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儿童需要早期阅读

为什么儿童需要早期阅读

目录◇尽早阅读就是一切◇教育误区:忽视阅读的价值◇识字并非早期阅读教育的主要目的◇当前中国儿童阅读能力的反思◇早期阅读:见解与主张◇尽早阅读就是一切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的生命的起跑线,是人的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中,通过对千名儿童的追踪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则4岁时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的9年中获得的。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标明,儿童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

这两项构成了一些儿童的主要学习障碍,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

在欧美发达国家孩子们的早期阅读得到了早期教育专家的首肯。

从国际上看,美国五十年代开始早期阅读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综合而言,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主要包括:v 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v 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v 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v 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v 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人们常会感到不惑:孩子不识字,怎能阅读呢?其实,婴幼儿阅读与学龄阶段的阅读大有区别。

那么,什么是早期阅读呢?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

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等等。

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该是终生养成性的教育,阅读是将要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活动,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国家的家庭和教育者接受,而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也非常重要,因为婴幼儿的特点不能独立阅读,怎样保持轻松愉快的让孩子接受阅读,家长怎样参与,幼儿园怎样配合?这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的焦点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Holdaway等人在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充分考察影响读写能力获得的有关因素后认为,儿童的阅读学习过程,就是基于已有的口语经验,建立字形与语音之间联系的过程,通过语音的中介作用,得到语义。

只要方法得当,成年人与儿童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获得阅读理解所必需的解码技能,扩大书面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儿童的阅读学习。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教育方法,即我们后面将要介绍的分享阅读法(shared book reading)。

◇教育误区:忽视阅读的价值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培养阅读习惯-- 他们以后会遭遇到读写的困难,且困难之高,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

--史蒂芬·克拉克,《阅读的力量》作者“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如果忽视孩子掌握语言的意义,我们就失去了对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基本侧面的认识。

如果我们把学龄前时期仅仅看作是身体和情感的发展时期,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语言之谜呢?” ——(美)阅读问题专家乔治·史蒂文斯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

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苏霍姆林斯基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

我们的孩子至今还有很多人由于阅读能力弱,导致产生学习的困扰。

以今日学校的教育方法,要培养孩子快乐地阅读教科书的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唯有在幼儿期就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上面的问题。

——(日)石井勋博士听说读写要从最小年龄起得到发展,不仅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思维的发展。

——(法)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科思3岁就能轻松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进入小学以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深,而且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

若把孩子本来所具备的能力放任不管,则其能力就无法被开发出来,这样的孩子非常可怜,而双亲也犯下很大错误。

——七田真《0岁教育的奥秘》阅读是孩子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

有关资料证明,早慧儿童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

较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迅速、阅读兴趣和能力高,知道的东西多,个性发展较好,在学习上容易成功,比较容易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

早期阅读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 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 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 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阅读将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

让年幼的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并不在于让他在阅读中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让他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为今后的正式阅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以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

就早期阅读对儿童终身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而言,说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毫不过分的。

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

美国阅读问题专家乔治·史蒂文斯说“如果忽视孩子掌握语言的意义,我们就失去了对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基本侧面的认识。

如果我们把学龄前时期仅仅看作是身体和情感的发展时期,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语言之谜呢?正是这种对语言能力发展的忽视和对情感发展的过分强调,决定了过去40年教育理论的主调。

”“在3-6岁之间,所有正常的幼儿没有明显的努力,也不需要正式的帮助,就完成了对符号系统的掌握;而我们的教育理论家却认为这些孩子只能用手指画画和玩音乐游戏。

由于未能理解幼儿发育的智力方面,教育理论家不自觉地阻碍了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进步。

由于未能意识到幼儿具有寻求知识的动力和能力,教育家们也延误了新的改进了的教育方法的发展。

”“这种教育哲学危害最大的后果,就是认为对幼儿不该教授阅读这一观点。

在所有教育院校里,都在宣扬这一概念,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这是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

”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芝加哥大学校长乔治·W·比德尔博士指出“我们的教育体系错过了大好时机,因为人们忽视了孩子发展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我们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是我们没有倾听,我认为我们必须倾听孩子们的要求,这是至关重要的。

”“幼年学习意味着你必须努力去理解你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的动力,它来源于孩子大脑在发育中感觉刺激和满意的学习经历的急切需要。

这种理解就如同你理解和满足孩子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一样。

”◇识字并非早期阅读教育的主要目的国内一些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心理学专家对我国儿童日渐削弱的阅读能力表示担忧。

他们纷纷潜心研究各种儿童识字法或儿童早期阅读法。

近年来,二十多种儿童识字教学法涌现出来,“幼儿听读游戏识字”、“幼儿联想识字教学”、“三步阅读识字法”、“康氏幼儿快速识读法”、“幼儿园揉和识字教学”等。

阅读以文字为基础,因此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阅读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做提前开始的对婴幼儿进行的识字教育。

单纯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非但不能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反而会扼杀儿童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首先,单纯的读写教学片面强调成人通过预定的程序有系统地将各种基本的读写知识和技巧逐步渐进的教给儿童,并让儿童重复练习这些技巧。

其次,识字教育所运用的材料大多是单个的汉字,或一些形近字、形似字累积而成的顺口溜。

这种语言材料脱离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容易被孩子看作不真实的、和自己生活不相关的语言,很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再次,很多识字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视单字为学习读写的主要单位,直接教读写技巧,这种技巧取向的教学法错置了幼儿语言学习的焦点,而忽视了意义的沟通。

这使得语言教育成为教认字、写字或进行机械式的人工化、编序化的读写技巧训练。

第四,很多识字教学的课程由于教学目标本身的限制,使得识字教学很难和幼儿园各大领域的活动相互融合,其整合性、开放性、兼容性较差。

从最终效果上讲,很多识字教学追求的是识字量的大小。

而汉字作为交流的工具,作为阅读工具的作用孩子们通过识字教学却远远没有体验到。

◇当前中国儿童阅读能力的反思家长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是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最主要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舒华教授在满足了儿童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进一步的享乐型消费后,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开始普遍关注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

中国已经形成了重视阅读的精神土壤。

一方面,家长们投资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日渐增多;但另一方面这些投入又大多带有盲目冲动的色彩。

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诸多的误区,由此产生了普遍的焦虑心态。

中国还缺乏一套针对幼儿阅读教育的专业、权威和系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国儿童在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时,存在着非常多的缺憾和不足。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1)对儿童阅读发展阶段的认识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和起始年龄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很多家长把阅读和识字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2)片面的定义早期阅读: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阅读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

相关调查显示:83%的家长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简单的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

社会上种种填鸭式的识字教学法(目前全国共有二十多种)机械地教会儿童认字,但是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相伴随的写作能力却受到了压抑。

(3)过分功利性的目标设计: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

忽略了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早期阅读的价值所在。

让低幼儿童大量阅读知识性、文学性内容,对他们的成长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2/缺乏优秀的阅读材料目前,少儿读物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的热点,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但就现在的读本来看存在着很多问题:(1) 儿童读物创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