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作用和启示
1.大化改新的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日本大化改新的作用与启示:
作用:大化改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易错微析
对大化改新标志性意义的理解易错。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例题1 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②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
③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封建社会④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故①②说法正确。
大化改新后,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它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故③正确,④错误,此题选A。
例题2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天皇成为政治中心
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向奴隶社会的顶锋
C.大化改新使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入朝为官
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答案:B
解析: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天皇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
大化改新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故B项说法错误,答案选B。
1.“大化改新”是日本效仿中国唐朝先进制度进行的一次改革。
这从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特点()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记忆力差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
3.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4.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
——摘自《田令》
(1)这是哪国、何时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
(2)这次改革除作以上规定外,还有哪些内容?
(3)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制度?当时这一国家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4)日本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大化改新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对我们有何启示?
1.B 解析:日本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这反映了日本善于学习他国先进文化,故选B。
2.D 解析:四个选项都反映了大化改新后日本的变化,但由关键信息“实质性变化”可知D项正确,日本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故选D。
3.B 解析:“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这些属于改革的内容,故选B。
4.D 解析: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是大化改新的内容,故①②③④说法正确,选D。
5.(1)日本,7世纪中期,大化改新。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3)中国。
“贞观之治”。
(4)特点:善于模仿学习。
变化: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使日本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启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由材料表达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第(2)问,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材料作答。
第(3)问,依据教材内容可知,这次改革效仿的是中国。
公元7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盛世局面是“贞观之治”。
第(4)问,从日本大化改新可以看出,日本民族的显著特点是善于模仿学习,变化可结合大化改新的作用来回答,启示答案不唯一,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