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隧道主体施工方案

电力隧道主体施工方案

天府新区“三纵一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元华路南延线市政道路工程(C标段)电力隧道主体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中国五冶-成都路桥(联合体)编制日期: 二O一二年八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1第三章施工工艺技术3一、施工工艺流程图:3二、K8+700-K9+500段电力隧道4三、K11+620~K12+921.79段电力隧道21第四章电气安装施工44第五章涵洞截水施工47第六章安全注意事项51一、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技术措施51二、现场布置的安全技术措施51三、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52四、施工机械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54五、防火安全技术措施55第七章质量注意事项55一、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55二、支架及模板质量保证措施56三、商品混凝土配制及运输保证56四、混凝土浇筑过程质量保证57五、排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58第八章文明施工58附1:支架验算61附2:侧墙荷载验算62第一章编制依据1、元华路南延线(K11+620~K12+921.79)电力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图;2、《地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7、《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第二章工程概况天府新区“三横一纵”元华路南延线市政工程-元华路南延线电力隧道工程,城内段电力隧道工程位于元华路南延线东侧辅道内,本标段隧道起点为元华路道路桩号K8+700,终点为元华路道路桩号K9+500,隧道中心线距离元华路南延线中心线21.25m,栏杆堰河道处距中心线25.2m,隧道总长约806米。

电力隧道结构设计:隧道主体为抗渗等级为P8的C30砼,内空尺寸2.5m×3.1m。

桩号K1+720—K1+960、K2+200—K2+260覆土厚度小于5米处隧道主体结构厚度为30cm;桩号K1+960—K2+200、K2+260—K2+525.969覆土厚度小于8米的主体结构厚度为35cm。

垫层为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宽度为主体外加宽25cm。

城外段电力隧道设计起点为元华路道路桩号K11+620,终点至元华路道路桩号K12+921.79,隧道中心线距离元华路南延线中心线21.25m、40m。

隧道总长约1313.222米。

该工程电力隧道底部埋深约自然地坪下8m~11m,全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均采用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电力隧道框架主体结构尺寸宽3.1~3.4米,高3.7~4米,净空尺寸2.5~3.0米,并设置风孔、人孔、排水泵站等构件。

因施工四周环境复杂,为达到安全、文明、高品质工程,整条电力隧道两侧采用高2米彩钢护栏围护使全段全封闭施工。

第三章施工工艺技术一、施工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二、K8+700-K9+500段电力隧道1、施工准备a、在基坑开挖之前,在电力隧道东、西两侧进行井点降水, (详见电力隧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K8+700~K9+500))。

b、根据地勘报告、水位观察井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井点布置,要求其水位降至底板下1m,详见《电力隧道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K8+700~K9+500)》。

全线分箱供电,现场每隔100米设置一个二级配电箱,共五个。

从电源处以三相五线电缆架空,按至各施工用电点。

临时供电干线采用5×120mm²以上的五芯电缆线,每100m设一个配电箱(箱内含有开头及插座等),一级配电箱规格为高×宽=1.75×0.8m,每个二级箱的线均从一级箱引出,其引出线为五芯直径75mm的铜芯线,线长分别为50m、150m、250m、350m、450m,二级箱规格为高×宽=1.0×1.2m。

三级箱现场设置25个,规格为高×宽=0.8×0.6m其中2个钢筋加工房各4个,2个木工加工房各一个,现场施工、照明、降水等15个; 供水主要由降水井内排水供给,供水采用d50mm铸铁水管全线设置,长806米,分水管采用d32mmPPR 管接入所需设备处,长合计约为2000m。

如遇停电、停水期间,采用柴油发电机功率供电、抽水,柴油发电机的配备情况为:功率150KW一台、功率20KW两台、功率13KW两台、功率6.5KW 四台。

a、挖出的不良土方直接外运至永安弃土场,距离现场50km,采用斗量1.4方的挖机装土,运土车采用20T双桥汽车运至弃土场。

可作为回填的合格土用20T双桥汽车运输到就近3km外的临时租用堆土场对方,并用黑色网布掩盖。

b、隧道所用的钢筋模板在钢筋加工棚、模板加工棚进行。

钢筋加工房两座,长×宽×高分别为6m×6m×3m,木工加工房两座,长×宽×高分别为6m×6m×3m。

钢筋加工房和木工加工房均采用钢管搭设,立杆间距1.2m,横杆间距1.2m,加工房四周设置一道剪刀撑,顶面用彩钢瓦铺设两层。

2、测量放线线路复测后测放出线路主要控制桩,对施工现场按设计断面进行复核(包括中线、标高、水准点的复查及增设,横断面的测量及绘制),放出的基槽开挖边线和坡脚线。

3、基槽开挖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数据及现场观察,设计基槽底宽度为5.7~5.8m,开挖深度平均约8米,局部11米。

拟采用边坡放坡加喷锚护壁相结合的方法。

土方开挖采用两级放坡形式:基坑开挖深度小于8.0m段,开挖第一级放坡系数1:0.6,第二级放坡系数1:0.5并设1.0m宽马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8m段,开挖第一级放坡系数1:0.55,第二级放坡系数1:0.55并设1.0m宽台阶。

根据实际土质情况将放坡系数进行调整,以保证槽底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周边建筑物物稳定安全;电力隧道沟槽土方拟分三次进行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不超过3m,每开挖一层及时进行喷锚支护。

