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心理)

要做到自我尊重、自我承担、自我控制,对发生 在身边的事情作正确的评估和分析,避免出现偏执心理。 同时学会自我称赞、自我欣赏,培养自信,坦然对待不 良刺激,以保持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我们无法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 们无法选择容貌,但可以选择表情;我们 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24
专业学习
17
炎热的气候,严格的纪律,艰苦的训练,不合口味的饮 食,陌生的人际环境,与她想象中的轻松、浪漫、美好 的大学生活形成了强烈反差。特别是小李第一次离开父 母初到重庆,同寝室的同学来自上海、广东、福建、新 疆等地,如果她们说家乡话,小李根本听不懂,好像出 了国似的;再加上军训教官说重庆话,她也听不懂,训 练动作不到位,被罚在烈日下站军姿,心情十分不好; 回到寝室后也不愿意与同学交流,只好打电话向父母哭 诉,说自己非常想家,后悔自己来重庆求学,一天也不 想在重庆待下去,强烈要求回家。随后又去找辅导员, 以不适应重庆的气候、饮食,不适应大学的人际环境为 由,强烈要求退学,决心复读来年报考山西太原的大学。
(三)合理规划目标
能力培养 职业目标
(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
1、主动 2、包容 凡事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 包容和了解别人。 3、学会分享和真诚待人
25
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前行!
26
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他在想着什么!
27
他想,上帝啊,这个十字架太沉重了,我可以把十字 架砍掉一块! 28
4
评分规则
单数号题目选“A是”为-2分,选“B无法肯定”为0分,选“C不是” 为2分; 双数号题目选“A是”为2分,选“B无法肯定”为0分,选“C不是” 为-2分。 将各题目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结果解释: 35-40分:心理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 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29-34分:心理适应能力良好。 17-28分: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一旦遇到困难易怨天 尤人,甚至消沉。 6-16分: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5分以下:心理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相当长 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感到困惑,因与周 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是显得拘谨、 5 羞怯、手足无措。
教育
学习方式:被动接受式学习—自主发现式学习
9
• (四)人际交往的变化
①交往需求
②交往范围
③交往方式与技巧
• (五)管理制度的变化
①管理方式 ②管理系统
10
二、大学生常见的适应心理问题
适应问题
茫然 失落 焦虑 自卑 抑郁
案例
11
——我从来没有都没有离开过家,离开过 我爸妈。现在一下子离他们那么远,我好 想他们啊。没人教我衣服怎么洗、床怎么 铺、被子怎么叠,没人给我提开水洗饭盆, 没人督促我起床上课自习……所有的事情 都得自己来做,我应付不了;没有他们, 我没办法在大学过下去了……
20
案例分析: 无话可说之后,习惯早睡的她觉得特别累,老犯困,总 想早点入睡,但是她却不知道如何打断舍友们的话题, 问题:当这位女生处于一个新环境时,过分地强调环境要 因此一直以来,睡不好,吃不好,也没用心思学习。有 适应自己,而不是主动地适应环境,不善于主动去建立新 好几次她都想大声地告诉她们“不要再说了”,可是她 的人际关系。 不敢,因为她害怕说出来后,舍友们就会不再理她,而 分析建议: 且她还担心,如果她说出来了,她们根本不理会她的意 见,那时又该怎么办?这些事她也不敢跟其他同学说, 1、疏导不良情绪。可通过写日记、向好友倾诉等方 式,缓解不良情绪。 因为害怕别人会笑话她,担心会说她怎么连这点小事都 处理不好;她也不敢跟家人说,不想让家人替她担忧, 2、改变认知。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困扰。 所以就把这一切都一直埋在心理面,从来没有对任何人 3、行为改变:问题出现后,不能选择压抑、逃避, 说。 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积极参加 集体活动,扩大交往范围,主动与同学交流和沟通,寻找 共同话题等等,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 21
2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是要经过 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致感到尴尬。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和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 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 只要换一张床,我也会失眠。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我的考试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时差。 9、全班同学都看着我,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10、对他(她)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14
——我一直觉得自己挺不错的,觉得自己 很多地方都比别的同龄人优秀,可以说我 挺自信的。可是来到大学后,慢慢地我很 难找到那种相信自己的感觉了。我发现自 己很多事情都不如别人,别人好像都挺厉 害的,都有比我优秀的地方;而我,什么 都不是,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有时候甚 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快找不到自己了 ……
