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物 理 试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或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 A .位移、力、加速度、速度 B .重力、速度、路程、时间C .弹力、速度、摩擦力、位移、路程D .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指的A .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B .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C .斥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D .性质力,效果力,动力,阻力3.用弹簧秤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B .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C .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D .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4.下列“画阴影”的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 .接触面光滑B .光滑斜面C .物体冲上粗糙斜面D .一起向右匀速5.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是5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s 内与刹车后6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1 B .3:4 C .3:1 D .4:36.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0m /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 处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m /s 2)A .1s ;B .2s ;C .3s ;D .(2+7)s .7.在下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砝码的质量均为M ,不计一切摩擦和弹簧秤的重力,则三;A . 123T T T ==B .132T T T =<C .123T T T <<D .123T T T =<8.如果担心手中的瓶子会掉下去,人们总是努力把它握得更紧一些,这样 做的目的是A .减小瓶子的重力B .增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C .增大瓶子与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9.如图所示,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系数为,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10N ,那么物体受到的合力为A .30N ,水平向左B .30N ,水平向右C .10N ,水平向右D . 10N ,水平向左10.如图,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和两个小孩共同提起同一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人的拉力可以看作两个小孩拉力的合力B 、大人拉力一定等于两个小孩拉力大小之和C 、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小D 、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大 ~11.一质点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v -t 的图象的是( )12.如图,在粗糙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的物体,被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在左侧墙上,物体在O 点静止时,弹簧恰为自然长度;物体只有在A 、B 之间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静止在AB 之间时,离O 越近,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B .物体静止在AB 之间时,离O 越近,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 .物体在AO 之间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D .用水平拉力将物体从A 位置快速拉到B 位置,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保》持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13.如图,木块A叠放在木板B上,A左端用轻绳与墙连接。

已知A与B间动摩擦因数为μ,A的质量为m。

现将木板B水平抽出。

则A受到的B的摩擦力是摩擦力(填滑动或静),方向。

若第一次慢慢将B抽出,第二次快速将B抽出,则A受到摩擦力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是长征-2F火箭载着“神六”飞船,点火发射的情景。

设在点火后,火箭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回答下述问题:已知:点火后的第2s内,火箭上升的高度为45m,则第2s内火箭的平均速度v= m/s,火箭上升的加速度大小a= m/s2。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15.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

图2是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一点,各相邻计数点间距离已测出标在纸带上。

该同学在两相邻计数点间选取A、B、C、D、E、F、G、H、I 等参考点,并求出其速度,以A参考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纸上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计算的(v、t)数据描出各点,如图3所示。

(1)由于某种原因,该同学遗漏了E点的计算,请你帮他求出E点瞬时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m/s。

-(2)请你在v-t图上描出该点,并画出v-t图线。

(3)根据你帮他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 m/s2。

~16.将弹簧的上端O点固定悬吊在铁架台上,旁边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线跟O点对齐。

现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记为l。

刻度随钩码对弹簧的拉力F变化而变化,将几次实验测得相应的F、l各点描绘在图2中。

(1)由图像可知,弹簧原长为m(2)请在答题纸上的图中描绘出l随F变化的图象。

(3)由图像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17.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为的弹簧测力计。

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

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由图中读出。

(1)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N和_____N(只须读到)。

(2)在坐标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第18题6分,第19题8分,第20题1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6分)如图所示,将球放在挡板和斜面之间,由于球的重力作用,会使球和挡板、斜面紧密接触并挤压。

设球重力为G,斜面倾角为θ。

请将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并求出两个分力。

<19.(10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从224m的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落,最初未打开降落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打开降落伞,运动员以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的速度不得超过5m/s.(g=10m/s2).求:(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20.(12分)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在前, 速度为v A=10m/s, B车在后速度v B=30m/s. 因大雾能见度低, B车在距A车500m时, 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 如果前方没有任何障碍物,B车还要滑行1800m才能停止. 问:(1)B刹车的加速度为多大{(2)A车若仍按原速前进, 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 将在刹车后多长时间相撞(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 使A车收接到信号立即加速前进(不考虑接收信号的时间差), 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时, 才能避免事故发生参考答案二、填空题(每空2分)13.滑动、水平向右、不变14.45 30三、实验题(16分)}15.(1),(3)16.(1)(3)4217.(1), (结果读到)¥.四、简答题18.12/cos tan G G G G θθ==%19.解:(1)设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为v ,则222522v v H g a-+= 即222522420212.5v v -+=⨯ 解得v =50m/s 此时,运动员离地面的高度22225505m=99m 2212.5v h a --==⨯(2)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15s vt g== 打开降落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253.6s v t a-== 故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 =t 1+t 2=.:20.(1)s 2; (2)会相撞;(80-206)s 或约31s ; (3)s 2.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2、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如图所示,用AB两弹簧秤拉橡皮条结点O,使其位于E处,此时(α+ β)= 900,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E处,可采取的办法是()A、增大B的读数,减小β角B、减小B的读数,减小β角C、减小B的读数,增大β角D、增大B的读数,增大β角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一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

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三、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1、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纲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横截面积为0. 8 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 0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1)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x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及拉力F的函数关系为。

(2)在寻找上述关系中,你运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求出新材料制成的金属细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

2、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