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灭活试验
(1)目的
测定消毒剂对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灭活所需的剂量,以验证对该病毒污染物消毒实用剂量。
(2)实验原理
用细胞感染法测定消毒剂作用前后(或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中HIV 的量。
以细胞病变作为判断指标,确定各组病毒的感染滴度,计算消毒剂对 HIV 的灭活对数值。
(3)安全防护
试验中要求采取严密防护措施。
我国规定所有接触 HIV 的试验均需在生物安全三级(biological safety level 3,BSL 3)实验室内进行,并制定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 HIV 灭活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行。
(4)试验分组
1)试验组。
根据所测消毒剂对其他微生物的杀灭或灭活剂量估计,设立适宜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组(不少于1个浓度,3个作用时间),对作用时间的设计应不短于30s。
所设组应能测出使 HIV 全部灭活所需的最低有效剂量(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
2)阳性对照组。
用去离子水代替消毒剂,按试验组规定步骤加入 HIV 悬液进行试验和培养,观察 HIV 生长是否良好。
3)阴性对照组。
用不含 HIV 的完全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观察所用培养基有无污染,细胞是否生长良好。
4)消毒剂对细胞毒性组。
取 100μl 待测消毒剂,加入含有100μl 用完全培养基制备的MT4 细胞悬液(含细胞400 000 个/ml)的 96 孔培养板内。
置二氧化碳温箱(37℃)中培养 7 d,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确定消毒剂对细胞无毒性的最高稀释度。
(5)HIV 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操作程序
1)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的 MT4 细胞,在37℃ 温水中迅速融化,并用细胞维持液洗涤两次后,转种于加有 10ml 完全培养基培养瓶中。
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在细胞对数生长期时收获细胞用于消毒试验。
2)从液氮中取出冻存HIV-1毒种,接种于含10ml细胞悬液(含细胞700 000个/ml~800 000个/ml)培养瓶中。
逐日观察病变,待3/4细胞出现病变时,收获病毒。
收获时,将培养液取出,尽快离心,并将含病毒的上清液按每管 0.5ml 分装于无菌离心管(1.5ml)中,冷冻保存于-80℃备用。
如不能立即离心,可暂将培养瓶冷冻保存于
-20℃,并争取尽快离心分装。
3)取待测消毒剂,用无菌去离子水作 1:2、1:4、1:8 ...系列稀释。
视消毒剂的类型和实验目的,确定最高稀释度。
为防止污染培养液,必要时在试验前需将消毒剂过滤除菌。
4)取 50μl 待检消毒剂,与 50μl 病毒原液混合。
在规定温度作用一定时间(根据试验要求确定作用时间和温度),立即加入0.9ml 用完全培养基制备的 MT4 细胞悬液(400 000 个/ml),在37℃,放置 40min,以确保残留病毒全部吸附在细胞上。
阳性(病毒)对照
组试验中,用无菌去离子水代替消毒剂;消毒剂对细胞毒性组试验中,用无菌去离子水代替病毒。
5)取出反应管,立即采取去除残留消毒剂处理。
处理可用物理去除法或中和剂法(所用方法需先经试验证明,既可有效去除残留消毒剂,又对细胞和 HIV 无杀灭或抑制作用。
6)在 96 孔培养板上滴定样本中残留的病毒量。
先在培养板(96孔)的各孔中,加入 100μl 用完全培养基制备的 MT4 细胞悬液(含细胞 400 000 个/ml)。
同时,用完全培养基对待滴定样本做 1:10 系列稀释,然后取 100μl 稀释好的样本加入已含 MT4 细胞悬液的 96孔培养板内。
每个稀释度做 4 孔。
7)将按上述程序加液的 96 孔培养板,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37℃,5% CO2),逐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
被感染细胞融合肿胀,出现多核巨细胞。
第 4 d,在各反应孔内补加 50μl 新鲜完全培养基。
第7d,逐孔观察并记录细胞病变情况。
8)试验重复 3 次。
(6)评价规定
1)对测试滴度的HIV,3次灭活试验后均应不再检出,此时的灭活对数值应≥4.00,可判为该消毒剂浓度与作用时间,对HIV污染物消毒的实验室试验合格。
2)在正常情况下,HIV阳性对照组病毒感染滴度(TCID50)对数值应在5~7之间。
阴性对照组宿主细胞生长良好,并且无HIV 检出。
所用浓度的消毒液对宿主细胞生长无不良影响。
否则,根据发现的问题,
或调整 HIV悬液浓度,或选择适宜消毒液浓度,或更换污染试剂和培养基,或改进其他有关条件后,重做试验。
(7)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具有较丰富的病毒学实验工作经验,必须绝对遵守BSL3实验室的安全制度。
身体状态欠佳,或有伤口时,应暂时停止工作。
2)有感染可能性的操作,均应在BSL3实验室的层流负压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3)一旦发生事故,有病毒感染或污染环境的可能时,切莫惊慌,除立即进行妥善消毒处理外,并应尽快报告实验室和单位领导。
4)本试验周期较长,在全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本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