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测试A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测试A卷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测试A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纯碱(Na2CO3)B.碳酸(H2CO3)
C.氢氧化钠(NaOH)D.生石灰(CaO)
考查目的: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答案:A。

解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体温表中的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C.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2CO3
D.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都是铁的合金
考查目的:常用盐的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食盐具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品,体温计中的金属是液态汞,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合金的使用扩大了金属的使用范围。

3.某小学发生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件,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

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其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A.SO2B.NO2C.N2D.NH3
考查目的: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答案:B。

解析:因为亚硝酸钠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所以该气体的元素组成必须不能超出亚硝酸钠中的元素组成,还要注意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4.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考查目的: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D。

解析:A选项,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有很多种,例如活泼金属能够与盐酸反应得到氢气气体,而本身却不是碳酸盐,故A错误;B选项,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并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例如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故B错误;C选项,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反应并不一定就是燃烧反应,比如电灯照明过程中也发光、放热,故C错误;D选项,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这个结论不是说使石蕊变蓝就是碱,而是说碱性,故D正确。

5.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B.铜和硫酸锌溶液
C.稀盐酸和纯碱D.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
考查目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答案:B。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酸碱盐之间要发生复分解反应,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6.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变为蓝色B.无明显现象
C.生成二氧化碳D.溶液呈紫色
考查目的: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钙的溶液显碱性,遇石蕊能够使石蕊变为蓝色;B.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的沉淀;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产生气泡;D.石蕊遇到硫酸时会变红色,因为硫酸的溶液显酸性。

7.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氯化钾B.尿素C.碳酸氢铵D.硝酸钾
考查目的:复合肥料的定义。

答案:D
解析:复合肥料是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

8.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

A.NH4NO3B.CO(NH2)2C.Ca(H2PO4)2D.KCl
考查目的:钾肥在植物中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钾可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9.下列说法不会导致中毒的是()。

A.用工业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B.用工业酒精配酒饮用
C.用胆矾对饮用水杀菌、消毒
D.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纯碱使馒头松软
考查目的:盐等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答案:D。

解析: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纯碱,反应产生气体使馒头松软。

10.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探究大理石性质时,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大理石的板砖碎片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B.大理石与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可作灭火剂
C.实验室里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D.大理石雕像不易受酸雨侵蚀
考查目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答案:D。

解析:碳酸钙等碳酸盐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作灭火剂,实验室可以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1.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厨房里常用的物质,用它们的序号填空。

①食醋②纯碱③天然气
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其水溶液pH<7的是,属于盐类物质的是。

考查目的: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答案:③①②。

解析: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具有可燃性;pH小于7为酸性,酸性为食醋;纯碱化学名称为碳酸钠属于盐。

2.通过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其中的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

(1)已知该粗盐中的主要杂质是泥沙,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用天平称取10g粗盐,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为2.8g。

(2)玻璃棒在上述操作中的作用是。

步骤2:利用如图的装置过滤步骤1中的混合物。

(3)过滤的目的是。

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主要物质是,在滤液中的溶质是。

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如果过滤后的滤液仍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

步骤3:将所得的澄清溶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待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4)玻璃棒的作用是。

步骤4:待蒸发皿的固体干燥、冷却后,称量,质量为3.6g。

(5)该同学所做粗盐提纯实验的产率是。

考查目的: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答案:(2)加速溶解;(3)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泥沙;氯化钠;引流液体;滤纸破裂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造成滤液浑浊;(4)防止液滴飞溅;(5)50%。

解析:(2)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3)根据粗盐提纯时过滤的基本操作相关知识解答;(4)根据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解答;(5)根据最终得到的食盐的质量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比就是产率计算。

3.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着广泛的用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碳酸钠常用作食用碱,水溶液pH (填“>”“﹦”或“<”)7。

(2)碳酸氢钠在医疗上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常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则“”中的化学式为。

(4)干粉灭火器利用碳酸氢钠来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考查目的:酸碱盐的应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答案:(1)>;(2)NaHCO3+HCl=NaCl+H2O+CO2↑;(3)CO2;(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因而隔离了空气而灭火。

解析: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灭火。

4.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考查目的: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鉴别。

答案:①②③。

解析:①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②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醋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不能与食盐反应,可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可以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故①②③个实验利用这些物质都可以完成。

5.在硫酸铜、碳酸氢铵、大理石、活性炭四种物质中,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可用于波尔多液的是,可用作化肥的是,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

考查目的:物质的用途。

答案:大理石硫酸铜碳酸氢铵活性炭
解析:大理石可用作建筑材料,硫酸铜可用于波尔多液,碳酸氢铵可用作化肥,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臭剂。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