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背景:在中国,休闲娱乐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和休闲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现象,已越来越成为各地政府和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上海,我国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2009年上海市GDP达到2183亿美元超越香港(2107亿美元),人均GDP(1.1万美元)和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即GDP含金量)均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
休闲娱乐产业在上海的发展历史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城市,已形成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健身、休闲餐饮和都市购物等五大休闲场所,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为上海乃至全国休闲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桌游,又称桌面游戏,发源于德国,在欧美地区已经风行了几十年。
大家以游戏会友、交友。
桌面游戏内容涉及战争、贸易、文化、艺术、城市建设、历史等多个方面,大多使用纸质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辅助。
它是一种面对面的游戏,非常强调交流。
因此,桌面游戏是家庭休闲、朋友聚会、甚至商务闲暇等多种场合的最佳沟通方式。
在国外,它属于发行物范畴,所以,“桌游”不会只流行一时,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闲阶层的必需品,受到青睐。
本世纪初,桌游登陆到国内,同时也迅速在白领阶层中风靡,凭借其自身所具有独特“催化剂”,在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逐渐兴起的桌游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拥有了近万名忠实的玩家,桌游吧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本文将着手于研究桌游玩家背后的动机,选取上海市福州路上的一家桌游吧作为案例,分析其现状并根据对玩家的调查结果来给桌游吧提出合理的经营策略。
2.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给出桌游的定义、现状,和桌游市场的情况。
对桌游吧玩家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玩家玩桌游的心理动机,详细分析影响动机的因素。
结合对福州路桌游吧的SWOT分析和问卷结果,优化桌游吧营销策略。
通过研究,对桌游吧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可以作为其他类似的休闲娱乐小店的参考。
3.论文研究的内容;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绪论中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文章框架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进行概括。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内容从休闲消费与服务业、心理学上对动机的研究、桌游和桌游吧三个方面展开。
其中的文献为后文的理论作支撑。
第三部分是对桌游、桌游吧和桌游市场和介绍。
在这一章,将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桌游的定义、最风靡的几款桌游;第二部分是桌游吧的定义和现状;第三部分是桌游市场的前景、目标客户群。
第四部分是理论模型和研究设计。
这一章中,首先将构建合理的研究模型,进而提出假设。
接着进行的数据收集与样本确定,是为了确保问卷的高质量,最后得出调查的量表。
第五部分是问卷分析。
本章将首先进行基本的样本及频数分布统计,接着将通过标准化路径系数与临界比例验证假设的准确性,最后由影响玩家动机的方差分析得出主要结论。
第六部分是福州路桌游吧的分析与改进。
这一章,会选取一家上海市福州路的桌游吧进行实地访问,介绍这家桌游吧的概况,对这家桌游吧进行SWOT分析、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桌游吧的营销经营提出改进建议。
重点是对选取的桌游吧进行SWOT分析,并根据问卷结果对桌游吧的营销策略提出建议。
第三、第四部分是这些建议的参考,营销策略都会用数据和统计结果作为支持。
第七部分是总结,在这一章中,对论文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也是对本次研究过程的一个总结,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以及研究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对未来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4.论文研究的方法;✧阅读中英文献,了解国内休闲产业发展状况、心理学关于动机的理论。
✧通过预调查,修改问卷,得出最终问卷✧根据问卷结果,验证假设;运用方差分析,分析动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地探访福州路的桌游吧,运用SWOT分析法,整理出目前桌游吧的状况、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问卷结果提出营销策略和建议。
5.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立桌游玩家动机的研究模型、提出合理假设验证假设以及影响动机的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桌游吧营销策略难点:去桌游吧访问,玩家在娱乐的同时不一定肯接受问卷采访必须通过问卷的设置间接来推测、分析出玩家背后的动机灵活运用结论来提出合理的桌游吧营销策略6.论文的框架;1.绪论1.1论文的研究背景1.2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3论文的研究方法2. 文献综述2.1休闲消费与服务业2.1.1 休闲消费2.1.2 有关服务理论的研究2.1.3 茶馆2.2动机的研究2.2.1 动机的分类2.2.2 马斯洛需求理论2.2.3 动机系统观2.3桌游与桌游吧2.3.1 什么是桌游2.3.2 什么是桌游吧2.3.3 桌游吧的经营3.桌游、桌游吧与桌游市场的介绍3.1桌游是什么3.1.1 桌游的定义3.1.2 最风靡的几款桌游介绍3.2桌游吧是什么3.2.1 桌游吧的定义3.2.2 桌游吧的现状3.3桌游市场介绍3.3.1 市场前景3.3.2 目标客户4. 