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40B207-1997:石油化工装置塔器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洛阳院)
40B207-1997:石油化工装置塔器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洛阳院)
40B207-1997
第 7 页 共 12 页
图 10 平台宽度示意 4.3 平台栏杆及顶部平台的开孔 4.3.1 塔上所有平台的外边缘都应设置栏杆,一般平台栏杆高 1.1m。 4.3.2 高温立式容器顶不是独立平台时,平台与立式容器顶之间应预留热胀的间隙。 4.3.3 当顶部平台与管嘴的间隙 B=50mm 时,平台标高应比设备管嘴法兰面至少低 225mm;当间隙 B=100mm 时 A 可小 于 225mm;当平台在法兰面上面时 B≥100 。
40B207-1997
第 3 页 共 12 页
图 3 塔顶回流入口方位示意
注:(b)中“0~360°都可开嘴子”所示虚线仅指空间允许时可用。 3.2.3 液体原料入口和中段回流入口、一般插入降液管外侧,尽可能靠近上层塔盘的位置,如图 4(a)(b)(c)(d)所 示。
第 4 页 共 12 页
40B207-1997
40B207-1997
第 9 页 共 12 页
图 15 两个以上进料或抽出口的配管示意
5.2 塔器顶部管道的布置 5.2.1 塔顶油气管道一般布置在靠近冷凝器一侧,塔顶油汽管道进入冷凝器前的管段,应尽可能短,并不得出现 U 形。如该管道接至空气冷却器时,为避免偏流应对称式布置进空冷管道。 5.2.2 塔顶油汽管道至顶回流罐的热旁路管,应尽量减少压降且不得出现 U 形,其调节阀组应安装在回流罐上方的 平台上。 5.2.3 塔及立式容器的放空及安全阀的设置应符合 40B216-1997《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排液、放气管道设计技 术规定》及 40B218-1997《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安全放空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5.3 塔器进料管道的布置 5.3.1 在同一角度上,不同标高有两个以上进料口(或抽出口)时应按图 15(b)布置,不得按 15(a)布置。 5.3.2 转油线入塔管嘴法兰处容易渗漏,其温度一压力等级应与设备专业协商提高一级,必要时,此处可加支架。 5.4 塔器底部管道的布置 5.4.1 一般情况下塔底至泵的管道标高不低于 3000mm,则管道也可不上管桥而直接引至泵嘴,并应避免出现 U 形。 5.4.2 温度较高的塔底抽出管与泵相连时,管道应短而少弯,但对其自然管段不能满足自补偿时,应采用改变管嘴 方位,移动塔底泵的位置等方法,使管系有足够的柔性,以减少泵嘴子的应力,如图 16 所示。
AB 为开人孔的范围
CD、EF 为开人孔的范围
图 2 人孔方位示意
3.1.1 手孔的开设方位按 3.1.1 及 3.1.2 条执行。 3.1.2 塔裙座上出入口的方位应在检修空地一侧。塔底抽出管道与其引出口方位应一致。 3.2 管道管嘴的开设 3.2.1 分馏塔各侧线管嘴、仪表管嘴原则上均应开在塔器的操作侧,无法兰连接的管嘴可开在管道侧。塔顶油气 管道一般开在头盖顶中心。 3.2.2 单溢流及双溢流塔顶回流入口管嘴开设方位如图 3 所示,不带内部接管的应开在受液盘的孤长范围内(应设 防冲挡板),带内部接管的嘴子方位范围加宽(内容接管应伸入受液盘中)。
曹淑洁 编制
图 1 塔的管道侧和操作侧示意
陈芸芳 校审
萧凤芝 标准化审核
张彬文 审定
1997-06-30 1997-07-15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2 页 共 12 页
40B207-1997
2.10 塔底抽出管与泵相连时,塔的安装高度应根据塔底泵所需要的汽蚀余量确定。即在塔底最低液面时,系统的 有效汽蚀余量,应大于泵所需要的汽蚀余量。 2.11 塔底安装热虹吸式重沸器时,塔的安装高度应满足塔底最低液面与重沸器顶面有足够的标高差,以流开口方位示意 3.2.4 油气进口一般与降液管平等并靠近上层塔盘,与中段及液相进料的图 4(b)(d)相一致。 3.2.5 单溢流塔盘的抽出管嘴可开在受液盘的孤长范围内,一般情况管嘴应开在垂直降液板的中心线上。如图 5(a) 所示。双溢泫塔盘要开在中间降液管下面受液槽的端面上,在一站或开管嘴,其方位是在与降液管平行的中心线上, 如图 5(b)所示。另外还可在中间降液管下面受液槽底部开抽出管,抽出管的管嘴方位可在操作侧任一角度开设,如 图 5(c)所示。
(c)
(d)
图 13 管道布置示意
5.1.3 塔抽出管、进料管上必需设阀门时,阀门应直接与设备管嘴相连,设备管嘴法兰的温度和压力等级应与阀
门法兰一致。不应将阀门设在向下弯的垂直管段上,如图 14 所示。敷塔管道上阀门安装高度,应以阀门手轮距平
台 1.0~1.5m 为宜。
图 14 塔侧线阀门安装示意 5.1.4 管道与塔器的相对位移较大时,为减少塔器管嘴的受力,管道不宜布置在正对嘴子的方位,如图 15(a),而 应用图 15(b)。管径较大的高温管道应进行应力计算,并优先考虑布置合适的位置。
3 分馏塔开口及管嘴
