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解释现象
学生查比热容表说出:水的比热是4.2J/(kg·℃),沙的比热是0.92J/(kg·℃),水的比热大于沙的比热。
白天,沙子和水吸热升温,沙子比热小,升温快,因此沙子烫,海水凉;傍晚,沙子和水放热降温,沙子比热小降温也快,因此沙子凉,海水暖。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
能力
1、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情感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
“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
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
方法
结合学科“四结合”,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探究性教学方法,完成本片断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
引出定义
学生试读单位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授课程序
教师组织指导
媒体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应用分析
交流与评估:
交流与评估:
由实验现象可知:比热越大,吸热升温越慢。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解释沙子和海水温度不同的原因呢?
解释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气候特征。
解释导课图片
得出结论
低
多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
这是物质的另外一种属性------比热容,也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定义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板书)
给出比热容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意义
引导学生查比热表,比较水和沙子的比热容大小。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设计
段家初中 :杨晓玲
课题
12.3 物质的比热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2、知道比热容的国际单位;学会查比热表,知道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知道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烧杯、水、沙子、火柴、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
展示实验方法
我们应该设计实验来探究。
控制质量、加热时间
取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取等质量的水和沙子,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石棉网、火柴、水、沙子、钟表。
3、提问:为什么同一时刻水和沙子的温度不同?请同学们讨论并提出合理的猜想。
学生猜想
物质吸热升温的多少可能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四
设计实验
1、教师引导提问:
那么要比较物质吸热升温的快慢
1)选取什么物质进行对比?
2)用什么工具对它们加热?
3)用什么工具显示它们温度的变化?
4)怎样控制变量?
2、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学习
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媒体设计】
序号
媒体内容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1-3
生活现象提问、回答。
文本
调动兴趣
提出问题
问-答
自制
4、5
海边情景,问题
图片、文本
引出猜想
问-答
互联网,自制
6-8
实验方法
文本
引导设计实验
提问引出主题
1)一壶水与半壶水吸收加热相同的时间升高的温度一样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把一壶水加热20分钟与加热10分钟升高的温度一样多吗?
(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说明什么?
提问
学生回答:
半壶水升高的温度高。
加热20分钟升高的温度高。
物体吸热升温的快慢,跟水的质量有关,还和吸收的热量有关。
问-答
自制
9
实验装置、注意事项
图片、文本
强调安全
叙述
互联网、自制
10-11
实验总结,思考
文本
引出概念
问答
自制
12-13
比热概念、单位、意义
文本
学习新知
问答
自制
14-17
水比热容的应用
文本、图片
呼应开头
问答
自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授课程序
教师组织指导
媒体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应用分析
一、
设疑导课
导入新课:新疆地区有句谚语叫做“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分析与结论
。
下面就实验得出的数据来分析一下:
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水比沙升高的温度____(高/低);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水比沙吸收的热量____(多/少).
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____(相同/不同)。
说明:换用其他不同的物质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
强调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简化了实验,可使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更明确一些
授课程序
教师组织指导
媒体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应用分析
五、实
验
探究收集证据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将100克的沙和水分别装入两个同样的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记下沙子和水每隔1分钟升高到的温度,将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中应注意:
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用生活里的现象设置问题的方法更具开放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
提出问题
物质吸热升温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播放海边景象
图片引导
学生从画面中找出
人对海水和沙子的不同
感受。
学生回答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三、
猜想假设
课堂小结
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课堂练习及作业:
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提纲
科学探究:比热容
一、 实验探究:
1、物质吸热升温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有关
1、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部
2、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搅拌,注意不要损坏烧杯和温度计
3、实验小组内的同学要互相配合并及时记下相关数据
展示实验装置并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实验探究。并填好表格,记录温度变化。
种类
时间
水
沙子
0
1
2
3
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