土方开挖时,边坡及基槽底留出30cm由人工修整。

a、挂网土钉喷射砼支护因本工程地质复杂,面层土层为松散回填,欠固结,其含水量偏高,不能用于路基持力层,应清除上部素填土,其下采用碾压夯实做地基处理。

由于土方开挖深度约9m,通过减小边坡放坡率加喷锚护壁满足边坡稳定性安全,放坡率为1:0.55,中间设置1工作平台,本方法采用钢花管加注浆喷锚护壁支护结构(具体详见:电力隧道深沟槽土方施工专项方案)b、施工排水为了不使周边雨水对边坡冲刷影响边坡安全,在两边坡顶1m外设置砖砌截水沟,截水沟采用120mm厚M7.5水泥砂浆砌MU10页岩标砖,截水沟内采用20mm厚1:2防水砂浆抹面,截水沟净空尺寸为400×400mm,共长1612米,截水沟沿着电力隧道由两端向中间坡度为3%排入沉砂池后排入栏杆堰河道。

确保沟槽内无水施工,按每25米设置一个集水坑,以沉淀过滤周边污物及渣滓,集水坑底较排水沟底深0.5m。

集水坑平面图1--1剖面图槽底积水坑图根据设计及其现场土质、用机械设备分层分段开挖放坡,距设计基槽底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修边捡底,并对现场基槽基底土质或基槽挖方的土质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天然密实度、含水量、液限指数和颗粒分析,确定填土层的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密实度,遇软弱土质,淤泥,腐泥及不能达到设计持力层土质要求时,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由甲方、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现场确定处理方法。

4、垫层施工当地基土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并经验槽合格后,进行C15砼垫层施工;若地基达不到要求按上述软弱地基处理后再浇筑厚10cm的C15砼垫层。

由于电力隧道泵站集水坑侧壁图纸设计无防水卷材张贴基层,为保证此处防水卷材施工的质量,在侧壁外砌筑240mm砖墙,抹灰后在其表面铺贴防水卷材。

若集水坑处地质为岩层,由于集水坑面积较小(3.4m*2.7m),深度较深(约1.7m),机械破除岩石将扩大基坑尺寸,为保证整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扩大部分采用集水坑结构同标号砼进行填充。

5、防水施工(1)、隧道底板4.0mm厚BAC防水卷材干铺法施工操作要点:a、基层处理剂的涂刷:涂刷时应均匀,以清洁基层为主。

b、附加层施工:阴阳角做一道附加防水层,宽度≥500mm。

c、弹线、试铺,在涂好冷油的基层上按930mm的间距弹出粘贴控制线,严格按控制线贴铺卷材,确保搭接宽度达到现行技术规范要求的70mm。

防水卷材应先试铺就位,按需要形状正确剪裁后,方可开始实际贴铺。

d、从一端将卷材(连同隔离纸)揭起,沿中线对折,用裁纸刀将隔离纸从中间裁开,注意不要划伤卷材。

e、卷材搭接,大面积的卷材排气、压实后,再用小压辊搭接部位进行碾压,从搭接内边缘向外进行滚压,排出空气,贴铺牢固。

搭接时应对准搭接控制线进行,规范要求搭接宽度为100mm。

f、底板防水卷材施工完毕后在防水卷材上不施工M20的水泥砂浆垫层3CM保护防水卷材,确保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

(2)、隧道侧墙及顶板4.0mm厚BAC防水卷材湿铺法施工操作要点:a、清除基层表面的灰尘、杂物;干燥的基层面预先淋水(不少于两遍)充分润湿。

b、抹水泥(砂)浆:其厚度视基层平整情况而定,铺抹时应注意压实、抹平。

在阴角处,应抹成圆角。

铺抹水泥(砂)浆的宽度比卷材的长、短边宜各宽出100~300mm,并在铺抹过程中注意保证平整度。

c、揭掉防水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

d、铺设水卷材:将防水卷材平铺在水泥(砂)浆上。

卷材及相邻卷材之间为搭接,将下层卷材上表面搭接部位隔离膜及上层卷材下表面隔离膜揭除,然后搭接密实。

e、拍打卷材上表面、提浆:用木抹子或橡胶板拍打卷材上表面;提浆,排出卷材下表面的空气,使卷材及水泥(砂)浆紧密结合。

f、搭接:采用上下搭接,搭接长度100mm。

g、防水卷材在立墙上铺贴时,在卷材封口处应临时密封(可用胶带或加厚水泥浆密封),以防止立墙收头处水份过快散失。

(3)、成品保护a、在底板防水卷材施工完毕后,在其上作30mm厚M20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

b、加强防水的成品保护,严禁穿钉子鞋的人员进入防水层上行至,以免损伤防水层。

c、在电力隧道回填前,在BAC防水卷材上设置3c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护层满包。

(4)、当隧道底板砼浇筑完成后,在隧道内找平层施工前,对隧道底板内侧用1.0mm CR68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卷材交叉涂刷两遍处理,涂刷宽度应延腋角处高出底板上30cm。

当隧道钢筋砼框架浇筑完并经灌水试验(灌水试验详后)合格后防水,待隧道侧壁和顶板外部干燥,用1.0mm CR68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卷材交叉涂刷两遍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