18
案例分析: 小李的不适应表现在: 第一,对客观环境的不适应,包括地理环境、气候、 饮食习惯、语言环境、学习环境等等。 第二,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如同学关系、亲情关系 等方面。
19
案例2:
王某某,大一女生。这位同学来自北方,入校后就 被绿树成荫的校园所吸引,感到十分兴奋。常常与三个 来自不同省市的女孩子将“卧谈会”开到深夜,大伙各 自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她也能参与到大家的话题当中。 然而,她在高中时代就养成了晚上10点钟熄灯睡觉的习 惯,而这里的学生宿舍晚上并不统一熄灯,由学生自己 控制作息时间,她觉得很不适应。刚开始熬到深夜并不 觉得很累,第二天上课还是撑得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地的风土人情都已交流得差不多了,舍友的话题也开 始转变到上网、化妆、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方面,而 她却发现自己插不上话,因为上高中时全部心思都用在 了学习上,没有别的什么兴趣爱好,似乎什么都不会。
6
主要交流内容
☻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大学生常见的适应心理问题 ☻大学生适应问题调适与发展
7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 (一)角色的变化
高中生 家庭角色 中心角色 大学生 社会角色 普通角色
• (二)生活环境的变化
集体宿舍 丰富多彩的大学习目的:掌握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专业 知识和技能 学习内容:高考有关的文化知识—全面的素质
15
——和从四面八方来的同学同住一个宿舍,我遇 到了好多问题:我习惯早起,舍友说我早晨吵醒 他们了;可是晚上他们又玩游戏,谈得很晚,我 被他们吵得睡不着;还有宿舍卫生,有的人特别 不自觉,该值日时偷懒,而且从来不提开水,用 别人的;……很多很多问题,有几次差一点要开 战了。我也知道这不是谁的错,可能是因为大家 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吧。可能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 题,让我尽快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和人际关系呢?
3
11、我做事总有些不自在。 12、我很少固执己见,常常乐于采纳别人的观点。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怎样反驳对方, 可惜已经太迟了。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差,我也能过得很愉 快。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适合,还 是会出差错。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事件,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 自己镇定下来。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18、在噪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很高。 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2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
12
——高中的时候,我们老师每天都陪着我 们学习、啃课本,一页课本我们用一周来 嚼碎吃透,那时候我们学得多扎实。现在 老师一节课讲几十页,下课就走人,没人 叫我们去上课,更没人陪我们自习;马上 要考试了,一周要考几门课,我都不知道 要怎么复习这么一大堆知识,我跟不上, 担心考不过……
13
——走进大学,开始大学生活,走过最初 的那段对什么都感到新鲜的日子,然后渐 渐回归平淡。可是最近,却又有了一种新 的感觉:我的大学里过着自己的大学生活, 却觉得现在自己过的大学生活和想象中的 不一样;感觉自己很忙,每天都不停歇地 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清 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对将来自己要做什么 也拿不准;不知道大学生活究竟怎么过才 真正有意义;我觉得好迷茫,好着急……
返回
16
案例1
重庆某大学大一新生小李,山西太原市人。小李 是独生女,从小备受父母的呵护,性格比较内向。其父 母望女成凤心切,只希望小李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其 余的事情全由父母包办。尤其是妈妈对小李特别关注, 成天在她耳边唠叨。小李为了逃避父母的管束,决心远 离家长到重庆求学。小李终于盼到了重庆一所高校的录 取通知书,她为自己能远走高飞而十分高兴。当她乘火 车到重庆,正碰上重庆百年难遇的旱灾和持续高温。她 一下火车就领教了“火炉”的厉害,盛夏酷暑向她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她为此烦躁不安。进校报到后立即就奔 赴部队军训,高强度的训练让她品尝了前所未有的苦累。
于是他动手砍了起来!
29
砍掉之后走起来,的确是轻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 不由得加快了。 30
就这样走啊走啊!走着走着,他觉得肩上的十字架 还是很沉,很重! 31
他祈求道,上帝啊,请你让我再砍掉一截吧,我会走得 更轻松! 32
于是,他又砍掉了一截!
33
感谢上帝,这样一来,他感到轻松多了!
34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心理健康中心 梁思晨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
心理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 节、自我平衡,以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人在 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常常要面对环境变迁、理想与现实 不一致、目标受挫之类的事情,这需要人主动调整自己, 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