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5锻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业5锻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何谓塑性变形(不可逆的变形)?塑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晶内滑移的基础上,晶粒间产生了相互转动和滑动)
2•什么叫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加工硬化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如何?(强硬度增加,塑韧性下降)
3•何谓锻造比?(表示金属变形程度的参数)说明锻造比对于金属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4. 纤维组织是如何形成的?(随塑性变形量增加,原来的等轴晶沿变形方向逐渐伸长,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被拉成纤维状,再结晶后成为细小等轴晶,这种组织称为纤维组织)它对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各向异性)能否消除纤维组织?(不能)
5. 评价金属可锻性好坏的指标是什么?(塑性和流变应力)影响可锻性的因素是什么?
6名词解释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破碎的晶粒重新转变为无畸变的等轴晶粒的过程重结晶即同素异晶转变
7.板料冲压有哪些特点?.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制品重量轻、刚度和强度高.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形状可十分复杂;•操作方便,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但冲模的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冷冲压只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二、填空
1. 金属材料的冷热变形是以再结晶—温度为界限的。

2. 金属材料在冷变形下会发生_____________ 加工硬化______ 现象,强硬度增加,
塑韧性下降。

3. 在热变形中金属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但往往加工硬化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被再结晶过程所消除。

4. 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常由变形抗力_____ 和—两个指标综合衡量,可锻性决定于
5.压力加工的主要生产方法有自由锻模锻冲压轧制拉拔挤压金属的性质及变形条件条件两个因素。

六种。

6. 板料冲压工序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7. 冲裁工序中,冲下部分为工件(成品),周边为废料时称为落料工序,相反时称为
冲孔工序。

8. 拉深系数m是指拉深后的工件直径与拉深前坯料直径的比值。

m值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在多次拉深中,因考虑材料产生加工硬化,往往要插入中间再结晶退火_工序。

1 0 .合理利用纤维组织应遵守两个基本原则,纤维方向应与零件轮廓相符合而不被切断;使零件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与纤维方向一致,最大_切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

11.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实质是晶内的滑移。

12. 拉深时,可能产生拉穿_______ 和___________两种缺陷。

13. 板料弯曲时,如果弯曲圆角半径过小,会出现弯裂。

1 4.板料冲压中的落料工序和拉伸工序的上、下模形状相似。

但由于凸凹模间隙不同和凸凹模的圆角半径不同这两种因素,使之获得截然不同的工
艺效果。

15. 一般在多次拉深中,应安排再结晶退火工序。

以改善由于冷变形而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否则,则易产生拉穿和起皱。

16. 板料弯曲时,其纤维方向应与弯曲线垂直,否则易发生弯裂。

17. 常用自由锻设备为鈕锤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 。

18. 常用冲压设备为剪床________ 及冲床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纤维组织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呈现方向性,沿纤维方向_____________ ,垂直于纤维方向()。

A •抗拉强度最高
B •抗剪强度最高
C.疲劳强度最高 D •屈服强度最高
2.为了简化锻件,将小孔、凹档、小台阶等不予锻出而添加的那部分金属,称为()。

A •余量
B •收缩量
C •敷料
D •料头
3.对于带通孔模锻件,模锻时不可能冲穿。

终锻后孔内留下一薄层金属,称为()。

A •飞边
B •毛刺
C •冲孔料芯
D •冲孔连皮
4.终锻模膛形状与锻件相适应,但尺寸比锻件放大了一个()。

A .冷却收缩量
B .加工余量C.氧化皮量D.飞边量
5.锻模沿分模面设置飞边槽,主要作用是()。

A .便于取出锻件
B .便于金属充满模膛和排出多余金属
C.节约材料 D .节约能量
6.碳素钢之所以可以锻造,是由于它在高温时处于塑性好,变形抗力小的()组织。

