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习惯把透视图的画法总结成“二重,一灰,一亮色”
二重,一是地面的颜色要重,二是窗影要重。
地面重,建筑的拔地而起感和图面的稳定感才会强,俗话说显得
这个建筑很结实、不虚。
窗影重,能提神。
窗户之于建筑,就好像眼睛之于面孔。
为什么人们觉得大多数西方人的
面孔比东方人生动,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眉骨和颧骨高,眼睛深陷带来的阴影显得他们很英气。
建筑也是一样
,如果窗口等内凹部分的阴影得不到很好的表现,生动感和体积感就会有所下降。
一灰,就是远景的灰。
我通常用CG-3 或者BG-3 。
它们是灰的,才能显出画面的景深,有空间感;它们是
灰的,才不会抢主体建筑的风头,并且把主体建筑衬托出来;它们是灰的,才能和整个快图图面的基调相吻合。
一亮色,就是玻璃选用的颜色。
如果一张快图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色系的颜色,虽然这样能保证图面色调的统一
,但是你会觉得它少了点睛之笔,会觉得画面少了一些“透气”的地方。
有了玻璃的亮色,就好像人的脸有了一双
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
很多人选用的是MY COLOR或者TOUCH的140号,这个颜色介于绿和蓝之间,并且饱和度略低,在保证了“亮气”的同时也照顾到图面素雅的基调。
我个人用的是另外一个颜色,可能更跳一些,在这里不推
荐大家使用。
(五)立面图和剖面图
虽然立面表达的只是透视图里的一个面,但要求还是和透视图很相似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立面图要体现出建筑一个面上的凸起和内凹,必须通过阴影来完成。
剖面图当然是要选择空间最为丰富的部分来剖切。
注意好梁、柱、女儿墙等重要的构造部分就可以了。
一些立面的配
景树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1.jpg
分析图和标题
分析图这个东西有时候任务书并没有要求,但当快图快要完成时你可能会发现图面的某个地方有一些空白,
就好像没有画完一样,这时候“快题设计”四个字可能你还没写,把它的大小和位置控制好,能很好地起到完善构图的作用。
呵呵,如果图面还有地方空着,那就来一些分析图吧,不过建议不习惯画这个东西的同学和不太会画的同学就别画了,从配景上想想办法好了。
因为有时候画不好会画蛇添足的。
快题考试的标题可以只写“快题设计”或“快图设计”四个字就行,把它们练好了,就可以。
有的同学可
能习惯在图纸上先写好标题,并用铅笔打好柱网。
我也曾这样试着做过,可能不太适合我和某些同学。
事先打好的柱网可能限制你方案的构思,事先写好的标题可能影响你图面的排版。
这个嘛,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习惯决定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来点书上关于画分析图的资料(一起学下,或许不仅是对快题有帮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4.jpg
今天无意从过去的资料里发现一张讲如何使用MARK的资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6611122.snap.jpg
可能有些看不大清除,其实也就是干画法和湿画法。
如果想让马克的纹理暴露出来,就是所谓干画。
这种画法的退晕和通常人们理解的退晕不同,
就是用一些笔触的疏密来体现,这些笔触可以不平行,甚至发生一些交*,这种画法往往渗透着些
许帅气。
用1号灰之类的颜色不重的笔铺一遍底色,趁着还没干掉,赶紧上重色。
这是所谓湿画,也就是笔触的接缝不那么明显,更有一种国画渲染得感觉。
其实,不一样的画法就像不一样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传递着不一样的信息。
如果所表现的建筑现代感极强,有大片的玻璃幕之类光泽材料,可能会多使用一些干画法;反之,一些表面有些粗糙的建筑可以试着用湿画(其实这种方法我不怎么用,大家自便)。
以上两种方法基本算作是马克表现的基本退晕方法(个人总结,欢迎提新的意见)
一幅图里马克笔触的比例,应当得到适当的控制,也就是说(我的个人意见),平涂得面积
还是要适当多一些,把一些斜交的或者随意的笔触只作为画面的亮点来出现。
这样一能保证图面
的统一性,不会显得很乱,二也能体现些个性,把笔触的美感暴露出来。
我不太赞成一幅图随处
都是笔触,这样会让看图的人觉得晕……
大家可以看一下论坛里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中上者(不会使用笔触),但能用平涂的手段
实现很好的对比关系;上者,在大面积的平涂手法中加入了适当的笔触,很适当,很舒服。
(这么说可能有些不大清楚),我想过几天找几幅图说下可能会更清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