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理的具体性的研究
1.朱亮《黑格尔论具体真理与知性思维》,《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2.余源培《列宁论真理总是具体的》,《江西社会科学》1985年1月
3.王向清《冯契的具体真理学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1月
4.高学文《真理特性刍议》,《甘肃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5.袁贵仁《略论真理具体性的原则》,《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
6.赵凤平《论真理的具体性》,《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1、2期
7.何中华《真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及其统一再探》,《哲学动态》1984年第12期
8.田心铭《真理的具体性及其与抽象性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
在《精神现象学》一开始,黑格尔就明确告诉我们,真理既不是认识中简单的开端,也不是单纯的结论,真理是结论连同其产生的过程,真理是全体,是科学的体系。
“只有真理的科学体系,才是真理存在于其中的真正形态”。
“真理的真实形态就是它的这种科学性”。
对于真理的这种科学性,黑格尔有称之为具体性。
真理是具体的,自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首次明确系统地表述了这一观点后,在其他重要著作中,一再重复这个思想。
真理“本质上应是一个体系,因为真理作为具体的,它必定是在自身中展开其自身,而且必定是联系在一起和保持在一起的统一体,换言之,真理就是全体。
”“如果真理是抽象的,则它就是不真的。
健康的人类理性趋向于具体的东西。
”“哲学是最敌视抽象的,它引导我们回复到具体”。
“真理是思想与实在的一致,……真理是具体的,
不是抽象的。
”
-----朱亮《黑格尔论具体真理与知性思维》,《南京政治学院
学报》1988年第3期
丰富的列宁哲学思想宝库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全集》第7卷,第407页)。
真理为什么总是具体的?根据就在于人们通过实践把握的认识对象,即客观事物总是具体的。
首先,遵循唯物主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6页)的认识路线,所谓认识总是开始于认识事物的具体性,然后逐步扩大到认识普遍性,又以普遍性的认识为指导,继续不断地离开具体的一般。
其次,按照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定的联系和发展过程之中。
其内都具有多样的规定性,其外都有着丰富的联系。
它不但在空
客观对象存在于其中的条件相联系。
真理要受到客观对象所处的特定时间条件的制约。
还要受到客观对象所处空间条件的制约。
真理都是对于一定领域内的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超出特定的空间范围,真理就不称其为真理。
第二、指真理的全面性。
真理的全面性是由客观对象决定的。
一切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成分构成的,是一个包含着多种矛盾的统一体,有着多方面的规定性。
这些因素、成分、矛盾和规定性在其运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结合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整体事物,并决定事物的性质。
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方面都不能代替整个事物。
都不具有事物整体的功能和属性。
因此,作为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具体真理,就不应该是片面的、彼此分离的抽象规定,而应是把客观对象的不同方面统一起来的具体规定,即真理的全面性。
-----高学文《真理特性刍议》《甘肃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
真理具体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条件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条件性是指真理的界限。
界限是真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由于真理只是反映事物的本质方面,不能包括对象的一切,因此即使在它适用的界限内,也必须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相结合。
全面性是指真理的内容。
这是揭示真理具体性实质的最重要方面。
真理无疑也包括正确的感性认识,但真理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系统性是指真理的形式。
世界的普遍联系反映在认识中、理论上,就是概念、判断的普遍联系。
就具体真理的形式来说,则是一个概念、判断组成的逻辑系统。
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真理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是有其内在结构的,它由内容结构、背景结构和表述结构所构成。
真理作为个系统性的整体,还具有层次性。
另外,从真理的发展来看,真理要在实践中不断降低相对性的程度,提高绝对性的程度,即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也使真理在结构上形成层次性。
真理的过程性是真理的具体性的又一表现。
真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静态反映,而是对发展着的客体的动态认识,因而它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真理的过程性与真理的条件性紧密相关,真理作为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真理的条件性体现在真理的过程性之中。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具体性集中地表现为真理的矛盾性。
可以说,真理的矛盾性是具体真理涵文中的
实质内容。
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真理是一元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真理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真理的具体性还在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具体的。
首先,实践的目的是具体的。
其次,实践的主体是具体的第三,实践的手段是具体的。
最后,实践的结果是具体的。
-----赵凤平《论真理的具体性》,《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
1、2期
三、真理的具体性与抽象性的关系
真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并不是在不同的涵义上确定的,不是真理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属的性质,而是在同一涵义上即真理内容的意义上确定的。
它们根植于真理的客观内容所固有的联系,同时体现在同一真理的内容上,是真理的同一内容在不同联系中所呈现出来的
思维具体,因为真理的某种抽象规定只是思维具体的一部分。
如果离开了整体本质认识的思维具体,即使是科学的抽象,也会导致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
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作为抽象的真理更离不开具体应用。
如果离开了具体应用,抽象真理就会变成空谈,就不能成为真理。
另一方面,真理的具体性也离不开抽象性。
如果离开了抽象性,认识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永远不会变成科学的认识。
作为真理内容的思维的具体,都是各种抽象规定的综合与统一,离开了各种抽象规定,也就没有真理的思维具体。
至于真理应用的具体性,也从来离不开抽象理论的指导。
-----袁宝菊《真理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新乡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月
四、“真理具体性”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真理的具体性有两方面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首先,在理论方面,其全面否定了形而上学真理观,使人们的理论思维从孤立、静止和无矛盾观点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
真理的具体性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
马克思特别恩格斯对于真理性质同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上。
列宁不仅系统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而且明确研究了真理的具体性间题,全面回答了真理的内容构成问题。
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的突出贡献和发展。
其次,在实践方面,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或整体的观点看问题。
列宁关于具体真理是多样性统一的思想,内在地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要善于从事物的全部关系和整体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防止片面性。
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
两极分化。
又如,邓小平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指出“,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同样,对这一真理有一个准确把握的问题。
要发展当然要有高速度,但是,“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究效益、稳步协调的发展”。
-----吴元其《论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安徽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真理具体性,可展开为如下内容:首先,它体现了真理的全面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是个多层次本质, 多样性属性和多种联系的统一整体, 因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真理, 必须全面地反映这些本质、属性和联系, 反映事物这多种规定的综合, 以显示其与事物性质和规律相符合的正确性或科学性,进而显示其真理的具体性。
其次,这一理论体现了真理的历史性。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 没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的先例, 只能继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因此, 作为这一事物反映的理论形态的真理具体性, 直到现在仍然表现为人们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中, 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相对真理不断转化为绝对真理。
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理性认识与错误性认识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过程中。
最后,这一理论体现了真理的条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真理性质, 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等条件下, 主观对于客观实际的符合, 它要受条件的制约, 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