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用水泵房和雨水泵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公用水泵房和雨水泵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1.目的指导河北建投承德上板城2×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工程公用水泵房和雨水泵房设备管道安装,确保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安装工作,保证安装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河北建投承德上板城2×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公用水泵房和雨水泵房设备及管道安装。

3.编制依据3.1《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190.3-2012)3.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5210.3-20093.3《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5190.5-2012)3.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3.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DL5009.1-20143.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3.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10)1020号3.8《消防水泵房安装图》、《消防和生活蓄水池安装图》、《雨水排水泵房安装图》、《循环水泵房安装图》等设计院施工图纸3.9制造厂家相关图纸3.10《1号机组汽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3.11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德热电项目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相关文件。

4.作业项目概述4.1河北建投承德上板城2×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工程公用水泵房即工业水泵房、消防水泵房,雨水泵房。

主要向厂区供给工业水、消防水和生活用水以及雨水排放。

其中,工业水泵位于循环水泵房内。

主要设备有:5.5.1资源与环境5.1.1施工现场照明充足,动力电源满足施工要求。

5.1.2施工场地附近消防设施满足施工要求。

5.1.3各泵类基础纵、横中心线、标高经复测验收,并标识清楚。

5.1.4基础平面应清洁无杂物,搭设在基础上的脚手架完毕拆除,并已办理交接手续。

5.1.5设备已到货,并已开箱验收完毕。

5.1.6所参加施工人员上岗前都已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5.1.7特殊工种应持有效证件上岗。

5.1.8施工前已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1.9设备材料堆放场地清理干净,无积水,且运输道路畅通。

5.2质量策划5.2.1设备到现场后,认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设备缺陷及时上报。

5.2.2非施工要求和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在设备上动用电焊、火焊。

5.2.3每道工序应经相关人员验收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2.4开工报告、施工方案已审核完毕。

6.作业准备6.1施工人员配置6.1.1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所有参加施工人员熟知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步骤和现场施工的安全规程。

特种作业人员(起重机械指挥、操作工、架子工等)须持证上岗。

6.2施工人员配置表6.36.3.1机械配备6.46.5所有计量器具必须经校验合格,并贴好合格证及校验日期。

6.6设备材料6.6.1设备、材料应按供应计划到达现场,并开箱检验,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6.6.2设备、材料现场堆放整齐、有序,堆放场地平坦、无积水。

6.6.3配备用于设备找平找正所需的足量平垫铁及不锈钢皮等。

6.7文件资料6.7.1施工有关的技术资料及图纸到齐,能够满足安装需要。

6.7.2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完毕。

6.8施工环境6.8.1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在坑洞周围搭设双道安全防护栏杆,并挂牌标示。

6.9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照明。

7.作业顺序7.1水泵类设备:7.1.1基础准备→布置埋置式垫铁→设备就位→设备找平找正→地脚螺栓孔灌浆→复查设备中心和标高→设备二次灌浆→设备附件安装→系统连接7.2起重类设备:7.2.1设备检查→设备安装→调试7.3管道安装7.3.1管道预制→对口→焊接→连接系统8.作业方法8.1所有设备到货后应进行有关尺寸的复核和测量,并做好标记和记录。

8.2设备基础验收合格,具备设备安装的条件。

基础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基础的标高和中心线,基础预留螺栓孔的开档尺寸,部分设备预埋钢板的尺寸等。

8.3泵类设备的安装8.3.1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步骤和安装工艺质量要求、了解安全操作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

8.3.2标识出设备就位纵横中心线及基础标高。

8.3.3按照以下要求布置垫铁。

(1)凿毛混凝土基础表面,要求应保证凿出混凝土基础表面为稳固的混凝土,平面平均粗糙度为10~20mm,并保证基础表面到台板下平面在高度50~80mm左右;凿毛后应将表面凿屑、灰尘等去掉,并清理干净。

