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优质课公开课教
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新设计
品析月光曲的乐曲美,探究文本的语言美。
2教学目标
1、品析月光曲的乐曲美,探究文本的语言美。
2、学习作者抓住实在事物展开联想,写出《月光曲》意境的表达方法。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积累词句的能力。
但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是初次学习,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还需老师进一步引导。
4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八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学时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体会这一过程中他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时难点
体会贝多芬的感情产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活动
1【讲授】《月光曲》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将走近一位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了解关于一首著名钢琴曲的创作传说。
这位音乐家是谁?这首钢琴曲又是什么呢?
随学生发言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贝多芬。
二、检查预习,概括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理解:谱写、茅屋、幽静、霎时间、琴键等词语。
2.指导写字:键、霎。
3.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首《月光曲》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感悟,汇报交流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句子,批注。
2.汇报交流。
教师以学定教,随机指导理解有关内容。
(1)清幽的环境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学生读、画描写环境的三个语句并从中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兄妹俩的谈话感动了贝多芬。
引领品读对话,体会正是穷兄妹俩的手足情深感动了贝多芬,使得他产生即兴为之演奏的心愿。
(3)遇到知音激起了创作的欲望。
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盲姑娘知音乐、懂贝多芬,是激发贝多芬创作欲望的原因之一。
四、总结,理清创作过程
贝多芬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夜晚散步,听到了从茅屋中传来的钢琴声,使他平静的心有所触动;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他为兄妹俩的相互关怀和体谅所感动,于是走进茅屋为他们弹琴;从盲姑娘对他说的话语中,激动于遇到了知音,触景生情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
五、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2.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围绕《月光曲》你还想知道什么?请列出问题。
5.2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品析月光曲的乐曲美,探究文本的语言美。
2、学习作者抓住实在事物展开联想,写出《月光曲》意境的表达方法。
学时重点
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
学时难点
6、展学:汇报合作探究的结果。
小组汇报并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变化过程。
(学生板书: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
相机指导品析:作者是怎样用语言为我们描绘出这样的意境?
◆闭上眼睛听第一段音乐, 女生读。
◆听第二段音乐,曲调有了明显的变化,男生读。
◆听第三段音乐。
齐读。
7、作者将事物与联想结合,用美的语言,描绘了“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的美妙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先是轻柔舒缓,而后明朗轻快,最后高昂激越的美的乐曲。
现在,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倾听这优美的乐曲,相信你也会浮想联翩吧。
(多媒体播放《月光曲》三个乐章的片段,生欣赏)
8、多美的乐曲啊!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再现月光曲的舒缓、轻快、高昂。
【课件】
9、皮鞋匠联想的画面和音乐的曲调是完全一致的。
这是皮鞋匠在音乐声中的联想,那盲姑娘又在音乐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呢?再看到9自然段,请大家勾出盲姑娘联想到的句子。
10、学生汇报。
(课件对比展示)师:“大家看,盲姑娘联想到的是什么?(大海)她与皮鞋匠联想到的是如此的相似。
这告诉我们,音乐可以给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但是我们在联想的时候却不能脱离实际的事物而凭空想象。
要根据曲调的变化来想象相似和相关的事物,这样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当然,如果你能根据曲调的变化想象到更多更丰富的画面,那就是欣赏的另一种境界了。
9、师:让我们再来看看第9自然段。
【课件】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只要实实在在的事物,那,这段文字会怎么样?【课件】请一名学生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的大大的眼睛。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还美吗?(生答不美)追问:为什么?生交流。
(预设:如果没有联想,就感受不到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不能感受到乐曲之美。
)
师:是呀,有了联想,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月光曲》的音乐的魅力。
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真挚。
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分辨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可以帮助我们搞清楚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实践:阅读练习
1.师:在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里,也出现过联想的句子,大家看。
【课件《荷花》片段】熟悉吧,一起来读读。
(学生齐读)哪些是联想的句子,找一找。
(学生汇报)作者联想到什么?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
2.师:再看看这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
【课件《山中访友》片段】学生齐读,找出联想的句子,说说好处。
3. 小结: 体会得非常好!阅读的时候,分辨出事物和联想,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
四、迁移:
1、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段音乐。
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去领会音乐的意境。
2、说:听了这轻快的曲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
3、写: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
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4、小组互评:【课件】要求(1)、在小组内阅读自己的习作。
(2)、组内互评,推选出两篇习作参加展示。
【温馨提示】小组可以这样分工:一人主持,两人展示习作,两人点评。
5、展学: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注意倾听,请你评价。
(教师从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引导点评。
小结:他们在音乐里都想到了小溪、流水、鸟儿,看来音乐给了我们共同的联想。
)
五、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也学会了用语言文字表达乐曲之美,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在聆听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你的感受,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板书设计:
26 月光曲
联想↓ 想象
月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