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关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推广应用,农业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农业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
但是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一直比较缓慢。
为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简单分析发展特点和现状,探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发展影响因素,指出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自然条件限制、政策鼓励强度不够以及劳动力因素等,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希望能够为推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基础建设;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物资技术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加迅速,承担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
统计资料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52%。
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多种问题,丘陵地区占到我国面积的2/3,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长期以来,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一直不快,仍然以传统人、蓄力为主,导致机械化发展极度不平衡,影响农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和对策。
1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和现状随着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不断增大,丘陵地区劳动力也会逐渐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成为必然。
农业机械化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促进农业高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我国丘陵地区较多的省份主要包括广西、浙江、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青海等,耕地面积占到全部耕地面积的48%,到2008年,除了部分地区之外,东南、西南等地区受到地域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机械化发展,部分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刚刚起步,在未来的实践中,还需要攻克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难题,重点研究经济作物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黑龙江是典型地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经达到60%,其中黑龙江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很多农户也购买了大型农机设备。
在华北平原,以河南省为例,2014年,河南省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6.3%,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开始全面推广使用拖拉机、玉米收割机等。
丘陵区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薄弱区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四川省简阳市为例,简阳市以山地、丘陵为主,从2006年开始积极推进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近几年在简阳市实施农机化示范建设工程,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面积近666.67hm2,简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一定发展,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截止2015年底简阳市农机总动力61.7万kw,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只有37.84%。
因此说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困难,因为地块面积小、田型不规整、分散性大,道路条件差;丘陵地区收入比较低,购买机械化设备能力也十分有限,最重要的需是农民接受新型农机具、新型生产方式,要从思想、思维上的跟本转变。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面临很大机遇。
当前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很大空间。
农村不少人开始采用承包或者租赁的方式,将土地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和经营,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以某乡镇为例,农村人口近3万人,其中绝大部分的年青人和中年人都在外打工或者本地从事旅游业,留守务农人数本身很少,而且多数是老幼妇孺,很多田地已经无人耕种。
农村不少技术骨干,开始大量租种土地,土地统一耕种逐渐得到实现。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有很大的使用空间。
近些年丘陵地区加强示范推广,有群众基础,多年来,农村机械管理部门一直积极引进更新机械,现场操作和演示,加强推广使用,丘陵地区小型农业机械得到推广。
国家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逐年增大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结合本地实际采用贴补政策,农民对购买先进的适宜自己生产的农机投入不断加大,经营农机的热情也大大提高,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孕育而生。
2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50%,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成为限制农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2.1 自然条件在平原地区,耕地落差小,耕地虽然也被分为不同的模块,但是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不会影响机械化耕作。
但是丘陵地区而言,耕地分散更大,而且形状不统一,多事根据地势而建,还存在不少额的梯式耕田。
如在贺州市内,可开发利用的低丘陵中,总面积在213.01km2,其中坡度在20°以内更低面积只有21.01km2,15~25°耕地面积在67.89km2,20°以上坡地耕地面积在31.48km2,虽然更低面积较大,但是在实际上可利用的实低丘陵坡地基本都是小块地,比较分散,很少出现连片0.05以上的更低。
很显然,常规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发挥作用。
