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药品储存管理制度4.doc

医院药品储存管理制度4.doc

医院药品储存管理制度4
医院药品储存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对药品仓库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确合理地储存约品,保证药品储存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药品储存保管的基本工作职责是:安全储存、保证质量、降低损耗、避免事故。

三、仓库保管人员的基本职责:
(一)按照药品不同自然属性分类进行科学储存,防止差错、混淆、变质。

(二)做到数量准确,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四、药品仓储保管应执行药品储存管理制度,并按主要剂型的储存保管和养护要点做好在库药品的储存保管。

(一)药品应按储藏温、湿度要求,分别储存于阴凉库或常温库、冷藏库内。

1、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

2、常温库:温度保持在0℃—30℃。

3、冷库:温度保持在2℃—10℃。

4、相对湿度:各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之间。

(二)
药品应依据药品性质,按分库、分类存放的原则进行储存保管,其中:
1、药品与非药品(指不具备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物品)应分库存放。

2、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库或分区存放。

3、品种与外包装容易混淆的品种应分区或隔垛存放。

4、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以及性质相互影响的药品应分库存放;危险品应与其他药品分库存放。

5、药品中的危险药品应存放于危险品专库。

6、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存放。

7、不合格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专区内,按合格药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8、退货药品应存放在退货区内,经质量验收并确认合格品后再移入合格品区;经质量验收为不合格的入不合格品区。

9、药品按品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及效期远近或分开堆垛,入混批堆码,每一垛
的混批时限为:药品的产品批号或生产日期间间各应不超过一个月。

10、近效期药品即有效期不足半年时,应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摧毁月报表。

11、近效期药品应挂近效期标志。

12、在搬运和堆垛等作业中均应严格按药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搬运存放,规范操作。

不得倒置,要轻拿轻放,严禁摔撞。

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并定期翻垛。

13、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腐、防鼠、防污染等工作。

(四)药品的货堆应留有一定距离,具体要求如下:
1、药品垛与垛的间距不小于100cm。

2、药品垛与墙、柱、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cm。

3、药品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cm。

4、库房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200cm。

5、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不准堆放药品,其垂直下方与药品垛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

(五)在库药品均实行色标管理,其中:1、黄色: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

2、绿色:合格药品库(区)、零货称取库(区)、待发药品库(区)。

3、红色:不合格药品库(区)。

(六)药品入库时应按照药品入库验收制度,经过质量检查验收,并签字或盖章后办理入库手续。

(七)药品仓储保管人员对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情况,有权拒收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八)药品仓储保管人员应接受药品养护员有关储存方面的指导,掌握主要剂型的储存保管与养护要点,做好仓间温、湿度等管理,正确储存药品。

(九)药品出库发货时,应坚持检查复核后出库发货。

(十)药品出库发货时,应做好出库发货复核记录。

(十一)对于销后退回药品,应按《退货药品的管理规定》做好退货记录与存放、标识等管理工作。

(十二)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温湿度调控工作,坚持每日上、下午各一次观测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并根据具体情况和药品的性质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药品储存质量。

(十三)药品仓储保管人员每月底应定期做好库存盘点工作,做到帐物相符。

医院药品各管理制度17
药品储存管理制度
1、为保证对药品仓库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药品,保证药品储存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
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五距”适当,堆码规范、合理。

3、应按照经营规模的需要,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底垫、货架等储存设施,配置必要的库房温湿度监测和调控设施。

4、应设置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恒温库。

常温库温度在0~30℃之间,阴凉库温度20℃,已冷库温度在2~10℃之间,各库房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75%之间。

根据药品储存条件要求,应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

对有特殊温湿度储存条件要求的药品,应设定相应的库房温湿度条件,保证药品的储存质量。

5、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应实行分区、分类储存管理。

具体要求: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区存放;人用药与兽用药、性能相互影响、易串味的药品要分库存放;中药饮片应设专库;危险药品应专库存放并有安全消防设施。

6、库存药品应按药品批号及效期远近依序集中存放,不同批号药品不得混垛。

7、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温湿度调控工作,坚持每日上、下午定时各一次观测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并根据具体情况和药品的性质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药品储存安全。

8、药品存放实行色标管理。

待验品、退货药品——黄色;合格品区、待发药品——绿色;不合格药品区——红色。

9、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专人保管、专库或专柜存放,专帐管理。

10、对不合格药品实行控制性管理,不合格药品应单独存放,专帐记录,并有明显标志。

11、实行药品的效期储存管理,对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应按月进行催销。

12、储存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立即将药房和库存的药品集中控制,报质量管理机构处理。

13、做好库存药品的帐、货管理工作,按季盘存,确保帐、票、货相符。

14、保持库内环境、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腐、防鼠、防尘、防污染等工作。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领发制度
一、药房凭麻醉药品的处方、空安瓿(废贴)到药库领取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处方、空安瓿(废贴)由药库统一保管。

领取后的麻醉药品数量不得超过固定基数。

二、麻醉药品出库应双人复核,并由发药人、复核人签署姓名。

三、对出库的麻醉药品应逐笔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
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

麻醉药品储存制度
1、药库、药房、各病区、手术室储存麻醉药品必须配备保险柜。

药库门、窗有防盗设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库还应当安装报警装置。

药房调配窗口、各病区、手术室存放麻醉药品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

2、麻醉药品储存各环节(药库、药房、病区、手术室)都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

3、药库储存麻醉药品应保持合理库存,实行双人、双锁保管;药房、病区储存麻醉药品应根据用量规定固定基数,建立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有记录。

药库、药房应建立麻醉药品进出的逐笔专用账册,做到账、物相符。

专用账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麻醉药品报损、销毁制度
一、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缺损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双人登记,报医院加盖公章,查询供药单位。

二、对过期、损坏及由门诊患者退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销毁时,应当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督下进行销毁,并对销毁进行登记。

三、回收的麻醉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应定期经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审批后由药库负责人、院方负责人及后勤人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砸碎。

销毁时,应有医疗机构主管部门派人监
督,并对销毁进行登记及参加销毁人员签字并确认。

药房管理制度
1、收处方后应对处方内容、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服法、禁忌等详加审查,方能调配。

2、配方时应细心谨慎,遵守调配技术操作规程并执行处方制度的规定。

3、熟记各种药品的价格,划价准确,严格区分医保、自费处方。

执行先收费后发药的制度。

4、发药时应耐心向病人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用药的咨询。

5、急诊处方须随到随配,其余按先后次序配发。

6、上班时工作衣帽穿戴整洁,保持调剂品及储药瓶等清洁、整齐;室内要保持整洁卫生。

7、对违反规定滥用药品、有配伍禁忌、涂改等不合格处方,药剂人员有权拒绝调配,情节严重者报告院领导处理。

8、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剧毒药品的处方按其管理条例细则进行调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