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桥原理详解分析

电桥原理详解分析

第一节 电桥
1. 直流电桥
第一节 电 桥原理详解
电桥: 电桥:由首尾相联四个阻 抗构成, 抗构成,其对角端 分别为供桥电源和 输出端的测量电路。 输出端的测量电路。 电桥的作用: 电桥的作用: 把电阻、 把电阻、电感或电容的变化 量转换为电压或电流量, 量转换为电压或电流量,以 供后续电路测量记录。 供后续电路测量记录。
R1 R2
a
R4 R3
c
U0
d U
第一节 电桥 0
) R U = U / 4 × (∆R1 − ∆R2 + ∆R3 − ∆R41. /直流电桥
(3)倍增特性:相邻两桥臂上应变片阻值的变化大 )倍增特性: 小相等、符号相反时, 小相等、符号相反时,同时相对两桥臂上应变 片阻值的变化大小相等、符号相同时, 片阻值的变化大小相等、符号相同时,桥路的 输出电压是半桥单臂的四倍, 输出电压是半桥单臂的四倍,电桥的灵敏度是 半桥单臂的四倍。 半桥单臂的四倍。
b
R1 R2
(2)等臂电桥的和差特性 ) 以下讨论中, 以下讨论中,设: ∆R1= ∆R2=∆R3= ∆R4= ∆R ◇ 半桥单臂
U a
R4
c
R3
U0
d
桥臂 R1
R1+∆R
输出电压: U 0 = U∆R / (4 R ) 输出电压: 电 桥 灵 敏 度 :S
=U /4
第一节 电桥 0
) R U = U / 4 × (∆R1 − ∆R2 + ∆R3 − ∆R41. /直流电桥
R1
b
R2
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源电压无关。 源电压无关。 a 或邻臂电阻之比相等。 或邻臂电阻之比相等。 R1 R3 − R2 R4 U0 = U (R1 + R2 )(R3 + R4 ) R4 d U
c
R3
U0
电桥平衡: 、 点电位相等, 电桥平衡:b、d 点电位相等, 输出U 。 输出 0 为 0。 直流电桥平衡条件: 直流电桥平衡条件: R1 R3 = R2 R4 或
U U0 = 4 ∆ R1 ∆ R 2 ∆ R3 ∆ R 4 R − R + R − R 1 2 3 4
第一节 电桥
1. 直流电桥
若采用等臂电桥, 若采用等臂电桥,即 R1 = R2 = R3 = R4 =R ,则有:
U 0 = U / 4 × (∆R1 − ∆R2 + ∆R3 − ∆R4 ) / R
测量梁的应变 上下表面各贴一应变片 上下表面各贴一应变片 d U 实现温度误差的自动补偿 a c U0
将二片分别接在相邻两桥臂上 将二片分别接在相邻两桥臂上
提高灵敏度
思考题:若仅用一个桥臂工作,如何实现温度补偿。 思考题:若仅用一个桥臂工作,如何实现温度补偿。 补偿
第一节 电桥
2. 交流电桥
2.交流电桥 .
R1
b
R2
a
R4 R3
c
U0
d U
第一节 电桥 R1
b
R2
1. 直流电桥
说明:以上这些特性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这些特性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说明:以上这些特性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个受力变形悬臂梁,上表面受拉力, 例:一个受力变形悬臂梁,上表面受拉力, R4 下表面受压力。 下表面受压力。 R3
可知: 可知:(1) U0 正比于 U; ) ; (2) U0 正比于 n/(1+n)2; ) (3) U0 正比于电阻的相对变化。 ) 正比于电阻的相对变化。
U0 n 半桥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 半桥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 S = ∆ R / R = (1 + n )2 U 1 1
第一节 电桥
∆ R1 n U0 = 2 U R1 (1 + n )
= Z 02 Z 04 e
上式成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上式成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以下条件 幅值平衡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Z 01 Z 03 = Z 02 Z 04
ϕ1 + ϕ 3 = ϕ 2 + ϕ 4
交流电桥平衡必须满足 幅值平衡条件 和 相位平衡 即相对两臂阻抗之模的乘积相等, 条件,即相对两臂阻抗之模的乘积相等,它们的阻 抗角之和也必须相等。 抗角之和也必须相等。
R1
R2 U0
R4
R3
U
第一节 电桥
1. 直流电桥
1.直流电桥 .
