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城 设计

新城 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为了分担老城区的发展压力,在老城区周边兴起许多卫星城。

当下,中国的许多新兴城市正在规划发展建设中。

相对于保护型以及社区型城市设计,我对于从无到有的开发型城市设计比较感兴趣。

老城区已有其固有的城市空间结构,那么在一块什么都没有土地上,是否适合于建设新的城市?建设什么样的新城?怎样建立合理的城市布局?在城市设计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是我们在新城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里,通过一些新城的城市设计案例的分析,进行一些思考。

•巴西利亚,巴西首都,现代化新兴城市,位于巴西高原上,南纬15°41′。

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

海拔1100米,东南距里约热内卢900千米,南距圣保罗865千米。

连周围8个卫星城镇的联邦区,面积5814 平方千米,人口186.4万(1990年)。

地处高原,气候温和宜人。

年平均气温17.7℃。

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

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树木常年葱绿,鲜花久开不败。

简介●这是一座在五年内从巴西内陆荒野上迅速建起的新首都,据说设计师卢西奥.科斯塔仅凭画在信封背面的一幅草图和寥寥几段文字说明就一举赢得了全国性的竞标大奖。

科斯塔规划的城市格局整体造型宛如一架凌空欲飞的巨型飞机。

作品是从十字架上得到灵感的。

十字是将两条主要干线交叉在一起,因为要符合巴西利亚的地形,就把其中的一条变成弯弯的弧线,十字架就变成一架大飞机的形状。

象征巴西是一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公共建筑由奥斯卡.尼迈耶设计,他的设计风格被概括为“自由形式的现代主义”。

城市总体布局●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完全从政府机关办公和居民生活方便出发,强化了首都政治,行政管理中心的职能。

强调巴西利亚是一个首都,规划有意的追求尊严和高雅。

整个规划构思是“模拟人体躯干”,并以此作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上布置政府机构建筑群,其中心则是著名的“三权广场”;另一轴线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区,呈弧形两翼,两条轴线交叉点是作为心脏的4层大平台,这里是全城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中心。

●“机头”—三权广场:即: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政府宫。

机头昂向东方,谕示朝气蓬勃。

“机身”—一条长约8公里的东西向大道是城市交通的主轴,其前部是宽250米的纪念大道,两旁配有高楼群,带拱廊的外交部和司法部大楼;排列成火柴盒似的大厦;抛物曲面的国家的大教堂;金字塔形得分国家大剧院;库切贝克纪念堂和体育区……●“机尾”—是火车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铁路。

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再向后是小型工厂。

●“机翼”—长达5公里的城市居住区,设有托儿所、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医院、商场、餐馆等。

这里,尼迈耶设计了11个superquadros,里面都是6层高(底层是公共区)带电梯的公寓式单元。

●“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巴西利亚的交通完全是现代化的,立体化的。

城市道路网以高速道路为主要骨架,汽车是交通系统的主题,其他道路把城市用地再分为专用街区和建筑区。

做行政用途的主轴线宽250米,两条轴线的交叉点宽度是其他地方的两倍以确保高校的交通管理。

市内公路均为单行线,立体交叉不设红绿灯,从而使城市街区成为放大的公园。

城市环境绿化●城市环境和大片绿化、水面都体现出勒·柯布西耶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设计思想。

●巴西利亚掩映在绿色植物中,自然环境十分宜人,各个街道都有大量的行道树和绿化隔离带。

●但是,从地图的标识中可以看出,大片的绿化还没有形成完整结构的绿地系统。

城市设计中的不足尺度过大—“感觉就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如是说。

据尼迈耶自己分析,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只有在相当距离之外看过去,才会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巴西利亚的空间尺度只与汽车的速度相匹配,也许这就是“另一个星球”的异化感受。

●巴西利亚城市尺度主要以车行尺度标准建立的。

没有车,你就寸步难行,它似乎没有考虑太多人行的道路。

所以在巴西利亚街上的行人很少,最热闹的地方是公共汽车站。

●巴西利亚不像一座城市,而是像一个纪念碑式建筑的主题公园。

在建筑与建筑的巨大空隙中,行人找不到找不到位置。

这个城市没有街道,只有公路,人被迫呆在局域的空间里。

●功能分区过于机械化—科斯塔把所有同类功能的建筑集中在城市的某个区域:所有旅馆集中在一起,银行集中在一起,恐怕没有第二个人会这样大胆的这样设计一个城市。

集中同时也产生了分离,这个城市没有真正的中心,某类功能的建筑跟另外一种功能的建筑相距遥远。

在这里生活难免会有陌生孤独的感觉。

●公共空间太少—巴西利亚仅有两处人气旺盛的地方,一个是中央车站,一个是购物中心。

并非所有人能拥有私人汽车,并非所有人有经济能力住上“机翼”上的“超级小区”。

购物中心担负起了传统街道的功能,人们甚至不是因为购物,而是本能的取暖似的社交而顽强的聚到这里来。

两个人的建筑梦想●巴西利亚的杰出成就和作为作品的完整性,使我们一行赞叹不已。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为城市勾勒轮廓,那么建筑设计就是使城市富有生命力的色彩。

