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二、 理论基础
• 1、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基本理论到
主要方法都对心理社会治厅理论产生了深 远影响,这种影响集中在弗洛伊德人格三 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和早年生活经验等几 个思想观点之上 。
二、 理论基础
• 2、人在情境中 • 按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观点,理解
一个人不能够仅仅从生理因素出发,还必 须充分考虑到心理和社会这两个重要因素。 因此,将人放到特定的情境中来理解就成 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必然选择。
三、理论假设
对人性的假设 对案主问题的假设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对案主价值的假设
三、理论假设
• 1、 关于人的基本假设
• 个体的发展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 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方面的因素又相互 作用,共同影响案主的成长过程。
–不能简单的把案主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 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
三、理论假设
• 3、人际沟通的假设
人际沟通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
人际沟通会影响案主的家庭关系和案主的 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案主的超我和自我的 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理论假设
案主的自我功能的 强度,自我防卫机 制和知觉等都是影 响其人际沟通技能 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理论假设
4、 对案主响。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 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案主不良行 为的改变和心理困扰的消除。技巧:
•
强调
•
提议
•
忠告
•
坚持
•
干预
(一)直接治疗技巧
• 强调是指工作者通过突出案主好的方面增 强其改变的积极动机。
• 提议是指工作者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提出 某些建议,由案主自己做出决定是否需要 采纳。
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案主当前 的生活,防碍案主的人际关系的适应。
• 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使案主 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 案主的行为出现偏差。
三、理论假设
案主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 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 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案主对外部环境的认识 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 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
•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案主都是有 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 被开发而已。
•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 治疗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案主的潜能, 使案主健康的成长。
四、治疗方法和技巧
——直接治疗是指个案工作者直接对救 助者进行辅导、治疗,不需要借助第 三者。
——间接治疗指个案工作者通过改善外 部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从而间接影 响和帮助救助者
一、理论背景
• 5、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利斯 (F.Hollis)出版了《个案工作——一种心理 与社会治疗》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模 式加以发扬光大,成为该派的代表性著作。
二、 理论基础
•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理论、 学习理论
•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互动理论、沟通理论 • 人类学的家庭理论、系统理论
四、治疗方法和技巧
• (一)直接治疗技巧 • 1、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
直接影响和探索一描述一宣泄三种类型。
(一)直接治疗技巧
• (1)支持。支持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 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案主的焦虑和不安。主 要涉及三个方面:
• 对案主的接纳 • 对案主的保证 • 向案主提供实物帮助
三、理论假设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借用系统理论的概 念——“人在情景中”理念,把案主放在 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案主 所处的环境把握案主的问题。案主所处 的环境一般涉及家庭、亲属、邻里、朋 友、学校和工作单位等。
三、理论假设
• 2、对案主问题的假设 • 案主早年未被满足的愿望或者未被解决的
• 忠告是指工作者向案主提出某些工作者认 为必须采取的行为。
(一)直接治疗技巧
• 坚持是指工作者直接指出求助者的不良行 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指导求助者采 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 干预是工作者直接介入求助者的实际生活, 以避免求助者生活状况的恶化。
(一)直接治疗技巧
• (3)探索一描述一宣泄。探索一描述一宣泄 是指工作者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 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 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 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注意:
• 第一,帮助求助者表达负面的感受 • 第二,帮助求助者减轻意志控制 • 第三,工作者需区分两种不同的宣泄类型
(一)直接治疗技巧
• 2、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 • (1)现实情况反映 • 现实情况反映是指工作者通过一些专门
的治疗技巧协助求助者对其目前所处的外 部环境以及内心困扰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评 价。
(一)直接治疗技巧
• 现实情况反映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 第一,外在反映 • 第二,内外在反映 • 第三,内在反映 • 第四,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 第五,自我评估 • 第六,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应
(一)直接治疗技巧
• (2)心理动力反映 • 心理动力反映是社工对于求助者早年的
痛苦经验,对求助者不良行为的形成的原 因,协助求助者认识、理解案主的心理反 应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
教学目的
• 学习心理社会学派的理论知识 • 掌握心理社会学派的技巧 • 了解心理社会学派的个案过程 • 评价心理社会学派的贡献和局
限
一、理论背景
•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最早是由社会工作 者玛丽·杰雷特(M.C.Jarrelt)在 1928年提 出的 。个案的重点转向心理方面。
• 2、最早使用“心理社会”这个名词的社会 工作者是美国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的 夏健士(F.Hankins)。
一、理论背景
• 3、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 (C.Hamilton)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 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 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首次系统地阐明 了该学派的有关理论,标志着心理与社会 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
•。
一、理论背景
• 4、后来芝加哥大学的托尔(C.Towle)对汉 密尔顿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修正, 成为以心理和社会治疗为主的个案工作理 论分析模式。 “人在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