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初中生物《呼吸系统的组成》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体是如何完成呼吸的过程呢?导入新课。

(二)自我感知,学习新知播放空气进入人体内的视频,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感知,4人小组合作交流。

(1)人体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2)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它们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并观看图中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如下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为什么要用鼻呼吸?(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中公讲师解析(三)概括总结,巩固提高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呼吸系统组成的知识。

作业:完成课后的练习题,设置疑问人体除了呼吸系统还有哪些系统,课下搜集材料下节课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1.呼吸道包括哪些?【参考答案】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道主要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上呼吸道由是指鼻腔,鼻咽部,咽部和喉部,下呼吸道是指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这个重点的?【参考答案】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分析每段资料的内容,并观看图中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组织各组有效地进行讨论,分析如下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为什么要用鼻呼吸?(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初中生物《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翻动过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在翻开的瞬间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黑色的小虫。

)在翻开的瞬间我们看到的这些黑色小虫叫做鼠妇,又名潮虫。

它们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

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二)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3.制定计划小组讨论实验基本思路,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全班讨论找出最优的设计思路,并推测预期结果,设计实验。

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如果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

中公讲师解析4.实施计划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

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5.得出结论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三)交流讨论1.表达和交流各组分别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

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你们小组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2.讨论①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光。

水分对该动物的分布也有影响。

)②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严格控制其它因素一致,最好在同一实验装置中进行,在同一装置中一半进行遮光处理一半曝光。

即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

)③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不能,实验的随机性大,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要做多次,避免偶然性。

)④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个别操作、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失误,从而产生较大误差,取全班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结果更准确。

)(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探究实验的原理及步骤。

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其它因素。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参考答案】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翻动过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在翻开的瞬间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引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引导:在翻开的瞬间我们看到的这些黑色小虫叫做鼠妇,又名潮虫。

它们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

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探究实验的步骤是什么?【参考答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教师提出问题:“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

接着带学生思考,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以及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1.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组织学生观察这两个装置,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两个装置有什么不同?(乙装置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

)甲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二氧化碳。

)组织学生继续观看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从两个装置中分别取出叶片,用酒精脱色。

然后往两片叶子上滴加碘液,发现甲装置中叶片变蓝,说明有什么产生?(有机物。

)该实验是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实验过程中,装置甲叶片变蓝,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但是装置乙叶片没有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证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

)(过渡)如果仅仅吸收了二氧化碳并不能使小白鼠活下去,小白鼠活下去还需要什么?学生回答:氧气。

接下来呈现第二个演示实验:探究光合作用能不能产生氧气?2.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回答如下问题:本实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产生气泡。

)怎样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氧气。

)(三)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本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和式子。

【答辩题目解析】1.只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参考答案】不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含有藻蓝素,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针对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合作讨论法。

第二批初中生物《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提问同学回答植物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之后教师设疑: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人的细胞长什么样?和植物细胞一样么?同学自由交流并回答,引出新课: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二)新课讲授1.准备实验(1)课前准备好实验过程需要的材料用具: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同学进行分组,两人一组。

(3)引导同学回忆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

(4)展示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视频,教师补充注意事项,明确实验要求。

2.进行试验(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协作进行实验,观察。

(2)老师巡视指导。

3.试验完毕(1)请同学们描述在视野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

(2)根据看到的细胞形态,选择其中一个细胞画在纸上,提醒画图规范。

(图的大小要适当,位置一般稍偏左上方,图中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表示,越暗细点越多)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人口腔上皮细胞。

(3)请同学们猜想观察到的细胞结构都是什么?(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与植物细胞的异同(人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人口腔上皮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并请同学们将细胞结构名称标注在图上,注意标注规范(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线,在线旁注字)。

(4)教师展示其他动物细胞的图片。

(三)问题讨论(1)讨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用清水行不行?(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生活环境渗透压一致,细胞不会变形。

)(2)为什么要用稀碘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细胞是透明的,加碘液是为了让细胞质和细胞核染色深浅不一致,用稀碘液是避免染色过度。

)(四)小结作业(1)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在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动物细胞的结构。

(2)请同学们课下制作动物细胞模型,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展示。

(3)收拾实验器材,打扫卫生。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显微镜使用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实验结束后,要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如果需要擦拭目镜和物镜,需要用擦镜纸擦拭。

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旁边,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然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2.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达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

【参考答案】1.能够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能够画出人口腔上皮细胞。

2.通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提高动手,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动手准备实验,并且自主动手进行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提高动手和观察能力,完成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