●奥斯卡.尼迈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建筑需要的就是梦想,否则什么都不会存在。

”而巴西利亚就是体现他梦想的城市。

●赞扬者认为“巴西利亚是意志坚强的行动,城市规划在这里得到了最高的意义”。

巴西利亚的遗憾如同同济大学张钦楠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巴西利亚的设计确实有些“好看不好用”。

现代主义的城市设计与规划把人的活动需求过分简单化了。

事实上,“功能分区”的理论在国际上许多城市的运用中极少出现“纯粹实现”的,然而正是这种“不纯粹”才使得城市规划得以生存下来。

毕竟,在现有的成熟的城市模式中,功能分区只能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

在某一个区域里可能某一项功能比较突出,但是往往必须兼顾其他功能(特别是有人居住),城市功能始终要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

这就如同符合大众口味的香浓咖啡少不了加点伴侣和糖一般,总是需要些调和才能可口,否则过于生涩。

小结:●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从形式上而言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线条优美,甚至因为其建筑设计的不同凡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予以重点保护。

然而在其形式美的另一面是人气不足,城市缺乏活力的现实。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其功能,分析人群需要。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要考虑功能齐全、分区适宜,各个区域不能完全割裂开来。

因此需要进行人群的需求分析。

●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设计,而并不是一张平面设计图纸,我们在进行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在考虑空间形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形式与功能相统一而不单单只是追求形式。

●城市设计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应注意设计尺度以及城市中的公共空间。

在设计时应体验人在空间生活和行进过程中的感受,使尺度适宜,环境令居民舒适。

可以通过对人在运动中的感受研究画出城市景观图进行空间分析。

南桥新城规划范围为北至大叶公路,东至浦星公路,南至G1501,西至南沙港和沪杭公路,总面积71.39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为75万人。

新城的空间结构为“一核联四片、一环串两带”,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

南桥新城以2.53平方公里“上海之鱼”景观湖为城市核心,今后将作为奉贤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上海杭州湾北岸地区的综合性服务型核心新城。

区位目标和功能定位在经济、社会、环境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提出将“低碳、生态、智慧、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贯穿新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旨在将南桥新城规划为适应上海构建国际大都市整体目标,功能完善、优质而又富有活力的综合性示范新城,实现“以生态低碳路径为手段”破解上海新城建设难题的规划探索。

城市设计理念(1)网络生态强调生态基础设施对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

通过将不同规模的生态廊道层次化、网格化,按照层次结构构成生态网格。

为城市的持续生存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功能的资源和服务。

(2)紧凑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更密集化的土地利用方式、集中化生活方式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

强调集中与遏制、公交与步行。

以分散化的几种模式实现城市集约性与环境舒适性的平衡。

•(3)资源循环注重发展低碳经济,强调环保节能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所有原料和能源都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得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4)复合有机•强调在社区的组织和构建上注重各种功能活动的多元均衡混合,强调公交与步行并举。

增强社区活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社会分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设计结构和巴西利亚相比,功能分区更合理。

按照城市土地价值原理,充分利用土地价值,在中心绿地,提高土地价值,设置商业区予以充分利用。

然后教育、居住、工业等。

各个功能分区并未严格划分,居住区内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分项支撑体系小结•上海南桥新城以公园作为城市中心,在中心价值最高的地段设置商业中心,最大利用土地价值。

•城市设计不仅包含了城市空间形态结构设计、景观体系建立、公共活动空间的建立、城市竖向轮廓的设计,也包括了研究城市道路水体和绿地系统,以及城市风格、建筑小品、城市标志等塑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城市设计应不仅具有空间向度的特征,也具有时间向度的特征,顺应时代需求。

•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城市设计首先考虑生态要素,坚持低碳生态路线建立生态廊道。

设计思想简介适境——结合周边山水环境,饮水借山留根——塑造云峰新城古城印象续脉——新城延续城市形成商务轴线新城结构由于城市定位是以旅游为主打,考虑人的需求而进行不同于前两个案例的功能分区,商业位于城市中心。

整体结构呈环形。

但是,我觉得历史文化展区与旅游服务区和别墅区相隔相对有些远。

小结•云峰新城的案例主要侧重于新旧城的延续问题。

依旧是在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建设,主要考虑的了新城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于老城的延续。

•案例中道路结构清晰,绿地系统比较完整。

•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们的需求考虑了合理的功能,唯一对方案我有一点质疑的是功能分区中文化展区与旅游服务的间隔是否有些远。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城的建设,虽然从地理上看似是从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设起一栋栋高楼形成城市,从没有到有,但是,实际上,在新城的城市设计中,应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利用,对老城历史文化的传承。

结语•随着大城市的问题矛盾的日益突出,建立卫星城以分担主城压力成为解决主要方法。

在进行新城的城市设计过程中,通过案例可以发现,•道路是城市的骨架,绿化广场对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新城的城市设计不仅仅是空间概念,更要包含考虑时间概念。

新城是老城空间时间的延续,要充分考虑其地理、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要考虑未来。

•在进行城市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充分了解需要什么,进行大块空间分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