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光与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光与影》教学设计

《光与影》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影子游戏”、“寻找光的传播路线”、“制作小孔成像盒”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研究光时,学生一开始便会质疑:光从何而来?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动机,以认识光源作为本课的导入,提出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上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学生从“影子游戏”开始,观察影子产生过程,设计实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物体的影子产生的秘密是什么?将探究引向深入,教材用插图启发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寻找光的传播路线”,解释影子产生的现象。

最后用《墨经》里小孔成像科技史引领学生完成一个“制作小孔成像盒”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

本课教材按“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实验→结论→交流→应用”的结构来组织教材,能力训练重点是实验和实验描述的能力,重点活动是“影子游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但他们对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的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

2.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3.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和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
1.能够设计并完成实验,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2.能够制作小孔成像盒。

3.小组成员能够团结协作。

教学准备
不同的光源卡片、投影机、手电筒或激光笔、纸箱或鞋盒(暗箱)、蜡烛、动物轮廓厚纸片,蚊香、半透明纸、胶水、相关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1.讲述: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但射入眼睛的光,有的是物体自己发出的,有的是别的物体发出的光照到该物体上后的反射光。

2.区分物体哪些能自己发光,哪些不会自己发光。

3.认识光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二、活动:影子游戏
1.过渡:光照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让我们从游戏开始研究吧!
2.学生猜谜: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影子)。

3.在阳光或投影机灯光下做各种影子游戏,边做边问:灯光(阳光)下的影子像什么?是什么照出来的影子?
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皮影戏。

布置任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表演自己的皮影戏。

5.游戏完毕,教师让学生思考:在影子游戏中,影子产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影子的长短、形状、清晰程度等与哪些因素有关?……
6.教师组织学生用实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让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三幅图,选用合适的器材:光源、挡光物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景墙等。

(2)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各自的设计。

(4)学生实验。

(5)汇报与交流。

(提醒学生说出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影子产生的过程。


三、拓展
课后研究影子的大小、形状、方位等与光源、挡光物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复习:什么是光源?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过渡: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2.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出猜想依据)
3.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纸管、塑料软管或弯管、激光笔、盛满水的玻璃水槽等)启发学生。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设计。

明确:提醒学生不要将硬卡片纸上的小圆孔扎得太大,可以拿一根毛衣针或用一根较长的直铁丝从三个圆孔中穿过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学生用玻璃水槽里的水来观察光沿什么路线传播时,让学生想一想增加观察效果的办法(如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粉质颜料,把实验室窗帘拉上等);如果有的学生用激光笔做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纸记录下光在平滑的桌面上的传播路线,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按操作规则实验。

4.学生实验。

5.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

6.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学生解释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的关系。

8.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三、制作小孔成像盒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盒制作步骤。

教师补充其他制作方法。

4.学生动手制作。

5.展示、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解释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在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科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总结规律。

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规律,将科学规律的探索学习与生活,实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只有老师充分的尊重学生,不把自我意识强加于学生,学生独立的思维就会放出火花来。

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不是开大炮打蚊子,也不是坐飞机上太空,它仅仅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就会使师生的“心”交融。

教师不但要预设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要提前备学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同时对于课堂生成要灵敏应对,不能自乱阵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