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毕业设计主要针对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介绍,对连杆体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包括加工工艺的选择和制定,还包括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计算等等。
在拟定工艺过程当中,要肯定连杆大小头孔加工各工序的安设和该工步必要的工步,机床的进给量和该加工工序的机床,机床的主轴转速和切削速度跟切削的深度。
本次所设计的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将会本着“高效”、“高质”的原则进行,通过对工件进行工艺分析,加工工艺方案的拟定到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计算,随后就是夹具的设计等等。
关键词连杆,工艺,进给量,夹具设计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in honing rod machining process and fixture design of the size of the first hole, on the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ng rod body parts, and the formulation includes selection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cutting consumption and basic man hour of each process calculation and so 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ake sure the process of connecting rod small head hole of installation and the steps necessary step, feeding machine and the processes of machine tools, machine tool spindle speed and cutting speed and cutting depth.Honing rod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design of the size of the first hole of the design, will be the spirit of "high", "high quality" princi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of the workpiece, proposed to calculate cutting consumption and basic man hour process planning, fixture design, and then.Key words:feed ,honing ,fixture,design绪论 (1)第一章工艺规程设计 (1)1.1 连杆的加工工艺 (2)1.1.1 确定毛坯的制作形式 (1)1.1.2 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 (1)1.2 生产批量的确定 (4)1.3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4)1.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6)1.3.2 加工经济精度和加工方法的选择 (5)1.3.3 工序顺序的安排 (6)第二章确定机械加工工序卡内容 (7)2.1 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11)2.2 连杆珩磨小头孔工序图 (8)2.3 工时定额的计算 (13)第三章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设计 (11)3.1 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 (11)3.1.1 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加工要求的分析 (11)3.1.2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 (12)3.1.4 夹具在机床中定位 (13)3.1.5 加工精度的保证 (13)3.2 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夹紧方案的设计 (13)3.2.1正确夹紧的原则 (13)3.2.3选择夹紧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夹具总体方案设计分析 (14)3.3.1 夹具总体结构设计 (19)3.3.2 夹具总体结构分析 (14)3.4 夹具的使用说明 (15)3.5 夹具的技术经济性 (21)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17)由于液压工程的知识总量已经远远超越个人掌握所有,一些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过度的专业知识分割,使视野狭隘,可以多多参加技术交流,和参加科研项目,缩小范围,提升新技术的进步和整个块的技术,提高外部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
封闭的专业知识的太狭隘,考虑的问题太特殊,在工作中协调困难,不利于自我提高。
因此,自上世纪第二十年代末,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理论,拓宽领域,对专业合并的分化。
液压工程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并研制和发展新的液压产品。
在未来,新产品的开发,降低资源消耗,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控制,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作为一个超级经济目标和任务。
机器能完成人的手和脚,耳朵和眼睛等等器官完全不能直接完成的任务。
现代液压工程液压和液压设备创造出更多、更精美的越来越复杂,很多幻想成为过去的现实。
在新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对连杆大小头孔珩磨夹具进行改良和优化是当务之急。
毕业设计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机械加工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数控装置、加工程序、伺服驱动装置、机床主轴和其他辅助的装置。
