称教授填写日期:XX 年 1 月 16 日处理,并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联合使用酶制剂对枣汁澄清度稳定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例如:美国科学家Anderson 和Jason采用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适于澄清枣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百克枣汁需用果胶酶XXU,纤维素酶1200U中性蛋白酶500U,酶解温度50~60℃,酶解时间180min,pH 值为5.0。

国内以德州金丝小枣为原料,以乙醇为漫提液,韩玉杰,李志希,李双奎等人采用逆流工艺提取枣汁.确定工艺条件为:酒精浓度95提取时间38min,原料重量与浸提液体积之比为1:3.7。

用此工艺提取的枣汁较其他方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枣汁香味好和中间生产过程中物料不易被杂菌污染等优点。

还有运用果酶胶、α-淀粉酶作用枣汁中的果胶、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并配合琼脂、硅藻土等辅助性澄清剂的处理,经多次试验得出一整套经济性较强的工艺参数,采用该套参数加工枣汁、可在保留枣汁的原始风味、色泽的前景下,保证成品枣汁无浑浊,无沉淀、不分导以,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饮料中的枣汁含量为40%—100%;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PET瓶无菌冷灌装生产技术和成套设备;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榨取枣汁,以到最高的出汁率和品质。

考虑到国内外果汁产品市场对枣浓缩汁的需求,在该生产线中应考虑包含浓缩枣汁生产设备的配套。

为生产线配套的水、电、蒸汽锅炉及其管路,及其它配套设施为了给枣汁生产线提供充足稳定的枣原料供应,新建鲜枣的储存冷库一座生产车间、库房、锅炉房、配电室、职工食堂宿舍、车库、传达室等土建。

化验室及仪器设备。

运输及办公车辆。

目前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饮料工业化方法,这是目前国内外果汁行业中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出汁率高、产品的色泽口味澄清度等品质都比较优秀。

具体说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现今,在我国普遍流行的一种采用物理方法直接压榨分离出果汁的生产技术,是一种只是适合苹果榨汁特性的果汁生产方法,并不适合其它大多数水果原料,特别是红枣的榨汁生产。

许多果汁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使用该生产方法在榨取苹果汁时,出汁率一般可以达到75—78%,如果榨梨汁则更高。

但是在榨其它水果原料时,出汁率都会明显降低。

比如:采用压榨法直接榨汁,除了苹果和梨外,其它大部分水果的出汁率在20%—45%之间。

鲜枣的榨汁效果则更不理想。

山东滨州某食品厂曾在XX年初的一次以解冻鲜枣为原料的榨汁实验中,采用直接压榨方法和苹果榨汁设篇三:枳实中橙皮甙的提取工艺研究开题报告枳实中橙皮甙的提取工艺研究1 选题依据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论文题目:枳实中橙皮甙的提取工艺研究研究领域:中成药的提取研究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我国有丰富的柑橘资源,柑橘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美国.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日益普及,XX年我国柑橘产量已经达到1200万吨以上。

在国内,对柑橘的利用还仅仅局限与在对果实的利用,对枳实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不做任何的处理便弃掉或只做低效处理,不仅遭成极大的浪费,还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橙皮甙(hesperidin)是枳实中主要成分之一,含量约为20%。

从枳实中提取的橙皮甙是一种天然产物,它在医药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降低血管脆性,降低胆固醇含量,抗过敏,将血压,应制口腔癌、食道癌、大肠癌等癌变和抗病毒作用。

[1]可配置成多种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的药物,[2]在食品中可以用做安全的天然抗氧剂、果蔬高校抗氧保鲜剂等[2-3],橙皮甙氢化后得到的二氢查耳酮还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1000倍,甜度大,性质稳定,口感好,可作为功能性食品[1],对橙皮甙提取工艺的研究,可为综合开发、利用枳实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有用原始数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厂家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科学意义。

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橙皮甙广泛存在于豆科、白桦、唇形花科、碟形花科、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体中。

橙皮甙是柑橘果肉和果皮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可达柑幼果鲜重的1.4%[5],因此也可以作为获取橙皮苷的主要原料。

因橙皮苷在植物中分布很广泛,其药理活性的研究一直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且在中药新药的创造和研发中,橙皮苷常常被选为指标成分而用于定性和定量研究。

根据国外报道,提取橙皮苷的方法分为:一种为溶剂的抽提法[6],其流程为:枳实→浸泡→除杂→过滤→浓缩→酸化→烘干→粉碎→成品;另一种为碱液提取法,其流程为:枳实→浸泡→过滤→酸化→沉淀→分离→烘干→粉碎→成品。

这两种方法工艺流程长,工序复杂,成本高。

目前,测定枳实药物制品中橙皮苷的主要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8]和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9]。

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操作繁琐,不利于快速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虽然具有较好的选择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有效成分,但分析时间长,有机溶剂消耗大,操作费时、繁琐,色谱柱寿命短。

由于样品成分复杂,有时要用到梯度洗脱,就更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和以上两种方法相比,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快速、高效、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少、毛细管柱清洗容易和柱子的寿命长等优点,进年来在中药成分分析中倍受关注[5]。

2 文献综述2.1 枳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枳实(Frucus Aurantii Immaturus)和枳实(Frucus Aurantii)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与未成熟的果实。

枳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枳壳始载于《开宝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将两者总称为枳,幼小的果实称为枳实,未成熟的果实成为枳壳。

枳实为常绿小乔木。

三棱状针有刺,刺长为2cm。

单身复叶互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0.3-0.6cm。

花单生或数朵蔟生于叶腋;萼片5;花瓣5;白色,略反卷。

柑果球形或略扁,直径约7.5cm,成熟后橙黄色,表面粗遭,味酸而苦,花期4-5月,果期11月。

药材里的枳实成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2-0.5cm。

外果皮黑绿色或暗绿色,具颗粒状突起,黄百色,黄褐色,厚0.3-1.2cm,质坚硬。

气清香,味苦、微酸。

分布江苏、广东、四川、江西等地。

存在: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2.2 枳实的理化性质橙皮甙分子式为 C28H340,分子量为610,熔点:258-262℃,是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末,属黄烷酮类糖苷,能溶于乙醇、稀碱、吡啶等,不溶于乙醚、氯仿苯等,在紫外光262±2处有最高峰,吸收系数为160其结构式为:2.3 枳实的药用价值橙皮苷属二氢黄酮类,它的最显著的作用是具有抗氧化性,防止自由基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