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1至29集主题框架第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人生有哪些地方需要抉择?2.家长要如何把孩子教好?3.成功的人具备哪些特质?4.《说文解字》中「教」「育」两字的涵意为何?5.德行的根本在哪里?第二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为什么要用正确的判断力选书?2.抉择思想的重要性?3.英国汤恩比教授认为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哪两种学说?为什么?4.如何做出正确的生涯规划?第三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育对个人及社会有何益处?2.一个人的仁慈之心要从哪里开始培养?3.「立志」的重要性为何?如何做到「为往圣继绝学」?4.何谓「学贵力行」?第四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学贵力行」的意涵为何?2.学习的次序为何?3.学习的方法讲究「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其中的「一门」所指为何?4.男女相处有哪些应经的过程?5.何谓真正的爱?6.现代的夫妻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留给谁?有何弊端?7.家庭生活有哪二大主轴?现代家庭较偏重经济层面,容易发生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第五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上一代的人物质生活虽然较穷困,但却培养了哪些美德?反观现代年轻人生活富裕反而发生了何种问题?2.财富之因为何?3.财布施的方式有哪些?最重要的原则为何?4.为人夫者,要做到哪些「夫义」?5.为人妻者,要遵守哪四德?6.教育孩子要如何恩威并施?7.现代父亲要如何扮演好为人父的角色?8.学习弟子规如何做到「解行相应」「长时熏修」?9.「弟子规」三字的涵意为何?为何我们自己要先学?第六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1.孩子懒惰的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2.知恩报恩,请感念父母亲生育、养育之辛劳。
3.如何落实「父母呼、应勿缓」?4.如何落实「父母命、行勿懒」?更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5.「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该如何活学活用?6.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第八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父母呼,应勿缓」是在培养何种态度?对于家人、长辈言语态度为何格外重要?2.「父母命,行勿懒」引申涵意为何?3.「父母责,须顺承」其中的「顺」字该如何落实?4.「父母教,须敬听」可以延申到哪些层面?5.「冬则温,夏则凊」可以从「存心」和「形式」来解读,两者有何不同?6.我们如何「养父母之身」?7.如何「养父母之心」?8.如何「养父母之志」?第九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晨则省昏则定」的涵意为何?该如何落实?2.对哪些人我们必须「出必告反必面」?理由为何?3.「居有常业无变」所指的「业」包含哪些层面?4.该如何协助孩子建立好的读书习惯?5.夫妻如何共同经营「家业」?第十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小动作或小小的坏习惯对孩子有何影响?2.养成孩子「物虽小、勿私藏」的态度有何重要性?3.「亲所好、力为具」,现代的父母到该「好」些什么?4.一般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富」的真正涵义又为何?5.一般的大企业家最后常有几种结果?第十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何谓「富」?何谓「贵」?是否有权位之人才称得上贵?2.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孟夫子提到人生有哪三乐?3.文天祥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丹心」所指为何?我们的「丹心」该映照在哪些人身上?4.《中庸》里提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做事最重要的原则为何?要落实在哪些层面?第十二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亲所好,力为具」这句话如何开解?2.「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正确的饮食之道为何?食用过多的肉类对人体有何影响?3.大量的饲养牲畜对地球生态有何危害?4.古人归纳出每个人有哪四个需要自我对治的习气?5.从小训练孩子习劳做家事有何重要性?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6.「亲僧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气氛?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第十四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在夫妇关系中何时才是劝谏对方及家人的好时机?有何巧妙的方法?2.在父子关系中,父亲规劝孩子亦或孩子规劝父亲可以如何运用智慧来处理?3.唐朝的贞观之治为历史上一段佳话,魏征与唐太宗君臣间互动的智慧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4.《中庸》里提到哪些企业管理的学问?5.历史上还有哪些臣子劝谏国君的佳话?6.在兄弟关系中该如何劝谏对方?第十五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劝谏兄弟或朋友需用何种态度?老师举了哪些实例?2.如何教导孩子将「亲有疾药先尝」的精神落实到现代生活?3.长寿的秘诀为何?提升聪明智慧的秘诀为何?4.「丧三年常悲咽」这句话该如何开解?5.「丧尽礼祭尽诚」这句经文的意涵为何?6.教孩子「孝顺」的方法有哪些?第十六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孝经云:「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孔夫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从哪些事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礼貌的重要?反之,人若没有礼貌有哪些影响?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孝与弟之间有何关联性?从哪些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兄友弟恭」的真谛?3.古人云:「富不过三代」,如何才能让财富绵延子子孙孙?4.古代圣哲人有何孝心感应的事迹?5.人和人之间该如何和睦相处?