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课型】:新知探索课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能力: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难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课前延伸】
自主预习教材P84-P87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1)查一查:从2001年至2009年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分别是什么?(三个以上)
(2)想一想:为什么数个主题中都提到了宪法呢?
(3)建国近50年来,我国共制定了哪几部宪法?现行宪法是哪一部?
(4)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由哪几部分构成?
(5)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任务、根本制度做了怎样的规定?
(6)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7) 保持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什么意义?
(8)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为什么比普通法律更严格?表现在哪里?
【小结】: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效力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环节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初步感悟.
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请问谜底是什么?
(生齐答:宪法)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宪法,了解宪法。
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对预习案中的问题进行整理,组内交流,找出疑难。
)
环节三、合作探究解难释疑
(学习指导:师生互动,组间交流,解决自学中个人和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
探究一:判断分析:宪法=刑法+教育法+环境保护法+········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回答。
)
师点拨:这个不等式不成立。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制定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但是,诸多普通法律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宪法。
(学生讨论交流,组代表回答)
师精讲点拨: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
本利益。
环节四、收获平台
学生谈收获和困惑,师归纳总结
(学生对照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
)
环节五:当堂训练 (严格按照解题步骤作答,注意格式规范与卷面美观)
(找4名同学上黑板做,一、二大题分别由2人做;其他同学做在学案上)
一、单项选择题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
下列内容由
宪法规定的是 (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③人民
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这句话说明了 ( )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③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④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如果把我国的所有法律比作一支由众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乐队的指
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这段话表明 ( )
A.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问题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证宪法贯彻实施,这是因为宪法是()
①我国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实的法律保障④规定国家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法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
材料二:我国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物权法等法律中都写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或“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
材料三:宪法的制定,有国家成立专门起草委员会,它的通过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普通法律只按一般程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表明了宪法的什么特点?
(2)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主完成以后,同桌交流,相互批阅;两名同学上黑板批阅)
师释疑解惑:选择题2应选D,因为“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强调的是宪法的地位,而②指的是宪法的内容,故选D。
【学习感悟】
我的进步:
还有什么困惑或问题:
我还希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反思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项目,主要介绍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法律本质和宪法的构成,让学生对宪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分别从宪法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介绍了宪法的特殊性。
在讲授“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一节内容时,我采用了“新课导入初步感悟”、“自主探究全面理解”、“知识整合系统小结”、“夯实基础及时反馈”、“畅所欲言谈收获”等几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生动有趣,体现出了“差异教学”,使课堂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在分析学情时,我发现学生对宪法知识了解有限,而这些知识理论性又较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若由教师泛泛讲授,那课堂将会是枯燥与沉闷的。
因此,通过组织适当活动、设置情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认识到了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发挥着它的作用。
探究“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时,通过一个“法律体系金字塔”让学生形象而又直观地看到了宪法的地位最高,从而避免了单纯地说教。
学习过程中首先重点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分三个探究活动:(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我通过召开“法律家族会”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根据自己了解的有关法律的知识,由宪法及义务教育法、刑法、诉讼法等普通法律,分别谈谈作为法律自己主要任务是什么,老师及时做出引导,这样学生自然就得出了“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的结论。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用了茁壮的“一棵树”来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是“母”“子”的关系,非常逼真,学生很感兴趣。
由“法律体系金字塔”再次说明宪法的最高地位决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重点把握课本上的“相关链接”,另外又让学生了解了一些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资料和图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更为严格”的含义。
最后趁热打铁共同感悟“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生说得很好,热情高涨,效果非常好。
在突破难点时,我直接运用了两个有说服力的材料,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明确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两个表现。
学生通过这种参与问题的分析与交流讨论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深刻地了解了宪法的地位与重要性。
教无定法,通过不断尝试,我深切的感受到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完善与提高,促进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经。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作好适应并参与未来生活的心理准备,无疑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