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格-二十四节气时间,节气,农事活动

表格-二十四节气时间,节气,农事活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表格:二十四节气时间,节气,农事活动
篇一: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它综合了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从春秋到汉朝逐步演变而完整形成,与近代天文学的历法计算一致,阴阳历都可以推算,在阳历的推算中规律性更强,能记忆。

在节气的顺序中,年月的双日为节气,单日为中气,合称为节气。

在农村大多以阴历来推算,城镇都以阳历推算。

在阳历中一个月有一“节”一“气”,上半年的“节”在每月的6日左右,“气”在21日左右,下半年的“节”在每月的8日左右,“气”在23日左右。

每年的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
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各节相
距15天左右。

为了便于记忆,先祖们把二十四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诀。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地理气候集中反映出了
黄河流域的自然季节特征,往北或往南有明显的差别,各地都有各自的节气特点。

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农事活动中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推广中,应结合节气,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立春至谷雨
立春: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

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生产上主要指导农户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农家肥,制定大春生产工作计划。

惊蛰: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

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

清明:4月5日左右。

气候温暖,草木萌发,万物复苏。

谷雨:4月20日左右。

雨量显著增加,适宜谷物生长。

生产上指导农户进入水稻育秧,早播玉米,春耕备耕。

同时注意观察天气气候,农彦上有“大旱不过五月
十三”之说,若雨水至谷雨都不降雨或少降雨,则是干旱的征找兆,应作好遇旱的准备。

—立夏至大暑
立夏:5月6日左右。

夏季的开始,气温有显著增高,
小满:5月21日左右。

小麦等夏收作物籽粒开始饱满成熟。

生产上指导农户收割小春农作物,大面积播种大豆、玉米等大春作物,水稻大田移栽,进入农忙时节。

芒种:6月6日
左右,是夏熟夏播作物忙收忙种的季节。

夏至:6月21日左右。

标致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我国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小暑:7月6日左右,暑
为炎热的意思,气候越来越热,暑气上升。

大暑7月23日
左右,是全年最热的时期,此时期在农业生产上重点指导农户抓好大春农作物中耕除草、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

—立秋至霜降
立秋:8月6日左右。

秋季开始,气温开始下降,开始
进入秋季。

处暑:8月23日左右。

处是止的意思、意味了炎热的夏季即将终止。

白露:9月6日左右。

气温逐天降低,
天气转凉、夜晚空气中的水汽在作物叶面上凝成白色的露水,此时节在生产上要指导农户在抓好大春作物田间后期管理
的同时,做好荞麦等晚秋作物的播种,农彦有“处暑撒荞,
白露看苗”之说。

秋分:9月23日左右,太阳光从北方南移直射在赤道上,各地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与春分一致,寒露:10月6日左右,气温降低,草木渐渐枯萎,夜晚出现冷寒的露水。

霜降:10月23日左右,气候寒冷,夜晚出现初露。

此时节是大春作物的收割季节,在生产上应指导农户适时收割,进而耕翻农田,播种小春作物,采用地膜覆盖增温,保证小春作物顺利生长。

立冬—大寒(11月6日—翌年1月23日左右)立冬:11月6日左右,冬季的开始。

小雪:11月22日左
右,进入下雪季节,初雪小雪出现。

大雪:12月7日左右,降雪增大,地面出现积雪。

冬至:12月22日左右,寒
冷的冬天到来,太阳光南移到直射回归线上,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开始,与夏至切然相反。

小寒:1月6日
左右,寒冬来临,冷空气持续增加,气候近到寒冷。

大寒:数九寒天到了三九,气候寒冷到五年的极点。

在此季节内,农业生产上应指导农户,加强小春作物的中耕肥水管理工作,重点
做好防冻。

也是农闲季节,闲中有忙,着重抓农家肥的屯集。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与冬。

对怒江来讲,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节气、季节是从事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

农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能结合气候节令,合理安排每茬农作物从种到收的具体时间。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更应
该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科学掌握各节令的变化规律,合理地制定好工作计划及日程。

篇二:二十四节气常识及农事
农耕文化历史区二十四节气景观墙展板
一、二十四节气历史及二十四节气歌
1、二十四节气总体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
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指导农事活动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从每年公历2月初的立春开始,循环一周到
下一年1月中下旬之交的大寒结束,其次序列下:
3、二十四节气特点分类说明
二十四个节气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1)、描述季节起始一类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这是根据气候的变化定位,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的标准是地球运转到了黄道上的某一
位置,说穿了就是以太阳光的入射角大小来界定季节之间的分野。

比如一年开始的立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2)、描述天文现象一类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它们分别表示昼夜的长短,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地面各处昼夜等长);夏至白天最长(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即北纬23°26′上,接着就南移。

此时北半球黑夜最短白昼最长);冬至黑夜最长(太阳光线直射在南回归线即南纬23°26′上,接着就北移。

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3)、描述物候特征一类的:惊蜇、清明。

它们反映的是是自然物候现象,表示和提醒随着开春以后气温的不断升高变暖,惊蛰反映了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反映了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4)、描述作物生长一类的: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