3.1 人孔或手孔的开设 3.1.1 人孔或手孔应设在操作侧统一的位置。如果多个塔设置联合平台梯子,其中某个塔的人孔标高可根据实际需 要调整。 3.1.2 人孔不得开在有降液管的方位。如图 2(a)(b)所示,单溢流塔盘可在任何一层塔盘上方的塔壁开人孔,而双 溢流塔盘则每隔一层,在有中间降液管的塔盘上面的塔壁上开人孔。
当 A≥225,B=50 当 A≥225,B=100
图 11 平台的开孔示意 4.4 梯子的设置 4.4.1 塔器上的梯子一般应设在操作侧便于通行和操作的位置上。各层平台之间的梯子一般以直梯为主,对操作频 繁或安装有液面计的塔或立式容器的下部位置可设斜梯,并尽量采用 45°钢斜梯。 4.4.2 一般直梯可连续上两层平台,当直梯连续攀登高度超过 8m 时(安全梯子除外),应改变直梯方位。高出地 面或平台面 2m 以上的直梯应加护笼。 4.4.3 直梯应面向塔器壁,而且不宜断开平台,如图 12 中不宜按(a)(b)(c)布置,应按(d)布置。梯子距人孔、热 管道净距至少为 700mm。
中国石化集团 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公司标准
石油化工装置塔器管道设计 技术规定
40B207-1997 代替: 40B207-1990 第 1 页 共 12 页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塔器类的平面布置、开口方位、平台梯子、管道及管道支吊架等的设计原则及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的塔、立式容器、卧式容器等的设备布置及管道设计。分馏塔开口及管嘴一章,仅 适用于板式塔盘的分馏塔。 本标准不适用于各类反应器、储罐等设备的布置及管道设计。
5 塔器的管道设计
塔器的管道设计、除了应满足工艺要求外,尚应考虑管道的热应力(包括开停开状况)及塔器下沉等异常情况, 要方便检修和操作,并尽量节约管道使其布置合理、经济、整齐、美观。 5.1 塔器管道总体布置 5.1.1 管道应布置在管道侧,塔上部较大直径管道应布置在管道侧的中间、中下部连接的管道宜顺序的布置在其两 侧,敷塔管道入塔管嘴应设在平台一端;一般管道不宜穿越平台,并避免交叉。 5.1.2 管道侧的“管束”尽量布置在距设备中心同一曲率半径上,如图 13(a)所示。亦可将管道布置在平行于设备 切线的位置上,如图 13(b)所示。一般管外壁距塔外壁净距至少为 100mm(当管道设有隔热层时以隔热层外壁计算)。
*液位仪表管嘴开设范围。 **在此范围内开设仪表管嘴时,
必需在重混器返回管嘴处设 防冲挡板。
(b) 双溢流 图 7 液位仪表管嘴方位示意 3.3.2 温度及压力仪表管嘴一般开在操作侧,或在管道侧靠近平台不大于 300mm 的位置上。液相温度计应开在液 相区,要求与塔盘内液体接触,但不得碰内部构件。压力计管嘴应设在塔盘下的汽相区,如图 8(a)所示。为了拆卸 和安装方便,管嘴前方应有大于或等于 600mm 的净空,如图 8(b)所示。
图 5 抽出管嘴方位示意
40B207-1997
第 5 页 共 12 页
3.2.6 重沸器返回管嘴和蒸汽入口管嘴的方位宜设在与受液盘平行的塔中心线上,如图 6(a)(b)所示。
图 6 重沸器返回管嘴和蒸汽入口管嘴方位 3.3 仪表管嘴的开设 3.3.1 液位调节器管嘴应设在正常液位范围内的操作侧,并在不妨碍降液管的位置上,如图 7(a)(b)所示。
图 16 塔底抽出管布置示意
5.4.3 塔底重沸器与塔连接的汽、液相管道应对称布置并尽量减少压降,一般的重沸器气相返塔管道应进行热应力 计算。 5.5 塔器上其它管道的布置 5.5.1 塔区消防蒸汽管道,应从蒸汽总管上方引出,总阀应设在塔区下层平台易于操作处。为操作安全各层平台消 防蒸汽半固定式接头应与平台成切线方向安装,其位置应设在靠近梯子并方便连接处(见图 17)。联合平台则应在 楼梯间或在中间部较高的一个塔处设一条消防蒸汽管供各塔使用。
2 塔器的布置
2.1 塔与其它工艺设备的间距,应符合 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2.2 对可燃气体、液化烃、甲 B类液体的塔及立式容器,应布置在明火加热炉、高温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 风向。 2.3 工艺装置内塔及立式容器、卧式容器的设备布置,一般按流程式布置。在不影响流程式布置的情况下,可将同 类设备集中布置。 2.4 塔与其紧密相关的设备,如重沸器、冷凝器、塔底泵、回流罐等应靠近布置。 2.5 塔类集中布置时,塔径不论大小,宜布置在同一中心线上,排成一行并平行于管廊。若直径相近的塔群,宜以 切线取齐。对小直径的塔,可双排或三角形布置。塔径小于 1000mm 者,必要时可在框架内布置。 2.6 对塔径<800mm 长径比又较大的塔或由铝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塔应在框架内布置或沿构架布置。 2.7 相邻塔的距离除满足基础间距要求外,还应考虑塔上部操作面的需要,一般净距不小于 2.5m。 2.8 塔的布置应划分为操作侧,(即装置的检修侧)和管道侧(即装置的管廊侧)。人也和平台均应设在操作侧, 管道应布置在管道侧,不得四周均布,管道侧一般不设平台,如图 1 所示。 2.9 塔周围应有足够的检修净空,并考虑塔整体吊装的可能性。
图 12 直梯布置形式示意
第 8 页 共 12 页
40B207-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