(2)按照制造厂要求或相关规范布置埋置式垫铁,将埋置式垫铁位置凿平,平面平均粗糙度为10~20mm,并保证基础毛面到预埋底铁下平面的灌浆高度,且在灌浆底铁前24小时在基础上垫块的位置清理并洒水浸泡,灌浆后及时覆盖初凝后加水养护。

(3)在垫铁三侧焊接螺帽,用顶丝调整标高并用水准仪来确定其标高,用钳工水平仪测量其两个方向的水平度。

调整好标高和水平后固定顶丝。

(4)安装基础垫块灌浆模盒,并保证不得泄露。

(5)将搅拌好的灌浆料倒入模盒内,用湿布把浇灌层盖住,灌浆养护期满后拆除灌浆模盒。

(应使用无收缩灌浆料)8.3.4清理设备底板后就位,测量设备标高以及其中心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

8.3.5设备就位后,对设备进行找平找正。

(1)泵和电机同基座的设备,用水平尺找平基座纵横水平,合格后,对地脚螺栓孔进行一次灌浆。

(2)泵和电机分基座的设备,将泵与电机同时找正,并对联轴器找正,合格后,对地脚螺栓孔进行一次灌浆。

8.3.6待地脚螺栓孔内灌浆料硬化后,对设备再次进行找平找正,经质检、监理验收合格后,拧紧地脚螺栓,通知土建专业二次灌浆。

(1)基础二次浇灌混凝土的部分应凿出新的毛面,基础上的油垢、杂物、灰尘必须清理干净。

(2)设备台板底部油漆、油污、铁锈在灌浆前必须清理干净。

(3)在基础表面上洒水以使灌浆面潮湿,浸湿保持24h以上。

二次浇灌前将表面积水清理干净。

(4)在设备底板四周安装模盒,浇灌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混合料必须在 30分钟内完成,并且灌浆时间越短越好。

(5)二次浇灌的高度抹面后要略低底座上表面,不得盖及地脚螺栓的螺帽,不得阻碍设备的膨胀。

(6)灌浆完成后,应在灌浆料坚固前将暴露在空气下的灌浆料表面层刮擦光滑。

要及时把底座和设备上飞溅的混凝土清理干净。

(7)灌浆后必须每天洒水2-3次以使灌浆料保持潮湿。

护养温度不应小于5度,维护期应大于14天。

(8)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应把模具拆除,但是灌浆料必须继续护养。

(9)基础二次浇灌层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得在设备上拆装重件和进行撞击工作,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前,不得复紧地脚螺栓。

8.3.7复查联轴器中心,其偏差值应符合附录1中的要求。

8.4起重设备(电动葫芦)安装8.4.1设备检查电动葫芦开箱后,首先应清点设备,并仔细检查在运输途中有无损坏情况,如发现有缺件或损坏情况,应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监理及业主,联系厂家及时处理(1)滑轮及吊钩检查,应该无裂纹及其它损伤,转动灵活。

