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机(DR)参数
1 设备用途说明:全身各部位立位和卧位摄影
2 设备主要构成:
★2.1 直接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原装进口)
★2.2 X光球管(原装进口)
★2.3 高频高压发生器及曝光控制系统(原装进口)★2.4 电离室:3视野AID(原装进口)
2.5 滤线栅
2.6 满足立、卧位检查需要的自动化机械床台系统2.7 专用图像采集/处理工作站
2.8 专用诊断报告工作站
3 技术参数及要求:
3.1 直接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3.1.1 探测器介质:非晶硅或非晶硒
3.1.2 探测器结构:整板(非拼接板)
★3.1.3 探测器有效成像尺寸:≥14″×17″
★3.1.4 闪烁体像素间距:≤140um
★3.1.5 空间分辨率:≥3.5Lp/mm
3.1.6 有效像素:≥900万
3.1.7 自曝光至图像在监视器上显示的时间:≤3s 3.1.8整板感光单元保修≥3年
3.1.9具备安全防碰撞装置
3.2 进口X光球管
3.2.1 阳极热容量:≥200KHu
3.2.2 球管阳极旋转速度:≥2800转/分钟
3.2.3 焦点:0.6mm/1.2mm
3.2.4 阳极靶角:12度靶角
3.2.5 最大管电压:≥125kV
3.3 高压发生器及曝光控制系统
3.3.1 进口高频高压发生器
3.3.2 高频逆变频率:≥20KHZ
★3.3.3 输出功率:≥50KW
3.3.4 输入电源:380V 50HZ 三相电源
3.3.5 输出电压:40~150KV
3.3.6 最大输出电流:≥500mA
3.3.7 最短曝光时间:≤1ms
3.3.8 最大mAs:≥500mAs
3.3.9 摄影方式应包括:普通摄影,滤线器摄影,器官程序摄影(APR),电离室自动曝光摄影(AEC)
3.3.10 应具备隔室控制台单独操作曝光
3.3.11 控制台有曝光参数单元化菜单可供选择
3.3.12 具有中文故障状态显示功能
3.4 摄影床台系统
3.4.1 采用多功能浮动床台,能满足各部位投照摄影临床需求
3.4.2 患者床运动范围:床面移动纵向行程≥±350mm,横向移动≥±
100mm。
3.4.3 配有床面锁止装置
★3.4.4 UC臂机架: 为保证系统稳定性,机架必须和图像采集系统为同一厂家制造
3.4.5 UC臂竖直运动行程≥450mm~1650mm
3.4.6 SID的移动范围≥1000~1800mm
3.4.7 UC臂旋转角度范围≥-30°~120°
3.4.8 球管旋转角度≥±90°
3.4.9 探测器旋转角度≥±35°
3.4.10管球与探测器有自动跟踪对准功能
3.5 进口滤线栅焦距:1.3 m,1.8m两种
3.6 图像采集/处理工作站系统硬件配置
3.6.1 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专业图像工作站
3.6.2 配置:PⅣ2.0G以上CPU
3.6.3 内存容量≥2G
3.6.4 硬盘≥160G以上
3.6.5 工作站液晶图像显示器:≥19 ″
3.7中文图像采集/处理工作站系统图像处理软件功能
3.7.1图像处理:图像左右翻转、上下翻转、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窗宽窗位调节、图像放大、缩小、剪切、标记、处理还原、图像复制
3.7.2图像输出:支持激光打印机输出、支持激光相机输出、Dicom接口3.7.3其他功能:探测器校准程序、系统故障报错功能、Worklist模块3.8专用中文诊断报告工作站
3.8.1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专业图像工作站
3.8.2配置:奔腾双核 1.8G以上,硬盘80G以上,内存容量1G以上,19”以上液晶显示器
3.8.3具有检查状态查询\多种条件检索影像或诊断报告\疾病统计\综合查询\旋转\反色\影像缩放\局部放大\图像漫游\平滑\锐化\去噪\框大小显示\掩膜显示\灰度图点\灰度值测量\重新加载\标注\测量\显示灰度值或者窗宽窗位值调整影像比较\层叠显示序列图像\更改工具栏显示方式\缩略图显示与停靠\可按不同的影像模式对常规的图像处理按钮进行自定义定制。
WORkLIST模块,可实现本地或远程病历登记功能。
3.8.4自定义影像排版方式,DICOM3.0标准图像传输\接收\存贮\导入\图文数据压缩,支持激光打印机,支持任意分格激光相机打印输出和不同患者图像可打印在同一张胶片上
3.8.5自动生成诊断报告及报告留痕功能
3.8.6科室管理及数据备份功能
4 整套设备要求:
4.1 符合DICOM3.0 100M网络传输,并负责网络联接配套
4.2 可自由扩展登录工作站,完成胶片扫描、胶片打印、诊断报告书写与打印、病人信息刻录保持
4.3 配备UPS不间断电源
4.4整机工作条件:温度:10—30度,湿度:30—70%,电压:三相输入,380V 5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