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平时期军人的价值
大家知道,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国家和阶级存在,军队就有存在的价值。
战争年代,军人扛枪打仗,流血牺牲,为的是和平;和平时期军队守边御敌保国安民,追求的是国家安全效益。
对于我们这支无产阶级军队来说,其地位作用和价值,毛泽东同志用“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句话,作了十分透彻的说明。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
”这就从根本大法上明确了我军的职能。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站在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高度,将我军历史使命科学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这就是: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都充分肯定了新时期军队和军人的巨大价值。
既然军队和军人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党、国家和人民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什么少数官兵还会产生军队不重要、“军人贬值”、“当兵吃亏”等模糊认识呢?是因为,长期的和平建设、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也给军队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同志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在心理上有失落感,在认识上有“误区”。
因此,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军队的地位和军人的价值,
增强军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必须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统一思想:
一、不能因为现在不打仗,就认为军队的地位下降了。
有的同志认为,军人是战争的宠儿,现在不打仗,军队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了,军人的价值降低了,言下之意是和平时期军人没多少价值。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首先,我们要看到,今天的和平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哪个国家,什么人恩赐的,而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军人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尚武、崇武、精武,默默地牺牲奉献换来的。
因为当今世界,实力最有发言权,和平要靠强大的国防实力、军事实力来维系。
军队和军人的价值,既表现在战争时期能够打赢战争,也表现在和平时期具有威慑力量,发挥遏制战争的作用。
古人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讲的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来威慑敌人,阻止战争的发生。
我们不妨认真的想一想,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一些弱小国家耀武扬威,肆意进行武装干涉,如美国近几年出兵巴拿马、索马里、海湾地区、科索沃地区,而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却不敢冒然行事、轻举妄动呢?一个中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的人民军队的存在,这是使侵略者望而却步的一种威慑力量。
铁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今天的和平,需要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来捍卫,同样也离不开一支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和许许多多志在军营、保国为民的忠诚卫士。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当今社会,虽然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但战争的危险还未消除,局部战争和民族、宗教纷争等仍然不断,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很不安宁的国际环境中,“化剑为犁”的时代还是遥远的未来。
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国际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
总的来说,当前的国际形势对我们有利,但我国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千方百计的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利用台湾、西藏、人权、宗教、军控、贸易等问题对我施加压力,不断制造麻烦,牵制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比好如台湾岛内出现了严重的分离倾向,南沙群岛国际化的危险在增大,中美撞机事件等等。
作为军人,我们应从中得到启发和惊醒,居安思危,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增强忧患意识,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
可见,那种认为现在不打仗了,军队的地位下降了的认识,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根本站不脚的。
二、不能因为社会上少数人不尊重军人,就认为“军人贬值”。
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社会上有一些人对“无兵不安”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国防观念淡化。
比如,有的瞧不起军人,甚至对军人冷嘲热讽;有的军人到地方办事比较难,专业退伍安置、家属就业、住房等问题得不到
合理解决,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对军人不尊重的只是社会上的少数人,不能代表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态度。
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军队建设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支持。
比如国家现在尽管还不富裕,财政比较困难,但每年拨给军队的国防费逐年增加,使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国家在对军人的待遇、优抚和专业退伍安置等方面,先后制定了许多法规和政策。
从2006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已经连续三次提高军人工资,士兵的军贴和伙食费也不断得到增加。
三、不能因为暂时失去某些个人利益,就认为“当兵吃亏”。
不可否认,军人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职业,必然要比其它社会成员作出更多的牺牲和奉献。
这种奉献,表现为战时要流血牺牲,平时要失去一些个人利益。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当兵意味着要远离繁华的都市,而甘愿戍守边关,以苦为乐;意味着要失去发财致富的机会,而甘愿后天下之富而富;意味着要失去与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而甘愿与钢枪为友、与星辰作伴;意味着要放弃个人的某些兴趣爱好,而甘愿去专研在一些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军事技术;意味着要放弃舒适的生活,而甘愿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意味着要割舍某些个人的自由,而甘愿在集体生活中接受严格的纪律约束等等。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得
出“当兵吃亏”的结论。
一方面,当兵保卫祖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想一想,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在为祖国为人民尽义务时,不也在享用他人为我们尽义务的成果吗?假如我们一生能活75年,当兵为他人尽2—5年义务,他人则要为我们尽65年的义务。
正是在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环境中,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我们伟大祖国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人民才能和平幸福地生活。
因此我们作为卫国安民的一个“中转站”,有责任、有义务愉快地接过前辈交来的“接力棒”,并有力的传给“下一代”。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在为社会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人生宝贵的财富。
众所周知军营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人才辈出的大学校。
我们从迈进军营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就已经站在了一条宽阔的成才起跑线上,可以说,我们当兵尽义务的过程,也是锻炼成才的过程
可能有的战友会说:在服役期间,既没入党、当骨干、转士官,也没有立功受奖当模范,这几年兵不白当了吗?不能这样看,因为财富有有形和无形之分,从某种意义讲,无形的财富更能影响人的一生。
仅仅是通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培养和锻造的军人的特有素质,就使我们受益匪浅,收益终生。
军人特有的素质,起码有五个方面:即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精湛的军事技术、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些素质,不仅仅是保卫祖国所需要的也是我
们退伍转业到地方后创业成长的无价之宝、参与社会竞争的极大优势,也是我们立身做人的本钱。
比如,被誉为“南国利剑”的广州军区某特种作战大队,多年来坚持引导战士在教育训练中成才。
1995年以来,退伍军人中先后有400多人被地方招工招干,其中242名直接转干。
我们还有许多战友,退伍不久变成为率先致富的新型生产者,成了农村基层干部,成了乡镇企业的骨干,成了普及科技知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带头人。
可见军旅生活不但没有吃亏,而且是花钱难买、收益终生的一段重要经历。
我们每个同志,都应珍惜在部队生活的宝贵时光,以坚实的脚步,度过充实而丰富的军旅生涯。
这样,当我们有朝一日回首往事的时候,就能为“生命里有了一段当兵的历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