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方案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是现代化办公大厦,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五层,本工程主要是两套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一套系统保护地下三层的一个区,钢瓶室设在本层;另一套系统保护二层的二个区,钢瓶室设在本层。

二、施工依据:1、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2、有关规范和规定《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3、相关厂家的《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手册》三、施工组织结构公司总工程师公司工程部公司技术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工长)施工班组(一)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系统1.工程内容:(1)根据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及工程的实际情况。

气体灭火系统采用独立的报警联动系统。

一层消防控制中心只做为监视不做为控制。

(2)根据设计本工程选用两台区域控制器。

分别设在地上二层的值班室和地下三层气体灭火系统区域内。

(3)探测器:在地下三层UPS室设感温探测器及感烟探测器。

在地上二层计算机室和测试服务器机房的吊顶内设感烟探测器及线型定温探测器;吊顶下设感温探测器及感烟探测器;活动地板下设线型定温探测器。

(4)在气体灭火系统区域的各个出入门口设紧急启动、紧急停止按钮;放气指示灯;声光报警器。

2.施工准备(1)开工前,熟悉工程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组建技术精,能打硬仗的专业施工队伍。

(3)主要机具:尖嘴钳、剥线钳、压接钳、放线架、放线车、电炉、锡锅、锡勺、电烙铁、一字改锥、十字改锥、电工刀、万用表、兆欧表、套丝机、电焊机、电源箱、台钻、切割锯、电锤、压力钳、管钳等。

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本工程安装内容和施工特点,除要求各工种严格执行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总包方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并提出以下各项要求和注意事项。

(1)施工现场内使用的电源线均应架空敷设,并要检查绝缘良好。

根据具体情况必须敷地时或过路必须通行的地方要穿管埋设,以防漏电伤人;(2)现场内一切照明线路和动力线要有专人维护;严格执行临时用电使用规定,电源箱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3)一切工作人员和工人进入现场,都要戴好安全帽,特别是室内进行交叉施工时,不要脱掉安全帽;(4)用铁梯高空作业时,首先要检查梯子是否损坏,梯子放置是否牢固,角度是否合适(水平斜度60度为宜),如果放置在易滑地板时,应用铁线或绳索缠在固定地方,并在地板上放置防滑物,以防梯子滑倒。

如果使用人字型梯子时应设拉绳;(5)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在上面操作时,要防止工具其它物体坠落;(6)在潮湿场所作业时应使用36V及以下安全电器工具。

4.施工组织与部署配合各施工队、装修工的工作,将严格按照总包方工作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去做,遵守工作纪律,并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各工种的交叉工作,保护成品。

有事与总包方取得联系,做到上下沟通,相互配合。

5.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1)清扫管路及放线1)清扫管路的目的是清扫管路的灰尘、漏水及杂物,清扫方法是将布条的两端牢固的帮扎在带线上,两人来回拉动带线,将管内杂物清除。

2)导线是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关键材料,因此放线前应根据施工图对导线的厂家有无资质和检测证明并对规格、型号进行核对。

(2)导线与带线的绑扎1)当导线根数较少时,例如二根、三根导线,可将导线前端的绝缘层剥掉,然后将线芯直接带线的盘卷内,并折回弯头夯实帮扎牢固,使绑轧处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过渡部位。

2)当导线根数较多或导线截面较大时,可将导线前端的绝缘层剥去,然后将线芯斜错排列在带线上,绑扎缠绕牢固。

使绑扎部位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过渡部位便于穿线。

(3)管内穿线1)钢管在穿线前,应首先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平整,如有遗漏和破损,均应补齐和更换;2)当管道较长或转弯较多时,要在穿线的同时往管内吹少量的滑石粉。

3)两人应配合协调,一拉一送;4)穿线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Ⅰ)同一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Ⅱ)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或同一槽内;(4)导线的连接1)导线连接应具备的条件:Ⅰ)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导线接点应焊接和压接;Ⅱ)受力导线不能降低原机械强度;Ⅲ)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导线做连接时,必须先削掉绝缘层再进行连接。

2)剥削绝缘层及方法由于各截面、绝缘层不同薄厚程度,常用电工刀、克丝钳、剥削钳,一般4平方毫米以下的导线原则上用剥线钳,但使用电工刀时,不允许用刀在导线周围转圈剥削绝缘层。