2.2 劳动力因素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劳动人员主要是老弱病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到外打工,不少农村经营者,在农忙时,只能请人帮忙生产。
绝大多数的留守人员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对农业机械知识了解很少,基本不了解农业机械的性能、操作以及保养等,很多农业经营者只能自己操作农业设备,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不高。
受到传统农业的影响,不少地方农业生产仍然存在守旧思想观念,制约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丘陵地区农民收入偏低,购买能力有限,机械购买率不高。
当前我国缺乏农业机械化相关人才,无论是企业、研究机关还是大专学校农业机械相关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农机相关从业人员待遇较差,导致不少农机化本科生选择报考其他工科专业,使得农业机械化方面高、新、尖技术人才短缺。
2.3 政策因素农业机械化涉及面广,其中包括农业设备的制造、研究、鉴定、推广、维修、使用等,因此想要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需要系统分析。
自2004年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政府对其投资力度开始逐渐增加,因此农业机械化取得很大的进展。
但是由于很多还处于摸索阶段,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政策一般集中在机械资金投入方面,对其他方面的关注不多。
2.4 农机装备不合理在丘陵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全国推广村村通项目修建的水泥路虽然能够达到各个自然村,但是不少存活丘陵区域的生产道路仍然是泥土路,不便行车,而且部分道路依山而建,行走困难,很多农业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到田间作业,即使采用传统方式将农业机械拉入到耕地中,面积小,地形复杂,机械设备很多并不适合使用。
南方种植面积小,雨水丰富,耕地常年积水,农业机械在使用中基本都存在转向不灵活的问题,操作难度很大。
大型耕地种植设备,转弯半径很大,南方山区基本无法操作。
丘陵地区能够使用的农业机械基本为小型产品,对技术以及经济性要求比较高。
现有的农机设备种类少,使用效率较低。
如贺州市脐橙种植,要求机械具有除草、施肥、采摘等,但是农户表示,当前采用的设备主要是水泵和微耕机,劳动强度大,而且现在的微耕机在丘陵地区也无法开展深耕操作。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存在技术不完善的地方。
如不少丘陵地区开始推广使用膜覆盖技术,地膜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a,每年投入2.2kg左右地膜,残膜累及污染比较严重,初春秋末,残膜漂浮在各个田地,而且还会污染草料,影响牛羊生长,污染耕地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随着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成本逐渐超过机械成本,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成为一种必然,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亟待提高。
3.1 健全支持体系推广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将目光放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方面,不能仅仅关注重度综合机械化水平和装备量,而是全面提高竞争力和农业素质。
支持农机化政策不能仅仅局限在财政补贴中,而是涉及到各个环节农业农机化发展方面,包括农业机械的开发研究、维修、保管、道路整修等方面。
支持政策方面不应该局限在农机购买方面,还需要涉及到农业机械、农机企业、教学部分等方面,逐渐扩大政策鼓励面。
政府部门也需要继续增加对机械化发展的补贴资金,促进机械化发展,同时需要增加其他方面的投入工作,尤其是丘陵等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调合理整补贴结构,增加丘陵作业农机补贴比例,促进机械化发展。
3.2 加强基础建设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机耕道建设力度。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具有小型化特点,但是不可能将机械搬到耕地中,因此需要能够实现机械作业的小坡度耕地上,进行道路改造,可以多方筹集资金,适当改造耕地道路,让机械顺利能够进入到耕地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强丘陵地区土地统一平整治理,保水保田,建设高标准农田。
充分利用本地地理优势,满足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利用率。
3.3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地形地貌存在紧密联系,农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缺乏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丘陵地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对基层农机管理和作业人员不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农机相关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并改善相关技术手段,逐渐实现农机安全监管信息化发展。
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待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保证农机从业人员能够得到相同的待遇,学校等教育机构也需要积极培养各级农机管理人才。
3.4 加强农机具研究当前我国农机设备研究逐渐开始追求实用性,逐渐朝着小型化、规模大发展,丘陵地区机械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地坡度缓坡。
我国丘陵地区机械不实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农机设备的透析,针对特定条件开展要求,提高农机设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研究中也需要引进国外科技,日本、韩国等地区地形虽然与丘陵地区类似,但是机械化水平却远远高于我国丘陵区域,我国农机生产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承担丘陵地区农机发展责任,加强技术引进,制造更加符合我国丘陵地区的产品。
机械化产品推广中,注意技术的完整性,机械化膜覆盖技术实用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回收技术落后,建议基础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引进机械化膜回收技术,推广丘陵地区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国家需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协调企业、科研部分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共同完成农机的研究和推广。
农机研究方面需要建立良好技术创新环境,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社会中建议建立农机行业协会,有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共同组成,全面推广农机行业的发展,在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共同制定发展原则,加强行业内的沟通,全面提高整体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