(2)钢丝绳检查,无断丝及硬弯。

(3)行走轮检查,表面无损伤,转动灵活。

检查有无限位装置或挡板,以防止葫芦安装后脱轨8.4.2设备安装(1)核查工字梁轨道型号,底边宽度与图纸是否相符。

(2)计算衬垫垫圈和间隔套的厚度。

由于选用工字梁轨道大小不同,行走轮组件的开档不同。

行走轮的开档用垫圈和间隔套进行调整,使行走轮缘与轨道下翼侧缘间隙保持每边2~4mm。

(3)行走轮组件预拼装,先拧紧一组,复核行走轮开档。

开档正确则松掉走轮销轴两端的螺母,不要拧紧,便于行走轮骑到工字梁下翼上。

(4)安装电动葫芦上的缓冲垫。

(5)穿钢丝绳,装吊钩。

钢丝绳绳头伸出楔盒下部长度≥50mm,塞块楔紧。

(6)调整限位器,吊钩在最低位置时卷筒上钢丝绳保留量≥3圈,吊钩在最高位置时滑轮与卷筒外壳距离≥600mm。

(7)根据产品说明书注油或脂。

(8)电器控制柜安装。

(9)电动葫芦两端用钢丝绳捆绑牢固,并用2只2t链条葫芦整体同时提升,待走轮跨上工字梁下翼,拧紧行走轮销轴两侧螺母。

(10)电气接线8.4.3负荷试验(1)空负荷试验:空负荷时,吊钩升降及大、小车行走,要求平稳,无咬轨及撞击。

大车行走无单面吃力、跑偏现象。

端梁、电动葫芦限位开关灵敏,连锁保护装置准确可靠。

(2)动负荷试验:1.1倍额定荷重升降、行走15分钟,观察吊钩升降、大车行走、小车行走是否平稳,无咬轨和撞击,制动后吊物下滑距离≤50mm。

(3)静负荷试验:1.25倍额定荷重吊100mm高,到10分钟后检查,制动器可靠,钢丝绳无松脱,吊钩无变形。

负荷卸载后主梁挠度应无变化,桥式起重机无异常变化。

8.5附件安装及系统连接:针对各设备,依据设计图纸及设备厂供资料,标记好接口处材质、规格等,对其附件进行安装。

8.6管道安装8.6.1支吊架安装(1)支吊架应及时安装,在管道临抛前,支吊架根部及连接部件应按设计图纸要求预先安装,根部焊接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强度施工。

(2)支吊架定位时,支吊点的偏移方向及尺寸应按设计要求实施,切记不得进行反偏移方向定位。

(3)支吊架的调节螺纹部位,各连接处的螺杆必须带满、带紧,锁紧螺母应锁紧;开口销和螺帽要拧紧,不得出现不拧和漏拧及拧不紧的情况。

(4)各弹簧部件安装前,必须核对图纸,切记不得错装型号类同的弹簧部件。

(5)安装过程中,提供的弹簧部件已根据设计处于锁定状态,施工人员严禁随意去松动或拔动相应的锁紧螺母或锁紧销。

(6)使用临时支吊架时,应做好明显的标记,不得与正式支吊架冲突,在管道安装及水压试验完毕后应予拆除。

(7)随着管线的安装,应及时进行支吊架的固定及调整工作,管部位置应正确,安装应平整、牢固,并与管道接触良好。

(8)管线安装完毕,应逐一核对支吊架型式、材质及位置的正确性。

8.6.2临抛(1)抛锚管段、阀门、支吊架等部件,应根据图纸确认方向、位置,以及长度、重量等数据,确保正确无误;吊具的选用要安全合适。

(2)吊装、临抛时应避免损坏管件的表面油漆。

(3)抛锚管道时,注意保护管口临时堵头,防止异物进入管内。

(4)吊装、临抛过程中不得有任何碰撞,防止损坏管道坡口及相关设备;系统管道与设备接口多,临抛时须特别注意对设备的保护。

(5)临抛顺序,原则上由上至下;每一部件临抛完毕,必须实施吊具锁紧工作。

而且要使用链条葫芦和钢丝绳的双保险措施。

8.6.3管道安装(1)首先复测管道定位处钢梁及立柱的中心位置。

(2)坐标基准以已复测的基准线为依据,以此中心线为基准向各柱引线,并标识;同时应在各柱标识标高基准。

(3)坡口打磨:坡口及坡口内外10-15mm范围内应清除干净,直至显示出金属光泽,不得留有油漆等杂物,同时须确认无裂纹、夹层等缺陷。

(4)管道在打磨后,须检查管件内部是否留有杂物,应清理干净,方可实施对口工作;利用对口专用夹具或索具实施对口,间隙调整须考虑管线坡度的正确性,调整完毕,经检验确认后,方可实施点焊及以后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