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扩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一章项目简介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年产1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扩建承办单位:*************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于2007年4月创办,以生产中密度纤维板为主营产品。
该公司现拥有资产总额8226万元,占地面积300亩,员工280人,拥有设计能力年产10万m3,实际生产能力已达13万m3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一条,年创产值1.6亿元,利税1500万元。
该公司的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国家质量管理标准,产品质量居全国行业领先水平,产品销售市场良好,在北京、天津、成都、广东、****等地建有可靠的销售网点。
该公司现系经****省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国家政策,该公司在产品经营上享有国家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免征地方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企业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为使企业不断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并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依据国家政策,并结合该公司的发展经历和中密度纤维板市场情况,*************有限公司决定计划投资10500万元在厂区内再建一条年产10万m3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
1.3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于****省**县城南中****南边,西侧为国道京赞线,距112国道10km,距京深高速公路40km,距首都北京120km,天津150km,****90km,****200km。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环境良好,适于项目建设。
1.4 项目建设条件1.4.1 地理位置**县位于****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
以县城为中心,东北距北京110km,西南距省会****169.2km,南距****市区70km。
东与***相邻,西与***接壤,北与***毗邻,南与***、****、****县相接,过境的京原铁路和112国道、京赞线、易定线、易保线组成境内主体交通网。
1.4.2 自然条件1、工程水文地质该建址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单一,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在8~12m以下,场地属冲积平原,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物组成,沉积环境稳定,宜作建筑场地。
2、气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9℃,平均日照时数2615h,无霜期186d,全县10℃以上有效积温为4265℃。
年平均降雨量668mm。
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形成四季分明的季风气候特点,年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
平均风速2.5m/s,平均年最大风速7.9 m/s,平均年最小风速1.4m/s。
年平均气温11.5℃,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9.0℃,历年极端最低温度-19.3℃。
年平均相对湿度:60%。
年平均降水量:558.7mm,年最大降水量934.6mm,年最小降水量183.5mm。
年无霜期最长208d,最短171d。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10mm。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650mm。
3、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场址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1.4.3 市政配套条件1、交通京原、高易铁路线2条,县境内总长58.5公里,建有5个车站。
县境内公路以县城为中心,十分发达。
全县拥有国干公路6条,232.4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4.1公里,专用公路10条,27.7公里,县级公路5条,36.6公里,乡级公路11条,102.4公里,通村公路698公里,林区路、矿山路达400公里,全县28个乡镇处全部通路,其中24个乡镇处通柏油路,4个乡镇为沙石路,村级通路率达90%。
**县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2、邮电通讯项目所在地程控电话已与全国并网,移动电话、数字基站、e网宽带业务已经全部开通,通讯便利。
3、其他本项目所需电力由**县供电公司供应,其供电能力有保证。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产及生活用水,由厂区自备井供应。
本项目用热由厂区配套锅炉提供。
1.5 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1.5.1 项目规模本项目总投资10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7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800万元。