第十七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历史上有哪些「财物轻、怨何生」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学习?2.如何做到「言语忍、怨自泯」?3.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4.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的心?第十八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历史上有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做到?2.为何很多孩子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3.《礼记.曲礼第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正确地称赞他人有何重要性?如何运用赞美引导他人到正途?5.如何做到「人的第一等学问」?6.「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第十九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可用在哪些地方?2.为何要称呼长辈而不直接叫名,有何重要性?3.「对尊长勿现能」是什么意思?孩子学才华的目的是什么?4.如何引导孩子行鞠躬礼?5.大人之间如何正确地行见面礼?6.当我们在车上、路上遇到长辈或是送客时,该用什么礼仪对待尊长?第二十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如何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经文?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3.「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是什么意思?4.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生活言行要如何做到「谨」?5.「朝起早,夜眠迟」对生活作息有何好处?这句话提醒什么人生道理?第二十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如何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2.谨言慎行要从哪里做起?3.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哪三方面的能力?4.「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历史上有何例子?5.一个人的整洁习惯要如何养成?第二十二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服装仪容的重要性是什么?2.为何要从小养成「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习惯?3.衣着的本质为何?4.何谓「十大垃圾食物」?5.烟、酒对人体有何危害?该如何劝諌他人不因此恶习而妨碍别人?6.古人云:「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该如何将此准则落实在日常行、住、坐、卧方面?第二十三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么?2.「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何种原则?3.「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何种学问?4.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第24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執虛器、如執盈」的意涵為何?2.「入虛室、如有人」的用意為何?3.「事勿忙、忙多錯」哪些事例可說明匆忙容易出錯?該如何改進?4.「勿畏難、勿輕略」的精神為何?要做好一件事情的關鍵是什麼?第25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家庭經營要如何做到「勿畏難」,孩子才能學會承擔責任,夫妻恩愛融洽?2.「勿輕略」是什麼意思?可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3.易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該如何解釋?我們要如何引導孩子招感益友?第26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如何讓孩子遠離不良場所,避免接觸不良的事物?2.人的潛力就像冰山,要用哪兩把鑰匙才能開發?3.孩子認為什麼是好心、壞心?和弟子規的哪些經文相印?4.「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如何正確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上?5.「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有何重要性?第27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如何正確做到「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2.「信」是什麼意思?有何重要性?3.五倫關係是哪五倫?如何將「信」運用在父子倫與師生關係當中?4.何謂「君臣有義」?現代的企業團體要如何做到「君臣有義」?第28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學習聖賢教誨最重要的是學什麼?2.做為領導者或下屬要用何種正確的態度面對部下或上司?3.何謂「身教者從、言教者訟」?如何做到「家和萬事興」?4.朋友間應盡的義務有哪些?第29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通財之義的「財」分為哪兩種?我們要如何利用「財」幫助朋友?2.文言文對炎黃子孫有何重要性?如何學習文言文?3.古時候有哪些「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例子?對後人有何啟示?4.「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如何正確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第35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我们行善发挥仁爱之心的对象包含哪些?2.君子受到别人的尊重敬仰是因为哪些特质?3.何谓三种布施?哪一种布施是根本解决一个人的问题?4.《朱子治家格言》云:「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是何意思?第36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何意思?2.范仲俺為何興義田與義學?3.「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有何具體實例可供參考?對大家的啟示是什麼?4.「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5.弟子規中有哪些經文提到言語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