b
ac 端: 供桥电源端 bd 端:输出端 — 接入输 入电阻较大的仪表 或放大器, 或放大器,因此电 桥的输出端可看成 开路。 开路。
a
R1
R2
c
R4 R3
பைடு நூலகம்
U0
d U
第一节 电桥
1. 直流电桥
1.1 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根据电工学理论, 输出电压为: 根据电工学理论 , 输出电压为 : 平衡条件与电
第一节 电桥 0
) R U = U / 4 × (∆R1 − ∆R2 + ∆R3 − ∆R41. /直流电桥
电桥的基本特性: 电桥的基本特性:
(1)相减特性:相邻两桥 )相减特性: 臂上应变片阻值的变 化大小相等、符号一 化大小相等、 致时, 致时,或者相对两桥 臂上应变片阻值的变 化大小相等、 化大小相等、符号相 反时, 反时,对桥路的输出 电压没有影响。 电压没有影响。
当采用相同的应变片时, 当采用相同的应变片时 , 灵敏度系数均为 K ( ∆R/R =Kε),则上式可以写成: ) 则上式可以写成:
U 0 = (ε 1 − ε 2 + ε 3 − ε 4 )UK / 4
第一节 电桥
) R U 0 = U / 4 × (∆R1 − ∆R2 + ∆R3 − ∆R41. /直流电桥
b
R1 R2
a
R4 R3
c
U0
d U
第一节 电桥 0
) R U = U / 4 × (∆R1 − ∆R2 + ∆R3 − ∆R41. /直流电桥
(2)相加特性:相邻两桥臂上应变片阻值的变化大 )相加特性: 小相等、 符号相反时, 小相等、 符号相反时,或者相对两桥臂上应变 片阻值的变化大小相等、符号相同时, 片阻值的变化大小相等、符号相同时,桥路的 输出电压是半桥单臂的二倍, 输出电压是半桥单臂的二倍,电桥的灵敏度是 半桥单臂的二倍。 半桥单臂的二倍。 b
第一节 电桥 0
) R U = U / 4 × (∆R1 − ∆R2 + ∆R3 − ∆R41. /直流电桥
b
R1 R2
半桥双臂(同号) ◇ 半桥双臂(同号)
桥臂 R1 R2
R1+∆R R2 +∆R
a
R4 R3
c
U0
d
输出电压: U 0 = 0 输出电压:
U
可得:邻臂同号变化,输出为两臂变化之差。 可得:邻臂同号变化,输出为两臂变化之差。
1 2 4 3 4 3
1
2
第一节 电桥
ϕ1 + ϕ 3 = ϕ 2 + ϕ 4
2. 交流电桥
(2)交流电桥四个桥臂中有两 ) 对边桥臂, 对边桥臂,若1、3桥臂为 、 桥臂为 纯电阻, 纯电阻,则φ1= φ3= 0, , 根据平衡条件对相位的要 求,其它两个对边桥臂必 须具有异性的电抗, 须具有异性的电抗,如一 边为容抗, 边为容抗,则另一边应为 感抗, 感抗,这样才能符合 φ2= -φ4 的要求。 的要求。
第一节 电桥
ϕ1 + ϕ 3 = ϕ 2 + ϕ 4
2. 交流电桥
对两种特例进行分析: 对两种特例进行分析: (1)交流电桥四个桥臂中有两相 ) 邻桥臂, 邻桥臂,若1、2桥臂为纯电 、 桥臂为纯电 阻,则:φ1= φ2= 0 ,根据 平衡条件对相位的要求, 平衡条件对相位的要求,必 须使 φ3= φ4,这说明电桥 的另外两个桥臂必须具有同 性的阻抗,如容抗或感抗。 性的阻抗,如容抗或感抗。
第一节 电桥 0
) R U = U / 4 × (∆R1 − ∆R2 + ∆R3 − ∆R41. /直流电桥
b
◇ 全桥四臂 桥臂 R1 R2 R3 R4 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 R1+∆R R2 --∆R R3+∆R R4 --∆R
U 0 = U∆R / R
R1 R2
a
R4 R3
c
U0
d U
电桥灵敏度: 电桥灵敏度: S = U 可得:邻臂异号,对臂同号, 可得:邻臂异号,对臂同号,电桥输出为单臂时的 四倍,电桥灵敏度是半桥单臂的四倍。 四倍,电桥灵敏度是半桥单臂的四倍。若邻 臂同号,对臂异号, 臂同号,对臂异号,则电桥输出为 0。 。
第一节 电桥
φ 为复阻抗的阻抗 角,是各桥臂电流与 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Z│或 Z0 为复 或 2. 交流电桥 阻抗的模
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Z1 Z 3 = Z 2 Z 4
其中, 为各桥臂的复阻抗: 其中,Z 为各桥臂的复阻抗: Z = Z e jϕ = Z 0 e jϕ
第一节 电桥
1. 直流电桥
1.4 电桥的输出与和差特性 (1)全等臂电桥的输出 ) 假设各桥臂分别有电阻增量,代入下式: 假设各桥臂分别有电阻增量,代入下式:
R1 R 3 − R 2 R 4 U0 = U (R1 + R 2 )(R3 + R 4 )
如果电桥初始状态是平衡的,即有 如果电桥初始状态是平衡的,即有R1R3 = R2R4, 略去∆R/R 的平方项,化简则得电桥的输出电 的平方项,化简则得电桥的输出电 略去 压增量为 压增量为:
全桥: 全桥:
a
R4±∆R4
c
R3±∆R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