A .铁素体B.珠光体 C .奥氏体 D .渗碳体
7.硬币的制造方法为()。

A .砂型铸造B.模锻C.切削加工D.冲压
8.凡具有一定塑性的金属才能用压力加工方法成形,得到所需要的产品。

如()就不能采用压力加工方法成形。

A .灰铸铁
B .低碳钢C.铝合金 D .铜合金
9.某种合金的塑性较低,但又要用压力加工方法成形。

此时,以选用()方法的成形效果最好。

A.轧制 B .挤压C.拉拔 D .自由锻造
10.用直径6.5mm的Q235线材制成直径2mm的钢丝,需要多次冷拔,为使冷拔能顺利进行,通常应()。

A .增加润滑B.使用有利于变形的模具
C.进行工序间再结晶退火 D .降低变形速度
11.对同一种金属用不同方式进行压力加工,其中()时,变形抗力最大。

A .自由锻造B.轧制C.拉拔D.挤压
12.有一批大型锻件,因晶粒粗大,不符合质量要求。

经技术人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A .始锻温度过高
B .终锻温度过高
C.始锻温度过低 D .终锻温度过低
13.用钢锭锻造锻件,为了能够充分打碎铸态晶粒,获得优良的机械性能,
其锻造比应选()。

A. 1~1.2
B. 1.2~1.5
C. 1.5~2.0
D. 2.0~5.0
14.用下列方法生产钢齿轮时,使用寿命最长,强度最好的为()。

A .精密铸造齿轮B.利用厚板切削的齿轮
C.模锻的齿轮 D .利用圆钢经镦粗后加工的齿轮。

15.45钢加热后,锻造时呈块状碎裂,完全丧失了可锻性。

这是由()引
起的。

A .过热
B .过烧C.热应力 D .氧化E.脱碳
锻造车间制坯,选用的设备应该是()
16.某厂一台空气压缩机中重6kg的曲轴断裂了,因买不到配件,自行制造。

A •空气锤
B •摩擦压力机
C.平锻机 D •蒸汽一空气模锻锤
17.辙粗、拔长、冲孔工序部属于()
A •精整工序
B •辅助工序
C •基本工序
18.大批量生产外径为50mm、内径为25mm、厚为2mm的垫圈。

为保证孔与外圆的同轴度应选用()。

A •简单模
B •连续模
C •复合模
四、填表
五、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
VI.金属塑性变形时只产生形状的变化,基本上不发生体积的变化。

()X
2.塑性是金属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随压力加工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
V 3.冷拔可以提高产品的强度和表面质量。

()
X 4.金属经热锻并冷却后,锻件内部的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并产生碎晶。

若对该锻件进行再结晶退火,便获得细晶组织。

()
V 5.只有经过冷变形的钢,才会在加热时产生回复与再结晶。

没有经过冷
变形的钢,即使把它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也不会产生再结晶。

()X 6.金属的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大、金属可锻性越好。

反之则差。

()V7.以钢锭为坯料时,选择锻造比是十分重要的;若以轧材(如圆钢)为坯料,选择锻造比则意义不大。

()
8X.某批锻件经检查。

发现由于纤维组织分布不合理而不能应用。

若对这批锻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以使锻件重新得到应用。

()
V 9.合金钢及部分铜、铝合金塑性较差。

为了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可采用降低变形速度或在三向压力下变形等措施。

()
X 10. 15钢、40钢、T8钢相比,40钢可锻性最好。

()
VII.自由锻是单件、小批生产锻件最经济的方法,也是生产重型、大型锻
件的唯一方法。

因此,自由锻在重型机械制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X 12.绘制自由锻锻件图时,应考虑在零件图上增加敷料、加工余量和锻件
公差、也就是说.在零件的所有表面上.都应该给出加工余量和锻件公差。

()V13.自由锻冲孔前,通常需要镦粗,以使冲孔面平整和减少冲孔深度。

()
V14.胎模锻一般采用自由锻方法制坯、然后再用胎模成形。

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兼有自由锻及模锻的特点。

()
六、问答题
1.可锻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规律如何?
(一)金属本质
1)化学成分
钢的含碳量高,合金元素的含量高,可锻性下降
2)组织结构:
纯金属,单相固溶体好;细晶,少夹杂,强化相弥散分布,可锻性好
(二)变形条件
1)变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形温度越高,可锻性越好
* 鳞盘
2)变形速S T力
3)应力状态:三向应力中,拉应力个数越多,金属的塑性越低,变形
抗力越小;
三向应力中,压应力个数越多,金属的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大。

2.同是45钢,为什么锻件比铸件机械性能高?
锻造压和了气孔缩松裂纹、细化了晶粒、均匀了成分,减轻了偏析。

七、图3—3为自由锻毛坯,请改动其结构不合理之处,使其符合自由锻结构工艺性。

图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