理论模型和研究设计4.1模型构建4.2研究假设4.3数据收集与样本确定4.4量表确定4.4.1 服务功能质量4.4.2 顾客因素4.4.3 交通因素4.4.4 地域文化因素4.4.5 情感动机4.4.6 社会动机5. 数据分析5.1样本及频数分布5.2假设的检验5.3影响玩家动机的方差分析5.3.1 人口统计变量对动机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5.3.2 情感动机、社会动机的方差分析5.4主要结论6. 福州路桌游吧的分析与改进6.1福州路桌游吧概况6.1.1 环境6.1.2 顾客6.1.3 店内最受欢迎的几款桌游6.1.4 门店的价格6.2福州路桌游吧SWOT分析6.3桌游吧营销策略建议7.总结7.1论文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展望7.2论文的局限7. 日程安排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日期备注1 毕业论文动员、确定指导教师2010年10月12日2 毕业论文选题确定2010年11月3 完成毕业论文计划书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0月27日4 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外文翻译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2月13日5 文献综述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2月13日6 写作大纲撰写与修改2010年10月27日-2010年12月13日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10年12月14日8 毕业论文初稿写作2010年12月15日-2011年4月11日9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2011年4月12日10 毕业论文送指导教师初审2011年4月12日-2011年4月17日11 毕业论文修改、定稿2011年4月20日-2011年5月9日12 毕业论文打印与装订、提交,论文答辩小组组建2011年5月10日-2011年5月16日13 评阅教师交换评阅2011年5月17日-2011年5月23日14 毕业论文答辩2011年5月24日8.参考文献[1] 马惠娣,王国政。
休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了望,2000,(34):40 -41。
[2] 李斯家。
休闲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羊城晚报,2004-01-22(8)。
[3] 邓崇清。
简论休闲与休闲消费。
改革与战略,2000(5):1-7。
[4] [美]克里斯蒂·格鲁诺斯著,吴晓云,冯伟雄译.服务市场营销管理。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5] Regan W. J. The service revolu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1963(27): 32—36.[6] Judd,C.Robert.The Case for Redefining Serv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64(1): 58—59.[7] Bessom R. M. Unique Aspects of Marketing of Services. Arizona Business Bulletin, 1973: 23-27.[8] Kotler P.and P.N.Bloom.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ervice.FT Prentice-Hall, 2002: 147.[9] Gronroos,C. Servi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A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pproach. Chichester England, 2000.[10] 亚当·斯密。
国名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
商务印书馆,1997:30。
[11] 韦福祥。
服务质量评价与管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
[12] 沈晨仕。
传统茶馆的现代内涵挖掘。
北方经贸,2007(11):52-55。
[13] 刘华。
茶馆营销中的体验促销技巧。
企业活力,2007(3):38-39。
[14] 陈素静,刘浩。
当代茶馆,2005:11-15。
[15] 张爱卿。
论人类行为的动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73[16] 张玉平。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运用及其局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17] [美]Chris Harris, Brian H. Kleiner. Motivational Practices at America's Best Managed Companies. Management Research News 2003, 16(9-10).[18] 唐燕、郑子健。
行为的动机系统管初探。
社会心理科学。
2007,22(5-6):536[19] 许波。
进化心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0] [美]M.Englund, A.K. Levy,Hyson, D.M.Hyson , L.A. Sroufe. Adolescent social competences: Effectiveness in a group settting. Child Development, 2000.[21] [美]拉塞尔·伊·埃姆斯、卡罗尔·埃姆斯。
学生动机研究。
重庆出版社,1990。
[22] [美]Bandura,A. Self-Regulation of Motivation Through Anticipatory and Self-Reactive Mechanisms.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1990(3):100-103.[23] 蒋京川,郭永玉。
动机的目标理论。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35-641。
[24] 王华,王光荣。
目标设置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其实。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3):35-38。
[25] 孟绍兰。
情绪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