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_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总结]: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通过类比让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

对照实验变量及原则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实验步骤
实验中存在着很多可以改变的因
素,称为变量。

阅读P79,思考:
1、变量分为几类?分别是什
么?以y=2x为例分析。

2、对应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
和无关变量分别是?
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组
【过渡】:酶到底是什么物质?
分析实验步骤
变量

使学
生掌
握科
学的
研究

法,
用以
指导
之后
的实
验设
计。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通过初中、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

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非常有限。

2、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输入输出,并进行了一些生物学实验。

这为理解酶的作用和本
质并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3、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须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

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效果分析
本节课课前通过让学生课下寻找生活中与酶相关的必需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上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答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最终通过课堂检测,发现学生达到了要求的知识目标,也能通过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

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从细
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学习控制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索酶的本质。

这些资料告诉我们,酶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世纪多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

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述了一段科学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评测练习
1.选用新鲜肝脏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是因为新鲜的肝脏中()
A.含Fe3+多
B.含酶的种类多
C.温度高
D.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高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A.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3.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 氨基酸或核苷酸
D.甘油和脂肪酸
课后反思
1、本节课能体现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

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2、本节课通过教师实际演示实验,使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本节课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发挥学生潜能,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不足之处:由于当时天气比较冷、气温比较低,使酶的活性下降,所以4号试管的实验效果不明显。

课标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分子与细胞》中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应用》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课,本节知识既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

新课标要求学生需要对酶的作用和本质达到理解水平,即能够阐述并解释酶的概念、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