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2011—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卷Ⅱ)西汉武 帝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 (抑制 土地兼并的措施) 注:注意区分专 制主义 中央集 权的区别
(卷Ⅰ)历史常 识考察 经史子 集 分类考察 (卷Ⅱ)西汉董 仲舒主张 汉代 对西周时期主 张文化继承
(卷Ⅱ)历史常 识考察 “刀笔 吏 ” ——工 作 器 具
(卷Ⅱ)史观类题 目 考 察 ——史 书 记载与传说的关 系、真实性
(卷Ⅱ)汉朝统 治者对地方吏治
影响
关系变化)注: 的表现 注:实 此题打破陈规 现对地方控制

的重视
与 所 学 知 识 有 主要是在政治、 出入 要以材料 军 事措 施 上体
为依据>所学 现
(卷Ⅲ)两宋时
第二
期政治特点 考 察科举制影响
十五
国家统治阶层 流动加强 注:
混入世家大族

影响变大(结合
史实)
继承的变化(父
(文化认同)注:
死子继)表现为
注意区分 先秦
血缘纽带强化
时期 出现君主
(卷Ⅱ)战国时
专制 中央对地
期秦国能够修
方直接控制
建大型水利原
因 农业水利工
程的修建与国
家组织中央权
力提升的关系
(卷Ⅲ)血缘关
系·宗法制的
考察(孝 礼
悌)
(卷Ⅱ)春秋战 (卷Ⅲ)春秋战
国时期 社会经 国时期 社会经
济发展情况(地 济发展情况(地
新思想代表人
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题 (根据不 则天)加强专制 家 军 人 政 策 的
物观点(徐继畬)
政治
注:维新变法效
—民主政治
同 史 书 记 载 统 主义 削弱相权 影响(冗兵) 一事件的分析) 的措施
仿的是英国君

主立宪政体
(卷Ⅲ)国家政 治力量对医药
学发展的重要
作用
第二
(卷Ⅱ)明清时 (卷Ⅱ)明朝商品 (卷Ⅱ)北宋时 (卷Ⅰ)南方经 (卷Ⅱ)宋代土地 (卷Ⅱ)古代南 (卷Ⅰ)民营手 期社会经济发展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期 商 品 经 济 发 济 影 响 力 提 高 政 策 ——不 抑 兼 北 经 济 发 展 情 工业发展(出现
于社会等级看法
期中央政治的特 察举、九品中正的 (汉武帝)时期 (安史之乱)后 (汉武帝)中央
——工 商 阶 层 维
点——重视母系 区别 优势—提升 中 央 政 治 统 治 政 治 发 展 情 况 对地方(诸侯国)
持原等级(抑商
氏族关系原因 文化水平中央集权强化 (来自央与地方 经济管理加强政治
在政治等级上的 表现)
(卷Ⅱ)儒家思 想主张——对执 政者的理想化的 述求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 全 国 卷 Ⅰ 、 Ⅱ 、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Ⅲ)
Ⅲ)
Ⅲ)
Ⅲ)
(卷Ⅲ)西周时期 (卷Ⅰ)西周分
(卷Ⅰ)宗法制
宗法观念的考察 封制(意义 作
商至西周王位
用)家国情怀
2011~2019 年 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模块 内容
第二 十四

政治 史
经济 史
思想 史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卷Ⅰ)西周分封 制(瓦解);时代 背景大变革背景 下的表现 奴隶 社会向封建社会 的转变(政治上转 变)注:先秦时期 出现集权
定是使得土地兼
注:这一时期土地 业 者 的 地 位 提 注:重农抑商政
系是强化
并现象加剧
性质——私有
高问题
策已在春秋战
(卷Ⅱ)南北朝
经 济 时期使用货币
国实施
种类与经济发

达水平的关系
注:这时期南方
经济初步发展
经济重心仍在
北方
(卷Ⅱ)宋代市 (卷Ⅰ)宋明理学 (卷Ⅰ)唐代时
(卷Ⅲ)古代书法 (卷Ⅱ)官修史
(卷Ⅰ)明朝时
(卷Ⅱ)宋代土地
(卷Ⅰ)汉代时期 (卷Ⅲ)西汉前 ( 卷 Ⅱ ) 汉 朝
期经济政策(一
不抑兼并的影响
农业耕作图考察 期社会经济发 社会经济发展
条鞭法)史实的
注:宋朝时期中央
大 地 主 田 庄 经 济 展情况
情况 小农经济
影响倒推
集权强化 影响一
(集体劳作)
注:政府对工商 受到限制表现
注:佃户人身关

心南移的原因 ——农业技术进
十六
的影响(对社会 ——区 域 长 途 贩 展 表 现 交 子 (经济重心南移)并 (考察影响) 况(经济重心南 雇佣关系)
结构职业影响) 运情况
——交易凭证 注:女性地位提
移 南方经济影 注:盐专卖制度
题 经济
高问题 (卷Ⅱ)经济重
响力提升)注: 直 至 清 代 仍 在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继续 手工业者
2014 年 (全国卷Ⅰ、Ⅱ)
(卷Ⅰ)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 点;宗法制度 注:宗法制度在 春秋战国已经瓦 解 考察道德伦理秩 序与政治专制统 治的关系(家国 同构)
(卷Ⅱ)历史常 识考察 周代的 雅言起源于—— 陕西
2015 年 (全国卷Ⅰ、Ⅱ)
(卷Ⅰ)小农经 济形成的过程 (背景)春秋战 国生产力发展情 况
图能力分析)注: 图能力分析)注:
结合一定地理 铁器普遍使用
基础能力(区位 的时间考察 新
位置影响力) 疆 与 中 原 紧 密
联系时期考察
(卷Ⅰ)汉代儒学 (卷Ⅲ)古代文 (卷Ⅰ)先秦墨
对 先 秦 儒 学 的 发 字 书 写 的 变 化 家思想主张(代
展 为儒学成为正 原因 战国时代 表 阶 级 考 察
(卷Ⅱ)时代背
民阶层兴起对社 对先秦儒学的继 期 儒道佛教地
艺术与时代特征 书带有政治性
景与学术思想
思想
会文化的影响
承“孔孟正宗” 位变法考察(儒学 注:宗法制度在春 地位最巩固)
的关系
的分析
的关系(影响) (卷Ⅲ)儒学思
秋战国已瓦解 (卷Ⅱ)儒家思

想道德伦理强化
想对佛教的影 响
的体现
模块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内容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 全 国 卷 Ⅰ 、 Ⅱ 、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2
Ⅲ)
Ⅲ)
Ⅲ)
(卷Ⅰ)早期维
(卷Ⅰ)古代雅典
(卷Ⅰ)史观类 (卷Ⅱ)唐(武 (卷Ⅲ)宋代国
统寻找依据
特征变革 注: ——劳动百姓)
(卷Ⅱ)汉字演变 注意社会政治、 (卷Ⅱ)时政热
的考察(先秦古文 经 济 发 展 对 文 点 · 以 德 治 国
—小篆—隶书)注: 化的影响
先秦儒家思想
汉字形成完整的
核心考察
体 系 ——商 朝 的
甲骨文
1
(卷Ⅰ)政府对
(卷Ⅰ)汉代时 (卷Ⅱ)科举制与 ( 卷 Ⅰ ) 汉 朝 ( 卷 Ⅰ ) 隋 唐 ( 卷 Ⅰ ) 汉 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