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普通砖试验作业指导书1、检验规范:GB/T5101-2017 《烧结普通砖》GB/T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2、试样数量:外观质量50块抗压强度10块泛霜5块石灰爆裂5块吸水率和饱和系数10块冻融10块3、试件尺寸:240*115*534、环境4.1试验环境要求:10~35 ℃5、使用仪器及工具:5.1使用工具为砖用卡尺分度值为0.5mm 如下图砖用卡尺使用规则如下砖用卡尺的读数1.读数时首先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尺身上读取毫米整数,即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部分。
2.然后看游标上第几条刻度线与尺身的刻度线对齐,若没有正好对齐的线,则取最接近对齐的线进行读数3.如有零误差,则一律用上述结果减去零误差(零误差为负,相当于加上相同大小的零误差),读数结果为: L=整数部分+小数部分-零误差砖用卡尺注意事项1.要轻拿轻放,不得碰撞或跌落地下。
使用时不要用来测量粗糙的物体,以免损坏量爪,不用时应置于干燥地方防止锈蚀。
2.测量时,应先拧松紧固螺钉,移动游标不能用力过猛。
两量爪与待测物的接触不宜过紧。
不能使被夹紧的物体在量爪内挪动。
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如需固定读数,可用紧固螺钉将游标固定在尺身上,防止滑动。
4.实际测量时,对同一长度应多测几次,取其平均值来消除偶然使用说明:a)使用前,松开表上方紧固螺丝,并将尺表平稳移开,用布将各测量面和导向面擦拭干净b)零位校正:测量前卡尺两外测量面必须要保持相接触,同时要注意表针与表盘上方之“零”刻度线重合。
如未重合,则松开表圈紧固螺丝,转动表盘使表针与零刻度线对齐。
然后要拧紧表圈紧固螺丝。
保养方法:a)使用前必须先擦干净测量面对好“零”,要保持卡尺测量面、齿条和其它传动部分的清洁、润滑。
测量后应随手合上量爪,以防止灰尘、沙粒、金属切屑等物损坏齿条。
b)测量工件应在静态下进行。
使用时,测量力度要适当,有微动滚轮的卡尺应使用微动滚轮。
c)移动卡尺尺框要平稳,应避免快速拉动向尾端或前端碰撞,应避免撞击和跌落,以防止针位变形、指针松脱、量爪损坏。
d)禁止将卡尺靠近磁场或放置在磁性物体上。
如发现卡尺带有磁性,应及时退磁后方可使用。
5.1.1试验步骤尺寸偏差试样数量20块尺寸测量方法长度应在砖的两个大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宽度应在砖的两个大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高度应在两个条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当被测处有缺损或凹出时,可在其旁边测量,但应选择不利的一侧。
精确至0.5mm。
结果表示:每一方向尺寸以两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5.1.2判定规则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5.2外观质量试样数量为50块外观质量检查:量具砖用卡尺分度值为0.5mm钢直尺:分度值不应大于1mm5.2.1 缺棱掉角破坏尺寸量法:缺损造成的破坏面,是指缺损部分对条、顶面(空心砖为条、大面)的投影面积,空心砖内壁残缺尺寸,以长度方向的投影尺寸来度量。
裂纹:裂纹分为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三种,以被测方向的投影长度表示。
如果裂纹从一个面延伸至其他面上时,则累计其延伸的投影长度。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要求外观质量采用JC/T466二次抽样方案,根据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检查出其中不合格品数d1按下列规则判定:d1≤7时,外观质量合格;d1≥11时,外观质量不合格;d1>7,且d1<11时,需再次从该产品中抽样50块进行检验,检查出不合格品数d2,按下列规则判定;(d1+d2)≤18时,外观质量合格;(d1+d2)≥19时,外观质量不合格。
5.3抗压强度试样10块5.3.2.1试样制作采用样品中间部位切割,交错叠加灌浆制成强度试验试样的方式。
将试样锯成两个半截砖,两个半截砖用于叠合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如果不足100mm,应另取备用试样补足。
将已切割开的半截砖放入室温的净水中浸20min~30min后取出,在铁丝网架上滴水20min~30min,以断口相反方向装入制样模具中。
用插板控制两个半砖间距不应大于5mm,砖大面与模具间距不应大于3mm,砖断面、顶面与模具间垫以橡胶垫或其他密封材料,模具内表面涂油或脱模剂。
将净浆材料按照配制要求,置于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将装好试样的模具置于振动台上,加入适量搅拌均匀的净浆材料,振动时间为0.5mm~1min,停止振动,静置至净浆材料达到初凝时间(约15min~19min)后拆模。
试样养护:在不低于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4h。
5.3.2.2试验步骤测量每个试样连接面或受压面的长、宽尺寸各两个,分别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
(加图片)(试验机使用过程)将试样平放在加压板的中央,垂直于受压面加荷,应均匀平稳,不得发生冲击或振动,加荷速度以(5±0.5)kN/s为宜,直至试样破坏为止,记录最大破坏荷载p。
5.3.2.3试验结果处理及修约:)按式1计算每块试样的抗压强度(RPR=P/L×BP式中:——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RPP——最大破坏荷载,单位为牛顿N;L——受压面(连接面)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B——受压面(连接面)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试验后按式1计算出强度标准差ss----10块试样的抗压强度标准差,单位为兆帕(MPa),精确至0.01;f---10块试样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精确至0.1;f i---单块试样抗压强度值,单位为兆帕(MPa),精确至0.01;5.3.2.4强度标准值按表5.3.2.5抗压强度平均值f、强度标准值f k 评定砖的强度等级。
