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单元 第23课 思想与文学艺术课后拓展训练题 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单元 第23课 思想与文学艺术课后拓展训练题 中华书局版

第23课思想与文学艺术
1.科举制度创立于隋唐时期,废除于1905年,这中间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C) A.一千一百多年B.两千多年
c.一千三百多年D.一千五百多年
2.哪一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废除( D )
A.《明定国是诏》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奏定学堂章程》
3.阅读下列材料: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

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


请回答:
(1)这是哪一个文件的内容?
答:《奏定学堂章程》。

(2)这个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答:标志着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

4.下列文学作品,属于鲁迅著作的有( A )
①《狂人日记》②《孔乙己》
③《小二黑结婚》④《李有才板话》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提示:《狂人日记》《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

]
5.下列作品,属于赵树理创作的是( B )
①《小二黑结婚》②《李有才板话》
③《孔乙已》④《屈原》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提示:《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屈原》是郭沫若的代表作。

]
6.“作者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也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这是哪一部文学作品的简介( D )
A.《狂人日记》B.《孔乙己》
C.《小二黑结婚》D.《屈原》
7.(开放题)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国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
答:《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词作者是田汉。

(2)列举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文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答:代表人物是郭沫若,其代表作是《屈原》。

(3)列举解放区的文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答:代表人物是赵树理和丁玲,前者的代表作是《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后者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