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_集气罩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4.等温圆射流结构示意图
吹气口半径R0、圆射流断面半径R、极点m、扩散角 α 、射流核心段、射流起始段长度S0、轴心速度Vm、断 面流量Qx、断面平均速度Vx。 用扁矩形吹气口半高度b0代替R0,上图也可表示扁 射流的结构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三.吸入气流与吹出气流的差异
吸入气流与吹出气流
翻砂、脱模、高速皮 带运输机的转运点、 混合、装袋或装箱 磨床,重破碎机,在 岩石表面工作,砂轮 机,喷砂,热落砂机
控制速度/ms-1
0.25~0.5
0.5~1.0
1.0~2.5
2.5~10
伞形罩设计计算
3.按周围气流情况及有害气体的危害性选择控制速度
控制速度(m/s)
周围气流运动情况
无气流或容易安装挡板的地方
Q 2vx AB(B / A)0.2 Q 3vx AB( B / A)0.2
Q 2vx AB( B / 2 A)0.2
Q 3v x AB( B / 2 A) 0.2 Q 1.57v x D 2 Q 2.36v x D 2
五.
热源上部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1.低悬罩 H< 1.5 A • 近似认为热射流流量和横断面积基本不变
2. 除尘器的配置 1)单级 2)多级: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 第一级: 重力降尘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 尘器,重力喷雾塔 第二级:袋式除尘器,文丘里洗涤除尘器,电 除尘器 3.系统布置形式 1)就地式:直接坐落在产尘设备上或附近 2)分散式:几个相邻产尘点合为一个系统 3)集中式:全车间或全厂为一个系统
a、b为产尘源的长和宽
60°
伞形罩设计计算
二.污染源的控制速度
1.控制速度:罩口前污染物扩散方向的任意点上,均 能使污染物随吸入气流流入罩内,并将其捕集所必须 的最小吸气速度。 2.控制点及控制距离
伞形罩设计计算
2.控制速度选择原则
按有害物散发条件选择控制速度 按周围气流情况及有害气体的危害性选择控制速度 对于某些特定作业的吸入速度 按有害物危害性及排气罩形式选择控制速度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1.点汇流的流动情况
吸气口面积很小;流动没有阻力 通过各等速面的流量相等,并且 等于吸气口的流量
Q 4 r12v1 4 r22v2
点汇流外某一点的流速与该点至 吸气口距离平方成反比。尽量减 少罩口到污染源的距离。 若吸气口四周加挡板,吸气范围 减少一半,有利于增强控制效果
吸气流谱图
四周无边圆形吸气口 速度分布图
四周有边圆形吸气口 速度分布图
宽长比为1:2的矩形吸气口的速度分布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2.吸气口气流分布的基本特点:
在吸气口附近的等速面近似与吸气口平行,随距吸
气口距离的x增大,逐渐变成椭圆面,而在1倍吸气 口直径d处已接近为球面。 吸气口气流速度衰减较快。 对于结构一定的吸气口,不论吸气口风速大小,其
五.吹吸式集气罩
集气罩的类型
集气罩的类型
集气罩的类型
集气罩的类型
六.集气罩的设计原则
集气罩应尽可能将污染源包围起来,使污染物扩散限制在最 小范围内,以防止横向气流影响,减少排风量 集气罩的吸气方向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充分利 用污染气流的初始动能; 尽量减少密闭集气罩的开口面积,以减少排风量; 集气罩的吸气气流不允许先经过工人的呼吸区再进入罩内; 集气罩的结构不应妨碍工人操作和设备检修 一般伞形罩的罩口面积一般不应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水平面 积,侧吸罩的罩口长度不应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边长,当有 害物扩散区很宽时,则可做成多个侧吸罩
吹出气流由于卷吸作用,沿射流方向流量不断增加, 射流呈锥形;吸入气流的等速面为椭球面,通过各等 速面的流量相等,并等于吸入口的流量。 射流轴线上的速度基本上与射程成反比;而吸气区内 气流速度与距气流口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吸气口能量 衰减快,其作用范围较小。 吹出气流的控制能力大;吸入气流有利于接受。利用 吹出气流把污染物输送到吸气口,或利用吹出气流阻 挡、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四.吹吸气流
吹吸气流的形状 以抵抗侧风和侧压能力大,动力消耗小综合评价,C图 流动形式好。
第三节. 集气罩的类型和设计原则
类型
密闭罩 排气柜 外部集气罩 接受式集气罩 吹吸式集气罩
集气罩的类型
一.密闭罩
1.局部密闭罩 适于污染气流速度较 小,且连续散发 2.整体密闭罩 一般适用于有振动, 且气流速度较大 3.大容积密闭罩 适用于多点、阵发性、 污染气流速度大