样本量n=10时的强度标准值计算公式f k=f-1.83s式中:f k----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精确至0.1。
5.3.2.5判定规则: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规定试验结果以试样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值或单块最小值表示5.4冻融试验试样数量10块其中5块用于冻融,5块用于未冻融强度对比5.4.1设备:全自动低温冻融试验机万能压力试验机、台秤、电热鼓风干燥箱5.4.2试验步骤用毛刷清理试样表面,将试样放入鼓风干燥箱在105±5℃下干燥至恒重(在干燥过程中,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2%,前后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为2小时),称其质量m,并检查外观,将缺棱掉角和裂纹作为标记。
将一组冻融试件浸入10~20℃的水箱中,24h后从水中取出试件,再用拧干的湿布拭去表面的水,以大于20mm的间距大面侧向立放于预先降至-15℃的低温冰箱中,当温度再次降至-15℃时开始计时。
冷冻3h后将试件取出,再置于水温为10~20℃的水箱中融化2h。
这样一个冷冻和融化的过程为一个冻融循环。
每5次循环检查一次冻融过程中出现的破坏情况。
完成规定的循环次数后将试件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称其质量m1。
干燥后的试样和未经冻融的强度对比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4.3结果计算抗压强度损失率计算Pm =(P-P1)/ P×100式中Pm—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率,%P–试件冻融前强度MpaP1–试件冻融后强度,Mpa 冻融后质量损失率Gm =(m-m1)/ m×100式中Gm—试件的质量损失率,%M-–试件冻融前的干质量kgM1-–试件冻融后的干质量kg试验结果以试样冻后抗压强度或抗压强度损失率、冻后外观质量或质量损失率表示与评定。
5.5石灰爆裂5.5.1仪器设备蒸煮箱、钢直尺5.5.2试验步骤试验前检查每块试样,将不属于石灰爆裂的外观缺陷作标记。
将试样平行侧立于蒸煮箱内,试样间距不小于50mm,箱内水面应低于上板40mm。
加盖蒸6h 后取出检查每块试样上因石灰爆裂而造成的外观缺陷,记录其尺寸。
5.5.3砖的石灰爆裂应符合下列规定:a)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等于15mm的爆裂区域,每组砖不得多于15出。
其中大于10mm的不得多于7处.b)不准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5mm的爆裂区域.c)试验后抗压强度损失不得大于5MPa.5.5.4结果评定以试样石灰爆裂区域的尺寸最大者表示。
5.4泛霜试验试样数量5块5.4.1仪器设备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耐磨耐腐蚀的浅盘:容水深度25mm~35mm。
透明材料:能完全覆盖浅盘,其中间部位开有大于试样宽度、高度或长度尺寸5mm~10mm的矩形孔。
温、湿度计5.4.2试验步骤清理试样表面,然后置于105±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4h,取出冷却至常温。
将试样顶面或有孔洞的面朝上分别置于浅盘中,往浅盘中注入蒸馏水,水面高度不应低于20mm。
用透明材料覆盖在浅盘上,并将试样暴露在外面,记录时间。
试样浸在盘中的时间为7d,试验开始2d内经常加水保持盘内水面高度,以后则保持浸在水中即可。
试验过程中要求环境温度为16℃~32℃,相对湿度35%~60%。
试验7d后取出试样,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放置4d。
然后在105±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量。
取出冷却至常温。
记录干燥后的泛霜程度。
5.4.3结果评定泛霜程度根据记录以最严重者表示。
泛霜程度划分如下:无泛霜:试样表面的盐析几乎看不到轻微泛霜:试样表面出现一层细小明显的霜膜,但试样表面仍清晰中等泛霜:试样部分表面或棱角出现明显霜层严重泛霜:试样表面出现起砖粉、掉屑及脱皮现象5.5吸水率和饱和系数5.5.1仪器设备鼓风干燥箱台秤蒸煮箱5.2试验步骤5.2.1清理试样表面,然后置于105±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在干燥过程中,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2%,前后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为2小时),除去粉,尘后,称其干质量m5.2.2将干燥试样浸入水中24h,水温10~30℃,5.2.3取出试样,用湿毛巾擦拭表面水分,立即称量。
称量时试样表面毛细孔渗出于秤盘中水的质量也应计入吸水质量中,所得质量为浸泡24h的湿质量m245.2.4将浸泡24h后的湿试样侧立放入蒸煮箱的篦子板上,试样间距不得小于10mm注入清水,箱内水面应高于试样表面50mm,加热至沸腾,沸煮3h,饱和系数试验沸煮5h停止加热冷却至常温。
,饱和系数试验称量沸煮5h的湿5.2.5 按5.2.3规定称量沸煮3h的湿质量m3质量m55.2.6结果计算与评定)按式(1)计算。
5.2.6.1常温水浸泡24 h试样吸水率(W24式中:-常温水浸泡24 h试样吸水率,%;W24m-试样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试样浸水24 h的湿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245.2.6.2试样沸煮3h吸水率(W3)按式(2)计算。
式中:-试样沸煮3h吸水率,%;W3-试样沸煮3h的湿质量,单位为千克(kg);m3-试样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5.2.6.3每块试样的饱和系数(K)按式(3)计算。
式中:K-试样饱和系数;-常温水浸泡24 h试样湿质量,单位为千克(kg);m24-试样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m5-试样沸煮5h的湿质量,单位为千克(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