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 、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9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并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例2和例3。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深刻理解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对点训练巩固当堂所学。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分区仔细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讨论2分钟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布置作业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位置的判断,那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对比学习两族元素相似点,总结各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板书设计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元素周期表结构三、周期和族的特点1.周期特点: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族的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四、元素周期表分区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学习本节教材知识。

学生掌握了元素周期律这一理论知识之后出现的,实际上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图化表。

对学生来说,需要在掌握该图表的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通过编排讨论来掌握该表。

比一般的感知,辨认,理解和识记更加深刻,应用效果也必然更好。

元素周期表使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它蕴含的大量规律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而又规律,而且更能加强学生的观察,综合、理解能力。

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应用元素周期表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本节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到目前为止,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熟练掌握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此时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对学生来说,需要在掌握该图表的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通过编排讨论来掌握该表。

比一般的感知,辨认,理解和识记更加深刻,应用效果也必然更好。

元素周期表使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它蕴含的大量规律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而又规律,而且更能加强学生的观察,综合、理解能力。

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应用元素周期表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汇报教法:分组讨论,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分层指导效果分析通过教学模具和多媒体的动画图象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运用幻灯片、实验动画等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大知识容量,活跃课堂气氛,把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过程、现象一一展示出来,通过生动的画面,延长学生学习的兴奋周期,创造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提高教学时效性,使教学更直观、生动、高效。

学生有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式自主的学习,快乐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思维判断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通过必修1学习,学生已认识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又初步掌握了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同时在前面的学习中也使用过元素周期表,对元素周期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发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布规律,从而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周期表结构中的周期和族,在前面的课堂上已经探讨了元素周期律,本节课再讨论周期和族,使学生从横向、纵向的角度上对研究周期表,了解周期律,预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新元素等有帮助。

金属与非金属的渐变线,能更清楚的认识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对于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有很大帮助。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化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特意把这节课内容设计成三课时。

本课时,重点讲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如果仅仅是像以往那样详细地介绍周期表的横行、纵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且课后的遗忘率特别高,为些,在本课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采用了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及对元素周期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课时:3课时【评测练习】【练习1】完成下列填空(1)氢、锂、钠、钾、铷、铯、钫的原子序数之差依次为(2)氦、氖、氩、氪、氙、氡的原子序数之差依次为(3)同一周期ⅡA和ⅢA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

【练习2】推算原子序数为16、34、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练习3】(1)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4B、5C、6D、7(2)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由高到低,负价绝对值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A. Na、Mg、AlB. F、O、NC. N、O、FD.S、P、Si【练习4】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半导体材料砷化家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超志材料K3C60【练习5】(1)原子序数在11~17号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的是()A 电子层数B 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 D 元素最高化合价(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正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负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3)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 16B 26C 36D 46(4) 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B元素和A元素的原子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均为8,A与B可形成化合物BA2,则该化合物是()A MgCl2 B CaF2C SiO2D CS2(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6) 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元素()A 一定是第2周期元素B 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C可能是第2、3周期元素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7) 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的单质2.8g与氧气充分反应,可得6g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双选)A第3周期 B 第2周期C第ⅣA族 D 第ⅤA族课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2.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课后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