Q C(10x 2 A0 )vx
密闭罩
2.排风量的计算: 组成:由运动物料带入的诱导空气、由开口或不严密 缝隙吸入的空气 计算: 按开口或缝隙处空气的吸入速度v0和开口总面积F0 计算(一般取v0=0.5~1.5m/s) Q=F0 V0 按经验公式或数据确定。 从手册中查找。
楔形条缝口高度的确定
f/F
条缝末端高度h1 条缝始端高度h2
≤0.5
1.3h0 0.7h0
≤1.0
1.4h0 0.6h0
h0:条缝口平均高度
4.条缝式槽边集气罩排风量计算
高截面单侧排风: 低截面单侧排风: 高截面双侧排风(总风量): 低截面双侧排风(总风量) 高截面周边环形排风 低截面周边环形排风 A: 槽长,m B: 槽宽,m D: 圆槽直径,m Vx:控制速度,m/s
P:罩口周长,m h:罩口至污染源距离,m Vx: 污染源控制速度,m/s K:考虑沿高度速度分布 不均匀的安全系数,通常 取1.4。
伞形罩设计计算
四.设有活动挡板的伞形罩
为提高效率,上部集 气罩最好靠墙布置或在罩 口四周加活动挡板
伞形罩设计计算
五.罩口气流分布均匀的措施
为保证罩口吸气速度均匀: a-集气罩扩张角不应大于60° b-分成几个小罩可降低高度 c-加挡板或气流分布板
集气罩的设计原则
伞形罩和侧吸罩上的排风管,应尽量设置在有害物扩散区的 中心,罩口面积与排风管面积之比最大可为16:1,喇叭形侧 吸罩的长度应为管道直径的3倍,以保证侧吸罩吸风均匀; 侧吸罩的罩口一般均应有边,以防止罩口背后的气流形成涡 流,从而减少罩口有效面积;边宽应与罩口直径或边长相等, 但不应超过150mm。(有边罩口的排风量可较无边罩口减少20 -30%) 在保证气流分布均匀和不妨碍操作的情况下,侧吸罩的罩口 面积应尽量加大,以降低罩口速度和压力损失,扩大排风罩 的吸气区域;
第五节 其他类型集气罩的设计方法
一.密闭罩
1.一般要求: 尽可能将污染源密闭; 密闭罩内应保持一定的均匀负压,避免污染物从罩上 缝隙外逸;(负压一般不小于5-12Pa) 吸风点位置不宜设在物料集中地点和飞溅区内,以避 免把大量物料吸入到净化器中; 处理热物料时,吸风点宜设在罩子顶部,同时时当加 大罩子容积; 设计密闭罩应不妨碍工艺生产操作和方便检修
净化系统
二.局部排气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1.集气罩:
结构形式、安装位置、性能参数 2.净化设备选择和设计: 经济、合理、成熟、达标 3.管道系统设计: 管道布置、流速确定、管径选择、压力损失计算、 通风机选择 4.排放烟囱: 结构尺寸、工艺参数(烟囱高度、出口直径、排气 速度)
第二节
一.吸入气流:
四.槽边集气罩
1.结构形式
平口式:吸气范围大,排风量大 条缝式:气流速度分布均匀, 条缝吸气速度一般采用6~9m/s 2.布置方式 单侧:槽宽B≤700mm 双侧: 槽宽B>700mm 周边:见下图
槽边集气罩的布置
周边布置
槽边集气罩
3.罩口形式
槽边集气罩
采用等高条缝,条缝口上气流速度不易均匀。 其速度分布的均匀性和条缝面积f与吸气管截面F之比有 关,f/F越小,速度分布越均匀。 f/F≤0.3时,可近似认为是均匀的; f/F>0.3时,最好采用楔形条缝。
集气罩的类型
二.排气柜
a 排气点设于下部的排气柜
b 排气点设于上部的排气柜 c 上下均设排气点的排气柜
集气罩的类型
三.外部集气罩
a b c d 上部集气罩 下部集气罩 侧吸罩 槽边集气罩
集气罩的类型
四.接受式集气罩
本身产生诱导气流,并带动污染物一起运动
a 热源上方接受罩 b 砂轮机接受罩
集气罩的类型
侧吸罩
三.条缝罩(指宽长比W/L<0.2的矩形侧吸罩)
条缝罩
沿罩口轴线的气流速度衰减公式和排风量(m3/s):
v0 / vx CxL / A0 Q CxLvx
x: 污染源到罩口中心的距离,即控制距离,m L:条缝罩开口长度,m A0:条缝罩罩口面积,m2 C: 与条缝罩结构形式和设置情况有关的系数。四 周无边条缝罩取C=3.7;四周有边条缝罩取C=2.8; 操作平台上的条缝罩取C=2
第十三章 集气罩
本章内容
1. 净化系统的组成及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2.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3. 集气罩的类型和设计原则 4. 冷过程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5. 其他类型集气罩的设计方法
第一节
净化系统的组成 及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净化系统
1.组成 •集气罩
•风管
•净化设备 •风机 •烟囱 •辅助设施
净化系统
集气罩的集气机射流只向条缝吹出口两侧方向扩散;
方形吹出口及长宽接近1的矩形风口喷出的矩形射 流,在距离大于10倍吹出口直径后,射流断面几乎 成为圆形。 由于热浮力的作用,非等温射流的轴线将产生弯曲。 射流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时,轴线向上弯曲,反 之轴线向下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