项目总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11252.5m2,计划年产中密度纤维板100000m3。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表1-1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1.5.2 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1252.5m2。
原制胶车间的生产规模、产品规格及质量完全能满足该项目中密度纤维板车间工艺要求,不再另建制胶车间。
建设项目构成见下表。
表1-2 建设项目构成1.6 产品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1.6.1 工艺技术方案1、生产纲领产品类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100000m3/a产品规格:幅面:1220×2440mm厚度:8-22mm(计算厚度15mm)产品密度:密度范围:600-800kg/m3计算密度:740kg/m3产品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密度纤维板GB11718-1999产品用途:主要用于建筑、家具制造、室内装修、车船内部装修、音响制作等原料树种:榆树、槐树、柳树、山木和杨木(含水率按80%计)胶料类型:脲醛树脂(固体含量50%±2%)工作制度:年工作日:300d日工作班:3班(部分2班)班工作时:8h(有效工作时间7.5h,备料工作时间5.5h)车间组成:(1) 备料车间:包括削片、木片清洗、蒸煮热磨、施胶和干燥工段(2) 中密度纤维板车间:包括铺装预压工段,热压工段、锯边工段、砂光工段2、生产工艺流程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3、工艺过程简述(1) 备料工段原料堆场的原木由装载机送到皮带运输机上,在皮带运输机的中部设有金属探测器,如发现金属物,皮带运输机立即停止,由人工剔除金属物。
由鼓式削片机削成合格木片,从出料螺旋运输机运出,再经皮带运输机运至木片仓贮存。
(2) 纤维制备工段木片料仓下设出料机构,根据工艺要求使木片定量出料,并经皮带运输机送至筛选工序。
木片经筛选后分为大片、合格木片和细屑。
细屑经风机送至废料仓贮存。
少量大片由皮带运输机送至鼓式再碎机重新筛选。
筛选后的合格木片经磁选的运输机连续地进入水洗机的水洗槽,经拨轮搅拌清洗并沉淀去除泥沙等异物,再由木片泵送至脱水螺旋将木片与水分离,水经过滤后流入贮水槽,并循环使用。
水洗后的木片通过脱水螺旋的出料口直接进入热磨机上部的预热料仓。
该料仓配有总量料位自控装置及蒸汽预热管。
木片在料仓中预热,预热后的木片连续地进入锥形木塞螺旋进料器,使其形成木塞并进入垂直预热缸。
缸内蒸汽压力保持0.4~0.7MPa,缸壁上设有同位素料位器,自动控制螺旋进料器的转速和预热的时间。
缸内预热好的木片经缸底的带式输送螺旋,与已调制好的石蜡乳液一起定量进入热磨机的研磨室进行研磨。
经分解的纤维由排料阀连续不断地送入闪急式管道干燥机。
(3) 施胶、干燥工段将胶液各组份按一定比例在自动计量调制系统中混合配置,并喷入热磨机排料管中,喷入量由纤维计量秤自动控制。
固化剂单独计量,在进入排料管之前与胶液混合,以便当产生线突然中断生产时,只有少量的胶液加入了固化剂,从而能减少纤维和胶料的损失。
施胶方式为管道施胶,胶液在管道中借助于紊流作用与纤维均匀混合。
根据用户订货要求,可加入特定的辅助添加剂。
特定的辅助添加剂化解成一定要求的溶液,放在贮槽内贮存。
经自动计量装置直接喷入热磨机的喷放管内。
施加量根据工艺要求施加。
热磨机出来的纤维与胶料一起喷入闪急式管道干燥系统。
此干燥系统由换热器,风机,干燥管道以及旋风分离器组成。
热介质为热油。
干燥纤维由热空气输送到旋风分离器中,干燥好的纤维与蒸发水分在此分离,水蒸气通过旋风分离器上部排气口排入空间。
干燥后的纤维含水率控制在9~13%。
干纤维出口处设有含水率测定、温度测定和计量装置。
旋风分离器下方出来的干纤维由皮带运输机计量后,风送至干纤维仓贮存。
为确保干燥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干燥管道上设有防爆门,关键部位设有火花探测器,联锁控制,反向排料及自动灭火装置等。
干纤维料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快速停止供料及迅速向后排料的机构。
(4) 铺装与热压工段由干纤维料仓定量输出的干纤维,经机械铺装,将纤维均匀地铺在成型带上,并经扫平辊将表面扫平整。
成型机后装有板坯检测系统,连续检测板坯的参数,由PLC系统控制其参数的偏差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
成型后的板坯经连续预压机减少板坯的厚度,增加其密实度。
在预压机后设有板坯金属探测器。
横截锯将板坯裁成要求的长度规格。
不合格的板坯排入肥料井,并根据其性质经风送系统送回干纤维料仓或废纤维料仓。
合格板坯连续进入热压机。
(5) 毛板处理与砂光工段规格毛板经凉板架冷却。
冷却后的毛板经锯边机齐边和横截锯分割,由堆垛机堆垛,板垛运送中间仓库贮存一定时间。
再进行精切锯边为成品板。
如需贴面再轻微砂光后出售。
在中间贮存期胶料进一步固化,毛板尺寸趋于稳定,再进行砂光。
砂光时由叉车将板垛运至进板辊筒运输机上,辊筒运输机将板垛再运到升降机,升降机步进上升,推板器将板张推入砂光机进板辊筒运输机。
规格毛板首先经粗砂定厚,再经精细砂光。
砂光后的板经质检后纵横齐边为规格的成品板,由堆垛机堆垛。
成品板垛包装后便可入库。
砂光过程中产生的砂光粉由气力输送系统送入木粉料仓用作锅炉的燃料。
1.6.2 设备方案1、设备选型原则根据产品方案,生产设备拟选用国内成熟的成套设备,压机采用多层热压机,热磨机采用国产设备。
2、设备方案本项目主要设备清单见下表。
表1-3 生产设备清单1.6.3 项目工程方案1、总体布置(1) 布置原则①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合理布置各车间,节约用地。
②合理组织场内外的交通运输,有利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节约能源。
③设计符合有关工程设计规范与标准。
(2) 布置方案①项目构成本项目主要由以下子项构成:厂区工程、原料堆场、备料车间、主车间、供热工程、给排水工程、成品库、化工物料库等。
②布置方案要点a、由于受地形限制,主要物流线路呈U型,由东向西,整个生产流程一气呵成,原料和成品在厂内各行其道,运输无交叉。
b、厂区设两个出入口,主大门位于厂区北侧,面对厂前公路,成品板由此运出厂外;东北大门专用于原料运输以及煤、化工原料的进厂。
c、根据实际地形和主生产线的长度,备料工段、原料堆场、主车间布置在整个厂区的东部。
供热工程、成品库等子项工程均安排在主车间南侧与西侧。
d、厂前区安排在厂区的西侧,正对着公路,便于对外联系。
e、厂区绿化:厂区内绿化布置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环境卫生和并美化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