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淀粉厂污水处理设计说明书

某淀粉厂污水处理设计说明书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运行费用较低
占地不多投资省
BOD去除率80工作量大
污水浓度高的中小型污水厂
氧化沟法
BOD去除率95%以上
有较高脱氮效果
系统简单管理方便
产泥少且稳定性好
曝气池占地多投资高
运行费用较高
悬浮性BOD低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类似工程资料,本工程废水厌氧处理装置采用UASB。
(2)好氧处理工艺选择
有机废水经厌氧处理,出水的BOD5/CODCr会降低,出水可生化性较原污水差。采用一般好氧生物处理方法(表1-2),处理厌氧处理出水,其CODCr去除率约只有60%,而处理同等浓度的原有机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80%。尽管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效果可能会稍好,但难以适应BOD5大于250mg/L的污水浓度,近年来开发了一些处理此类废水(进水浓度较高,可生化性较差,不易生化降解)的工艺技术,如A-B法活性污泥工艺、氧化沟活性污泥法、SBR法等。这些方法均能对不易生化降解有机废水或厌氧处理出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厌氧过滤器采用附着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反应器内充填一定填料,使生物污泥附着在填料上生长,不易随出水流失,且填料对于改善水流均匀性有益,并起到一定过滤截流作用。但反应器内填料易发生堵塞现象,因此不适合处理有机物浓度过高的废水,且要求进水SS浓度应较低,一般要求SS<200 mg/L。尽管厌氧过滤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大,处理效率亦高,但不适合本工程进水水质(SS浓度较高)。
由于进水水质和处理去除率均很高(表1-1),应采用厌氧-好氧的处理路线,废水首先通过厌氧处理装置,大大降低进水有机负荷,获得可利用的能源——沼气,并使出水达到好氧处理可接受的浓度,再进行好氧处理后达标排放。
(1)厌氧处理工艺选择
近年来,厌氧处理技术得到很快发展,常用的先进技术有厌氧接触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厌氧过滤器。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属采用滞留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底部有污泥床,依据进水与污泥的高效接触提供高的去除率,依靠顶部的三相分离器,进行气、液、固分离,能使污泥维持在污泥床内而很少流失。因而生物污泥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高,适合于处理生化降解,CODCr和SS浓度均较高的废水(一般要求进水SS不大于4000mg/L)。常温条件下,对于较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容积负荷可达4~8kgCODCr/(m3·d)。
SS
CODCr
pH
进水(mg/l)
3200
2500
8000
4~6
出水(mg/l)
30
150
150
6~9
处理程度(%)
99
94
98
/
2.3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2.3.1 常规二级处理工艺
根据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l4—87),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见下表。
表1-2 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表
处理级别
1.概述
1.1淀粉厂概况
该淀粉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原料玉米经高温浸泡,然后破碎,再进行胚芽分离、细磨和离心分离,可以得到玉米皮浆、黄浆水和淀粉乳。黄浆水送至贮存沉淀池,未沉淀黄浆水作为废水排放,沉淀下来的黄浆水由泵打入板框压滤机中脱水,产生黄浆水(排放)和湿黄蛋粉(作精饲料)。玉米皮浆送入卧式离心分离机,滤出物生产上烘干得到粗渣(去做粗饲料),同时滤出液作为黄浆水排放。
根据环保部门要求,废水处理站投入运行后,外排废水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即:
CODCr≤150mg/L
BOD5≤30mg/L
SS≤150mg/L
pH值:6.0~9.0
根据设计进、出水水质,确定本工程处理程度见下表
表1-1污水处理程度表
指标
水质
BOD5
方法
优点
缺点
适用对象
传统活性污泥法
BOD去除率高达90-95%
工作稳定
构造简单
维护方便
占地大投资高
产泥多且稳定性差
抗冲击能力较差
运行费用较高
出水要求高的大中型污水厂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构造简单维护方便
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
运行费用较低
BOD去除率80-90%
剩余污泥量大且稳定性较差
悬浮性有机物含量高的大中型污水厂
厌氧接触法属于传统厌氧消化技术的发展,它采用完全混合式消化反应器,适合于处理含悬浮固体很高的废水,预处理要求低,但需要设置池内完全混合搅拌设备,池外还要设消化液沉淀池,其处理效率比传统厌氧消化技术有提高,但中温消化时容积负荷只有1.0~3.0kgCOD/(m3·d),其水力停留时间仍然较长要求的消化池容积大。本工程的处理对象为较好生化处理的废水,为提高处理效率、节省工程投资和占地,因此不宜采用厌氧接触法。
处理方法
主要工艺
处理效率(%)
SS
BOD5
一级
沉淀法
沉淀
40—50
20—30
二级
生物膜法
初次沉淀、生物膜法、二次沉淀
60—90
65—90
活性污泥法
初次沉淀、曝气、二次沉淀
70—95
65—95
从上表可见,二级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最高。但活性污泥法有多种运行方式,现将各种运行方法做一比较,见下表。
表1-3活性污泥法工艺比较
这一系列淀粉及副产品生产过程中,在离心分离、沉淀、板框压滤等过程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的黄浆水,另在浸泡、破碎、细磨等过程亦生产出大量废水。黄浆水的CODCr浓度高达8000~10000mg/L,直接外排会严重污染环境。若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处理,可生产出沼气,变废为宝。因排出口废水的CODCr、BOD5、SS等指标大大超过国家的排放标准,为保护环境,该淀粉厂拟建废水处理站来处理包括黄浆水在内的生产废水。
2工艺设计
2.1设计水量的确定
根据该厂的生产规模可确定污水水量为:日处理淀粉废水1500m3,最大时废水约为190m3/h。
2.2污水水质及处理程度
据测定,该淀粉厂的污水水质如下:
pH值:4.0~6.0
水温:22~32℃
CODCr:6800~8000mg/L
BOD5:2700~3500mg/L
SS:1800~3000mg/L
无须设置调节池
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可以进行脱氮和除磷
运行操作比较烦琐
曝气装置容易堵塞
高浓度可生化有机废水的污水厂
2.3.2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据分析,在淀粉生产中,来自于玉米浸泡、剥离、离心分离、黄浆水沉淀与压滤,玉米皮浆的离心分离过程的生产废水,会有淀粉、糖类、有机酸等溶解性有机物质,含有蛋黄粉、玉米芯、玉米皮等不溶性细小颗粒有机物,另外还含有泥砂等无机物。其中主要以有机物为主,并不含有害物质,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属高浓度可生化有机废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