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年12月27日来源:陕西煤炭建设为了明确目标,加快发展,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编制《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总结分析公司发展状况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公司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为了明确目标,加快发展,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编制《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总结分析公司发展状况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公司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推进、产品升级,强化管理、保障安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公司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以煤炭生产为基础,突出发挥煤炭产业优势,实现煤炭增量;以培育煤化工产业为主导,延伸产业链,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促进产品升级;以打造品牌为抓手,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项目建设为保障,实现跨越发展;以强化安全管理为基础,实现安全生产;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打造一流现代企业。
为实现公司“煤炭做大、化工做强、机械做精、水泥做优、跨越发展、强企富民”的发展目标,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科学管理制度,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淘汰落后生产力,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安全综合治理,关注民生,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公司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一五”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是公司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公司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实施有力措施,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使企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五年来,公司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职工生活明显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煤炭生产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公司煤炭产量达到6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0070万元,完成利润30812万元,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62以内,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采掘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呈现了产销两旺、利润增加、收入提高、安全可靠的良好态势。
转型基础已经奠定。
“十一五”期间,公司重点抓了转型项目的争取工作。
先后实施了华山公司水泥技改项目、管件设备厂迁厂扩建项目,落实了纳林河煤炭及煤化工项目。
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和落地,为公司快速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职工收入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公司在岗职工收入年平均增长29.2%,“十一五”末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
棚户区改造成绩卓著。
“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棚户区改造资金11500万元,建设住宅9.5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8平方米,职工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新发展。
通过积极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加大投入,使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成绩来之不易,后续仍须努力。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陕煤建司正在以奋发向上的姿态,迎接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
二、公司面临的形势(一)有利条件1、“十二五”公司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期。
内蒙古纳林河煤炭及煤化工项目的开工建设,管件设备厂迁厂扩建项目的建成投产,华山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确定,将使公司稳步跨入大型企业的行列。
2、内蒙古纳林河项目的建设投产,将彻底扭转公司主业不明,规模不大,发展后劲不足的被动局面。
使公司调整、转型、提高的发展战略实现突破性进展。
3、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公司丰富的煤炭生产、机械制造、水泥生产的从业经验,良好的建制技术队伍,有利于煤炭生产、机械制造、水泥生产产业的高效、科学发展。
(二)不利因素1、随着重点项目的实施,人才资源匮乏的矛盾日显突出,不仅需要吸纳和引进工程技术、经营管理高素质人才,还要解决技术工人的教育和培养。
2、煤化工项目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发展模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技术规范、工艺把握、人员培训都需要系统学习,全面掌握。
3、现有煤炭生产单位的保有储量,不足以支撑企业长期发展,应在发掘保有储量的同时,谋划长远发展的途径。
三、发展目标按照夯实煤炭生产基础,培育煤化工主导能力,提升机械制造和水泥生产水平,打造一流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确定“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是:(一)总体目标煤炭做大、化工做强、机械做精、水泥做优、跨越发展、强企富民。
(二)具体目标到2015年末实现“16112”发展目标,即:煤炭产量1000万吨以上;化工产品6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20亿元以上。
四、重点项目(一)内蒙古纳林河煤炭及煤化工项目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纳林河化工项目园区,项目对600万吨原煤热解后生产60万吨煤焦油加氢、16亿立方米煤制合成气的焦炉煤气、20万吨乙二醇煤化工产品和为该项目配置的年产1000万吨煤矿。
——煤炭项目2011年至2013年为项目建设期, 2015年为项目达产期,实现年10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
——煤化工项目2011年至2013年为项目建设期,2014年至2015年为项目达产期。
(二)管件设备厂迁厂扩建项目该项目位于铜川新区南部工业园区。
占地面积230.4亩,项目总投资2.44亿元。
2010年2月开工建设,建设期为14个月,设计能力为年产4万吨机械设备,年产值10亿元。
2011年4月底竣工投产。
2011年实现机械制造产量6000吨。
2013年实现机械制造产量2万吨。
2015年实现机械制造产量4万吨。
(三)华山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该项目位于铜川市耀州区,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底建成投产,2014年达产达效。
(四)棚户区改造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公司棚户区改造任务。
规划建设面积53.86万平方米,其中老区14.86万平方米,新区39万平方米。
2010年结转开工面积5.99万平方米;2011年开工面积2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99万平方米;2012年开工面积19.2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2013年竣工面积19.28万平方米。
五、保障措施(一)人才资源保障1、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优化人才资源开发环境,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健全人才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培养和吸引高级创新型人才。
2、煤炭、煤化工、机械制造、水泥生产工艺复杂,基础技术要求严格,特别要加强技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十二五”期间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有大幅提高,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可持续发展保障现有煤炭生产单位,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拓宽发展思路;以整合周边资源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探索合作方式,发挥凝聚优势,突破制约难题,为煤炭生产单位长期发展提供保障,为纳林河项目建设提供支撑。
(二)管理保障1、加强项目的制度化管理,促进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各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相应且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落实实施责任。
以激励机制为动力调动工作积极性,以约束机制为鞭策推动工作开展。
2、重视项目的过程管理,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把管理工作渗透到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的全过程之中。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运营调控能力,实现项目实施和生产经营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目标相统一,上下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分级授权、信息反馈、监督考核和调整控制体系。
4、开展行业对标活动,以行业内先进指标为标杆,保持先进,缩小差距,提高竞争,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科技创新保障1、科技创新要与科学规划、技术进步、产品开发、资本投入和市场营销相一致。
2、科技创新要实施人才带动战略,通过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3、科技创新要在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造上下功夫,抢占产业制高点。
4、科技创新要和市场营销相结合,建立规范的营销团队,将产品成果转化为企业效益。
5、科技创新要以资本投入为保障,资本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推进企业总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四)安全保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装备水平,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
(五)社区管理保障1、建立住房建设与公司发展相协调,与职工住房需求相适应,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
2、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住宅建设进度,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到“十二五”中后期基本消除棚户区,实现职工家庭户均一套住房的总体目标。
3、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促进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
4、制定合理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使社区管理向规范化、社会化管理过度,“十二五”末社区形成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全面实现经费型到经营型的转变。
(六)文化建设保障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诚信为根本,提炼公司核心价值观,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宣传模式,不断提高公司网页、报纸、画册等宣传形式的质量,扩大公司影响力。
尤其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的感召力。
3、完善职工行为准则,制定职工行为规范。
努力打造思想觉悟高,技术业务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一流职工队伍。
4、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理念,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管理轨道,做到同布置、同实施、同检查、同落实。
六、规划实施(一)健全规划体系健全规划体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认真组织编制煤炭生产、煤化工生产、机械制造、水泥生产、社区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认真组织编制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资产经营、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方案,逐一落实《规划》目标。
(二)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规范规划实施。
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做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将规划各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形成互动实施机制。
围绕《规划》目标和战略重点,结合年度经营情况,科学制定年度目标和战略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努力达到经济运行与规划目标的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