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过程进行简要的说明,在我做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夹具设计的时候我通过查了《机械制造工艺编制及实施》,<机床夹具设计》并且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连杆的手册,先用CAD画出了图,然后自己确定了加工路线,画了下连杆毛坯图,然后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一步一步的查公式计算起来,因为连杆两底面涉及到夹具设计的一部分,然后自己通过问别人怎样做夹具设计,我把画的夹具图放到了我的毕业设计中,就这样,我自己感觉我的毕业设计已做的很全位,该做的都做了。
第一章工艺规程设计1.1连杆的加工工艺1.1.1确定毛坯的制作形式确定毛坯件的制作形式,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零件的力学性能相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毛坯制造形式,其力学性能有所不同。
铸件的强度。
压力浇注和压力浇注的铸件,金属型浇注的铸件,砂型浇注的铸件依次递减;钢质零件的铸造毛坯,其力学性能高于钢质棒料和铸钢件。
( 2) 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外形轮廓 形状复杂、力学性能要求不高可采用锻钢件。
形状复杂和壁薄的毛坯不宜采用金属型锻造。
尺寸较大的毛坯,不宜采用模锻、压铸和精铸,多采用砂型铸造和自由锻造。
外形复杂较小的零件宜采用精密的锻造方式,以免机械加工。
其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宜采用棒料,相差较大时宜采用锻件。
(3)生产纲领和生产批量 生产纲领大时宜采用高精度与高生产率的毛坯制造方式,生产纲领小时,宜采用设备投资小的毛坯制造方法。
(4)现场生产条件和发展 应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该零件的材料为铸件,考虑到零件的形式及结构较为简单,所受的冲击力不大,且是大批生产,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1.3—1,选择铸造中的翻砂铸造。
其强度b σ=145MPa ,硬度为160—180HBS 。
1.1.2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铸造,清理调质热处理粗铣连杆大小头面粗磨大小头平面钻、扩、铰小头孔743H φ留余量3mm铣大头孔两侧面钻扩大头孔∮75H6,留余量3mm铣开连杆体和盖粗铣连杆体结合面精铣连杆体结合面铣轴瓦锁扣槽6x2.5精铣螺栓座面精磨连杆结合面粗铣连杆上盖结合面精铣连杆上盖结合面钻、扩、铰螺栓孔2-M14粗镗大头孔φ75留余量1,mm粗镗小头孔φ38留余量1mm精镗大头孔φ75H6精镗小头孔φ43H7钻小头油孔2-φ5无损探伤及检验硬度连杆总成图(1—1)1.2生产批量的确定根据要求,这次的生产批量为中等批量1.3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安排是在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上面进行的。
连杆的加工路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连杆体和盖的加工;第二阶段为连杆体和盖的的组合为第二阶段,安装后处理。
在第一阶段的处理主要是完成数据的后续处理;第二阶段主要是为了保证连杆的加工工艺要求,连杆加工包括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大孔,和小端孔端面。
1.3.1定位基准的选择1、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关系到连杆零件的加工精度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工况有不同的要求。
在这里,我们以技工后的上面两个端面作为定位基准来对连杆进行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选择精基准应该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要求和加工的位置精度要求考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2](1)基准重合的原则。
应当尽量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便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如珩磨小头孔工序采用的就是“基准重合”的原则。
见图:珩磨小头孔工序图(2)基准统一原则。
在零件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或者有关的某几道工序中尽可能采用同一个(或一组)定位基准来定位。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以简化夹具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减少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翻转次数。
在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大部分工序选用连杆的一个指定的端面和小头孔作为主要基面,并用大头处指定一侧的外表面作为另一基面。
这是由于:端面的面积大,定位比较稳定,用小头孔定位可直接控制大、小头孔的中心距。
这样就使各工序中的定位基准统一起来,减少了定位误差。
在安装工件时,注意将成套编号标记的一面不与夹具的定位元件接触(在设计夹具时亦作相应的考虑)。
在精镗小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孔)时,也用小头孔(及衬套孔)作为基面,这时将定位销做成活动的称“假销”。
当连杆用小头孔(及衬套孔)定位夹紧后,再从小头孔中抽出假销进行加工。
为了不断改善基面的精度,基面的加工与主要表面的加工要适当配合:即在粗加工大、小头孔前,粗磨端面,在精镗大、小头孔前,精磨端面。
(3)“自为基准”原则,对于零件上重要表面的精加工,必须选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基准以保证加工余量少而且均匀。
(4)互为基准原则,零件采用互为基准原则可以保证零件较高的相互位置精度。
精磨两平面采用的是互为基准。
(5)便于装夹原则,在选择精基准原则应能保证零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还应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3.2加工经济精度和加工方法的选择1、所谓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而加工方法则根据零件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本厂(或车间)现有的工艺条件,考虑从加工经济精度等因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