3)导线的连接导线的连接分单芯和多芯连接,单芯连接,分绞接法,缠绕卷法,多芯导线采用套管压接法及缠卷法,复卷法及单卷法。

(5)导线的包扎首先用橡胶绝缘带从导线接头处始端的完好绝缘层开始缠绕1-2个绝缘带幅宽,再以半幅度重叠进行缠绕,在包扎过程中尽可能收缩胶带。

最后在绝缘层上缠绕1-2圈后再进行回缠,采用橡胶带包扎时应将其拉长2倍后再缠绕。

然后用黑胶布包扎,包扎时要衔接好,以半幅宽度边压进行缠绕。

同时在包扎过程中收紧胶带,导线接头处应用黑胶带缠紧,包扎成枣核型。

(6)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检查导线接、焊、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验收和质量验收标准,凡不符各规定的应立即纠正,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绝缘摇测。

线路的绝缘摇测时一般选用500V量程为0-500兆欧的兆欧表一人摇测,另一人应及时读取数据记录,摇动速度保持在120r/min左右,读数应采用一分钟的读数为宜。

消防控制室设备的联合接地电阻值应<1Ω。

(7)设备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应掌握质量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探测器到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到空调送风口边的距离不小于 1.5m;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安装间距的一半;探测器宜水平安装。

底座的导线连接要压接或焊接,外接导线要有15cm的余量,探测器确认灯要朝便于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

2)急启急停按钮的安装要做到:安装牢固,不倾斜,其底边距地面 1.4m。

3)控制设备安装: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应为1.3m-1.5m落地安装时,其底应高出地平0.1-0.2m安装应牢固可靠,引入控制器的导线应整齐防止交叉,固定牢固,电缆及导线端应编号,并与图纸一致。

端子箱上的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超过2根,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应压接牢固,控制器要接地牢固可靠,并有明显标志。

4)联动系统的接线要熟悉接线原理,采用端子或松香焊锡焊接,同平面图、系统图上的数量要求一致,无遗漏、无错误。

(8)调试设备在设备安装接线完毕后,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每个探测器做吹烟实验编出地址--部位对照表,调试完毕后,认真填写调试报告,做好调试记录并填写验收清单,配合甲方申请消防检测及向消防部门提出验收申请,以保证验收一次合格。

(二)气体灭火系统2.2.4 在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前应对阀驱动装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2.4.1 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通电检查电磁铁芯,其行程应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2.2.4.2 气动驱动装置贮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5%。

2.2.4.3 气动驱动装置中的单向阀芯应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

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安装3.2.1 贮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充装与增压宜在生产厂完成。

3.2.2 贮存容器的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1.0m。

3.2.3 贮存容器上的压力表应朝向操作面,安装高度和方向应一致。

3.2.4 贮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采取防腐处理措施。

3.2.5 贮存容器正面应标明设计规定的灭火剂名称和贮存容器的编号。

3.3 集流管的制作与安装3.3.1 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宜采用焊接方法制作。

焊接前,每个开口均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

采用钢管制作的集流管应在焊接后进行内外镀锌处理。

镀锌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3091的有关规定。

3.3.2 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按本规范第 2.2.3条的规定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

3.3.3 非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其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可与管道一起进行。

3.3.4 集流管安装前应清洗内腔并封闭进出口。

3.3.5 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

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

3.3.6 集流管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

3.3.7 装有泄压装置的集流管,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3.4 选择阀的安装3.4.1 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1.7m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

3.4.2 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道连接处宜采用活接头。

3.4.3 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将标志牌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

3.5 阀驱动装置的安装3.5.1 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

3.5.2 拉索式的手动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5.2.1 拉索除必须外露部分外,采用经内外防腐处理的钢管防护。

3.5.2.2 拉索转弯处应采用专用导向滑轮。

3.5.2.3 拉索末端拉手应设在专用的保护盒内。

3.5.2.4 拉索套管和保护盒必须固定牢靠。

3.5.3 安装以物体重力为驱动力的机械驱动装置时,应保证重物在下落行程中无阻挡,其行程应超过阀开启所需行程25mm。

3.5.4 气动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5.4.1 驱动气瓶的支、框架或箱体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

3.5.4.2 驱动气瓶正面应标明驱动介质的名称和对应防护区名称的编号。

3.5.5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3.5.5.1 管道布置应横平竖直。

平行管道或交叉管道之间的间距应保持一致。

3.5.5.2 管道应采用支架固定。

管道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0.6m。

3.5.5.3 平行管道宜采用管夹固定。

管夹的间距不宜大于0.6m,转弯处应增设一个管夹。

3.5.6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后应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

严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3.5.6.1 采取防止灭火剂和驱动气体误喷射的可靠措施。

3.5.6.2 加压介质采用氮气或空气,试验压力不低于驱动气体的贮存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