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B.洛克 C 凯洛夫 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 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 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 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D.黑格尔7. (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 泰勒C 塔巴 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 B 杰克逊 9.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着作是 (《 》)。
A.课程B.课程编制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0.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 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12. 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 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 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 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 C 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 “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A.巴班斯基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16. 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8. (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19.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 D 解放理性20. (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21. “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 C 滞后论D.超越论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A.整合性B.逻辑性C 个别性D.超体性 23.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 卢梭C 斯宾塞 D.夸美纽斯24. 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B.查特斯C.斯金纳D.杜威C.巴罗D.杜威D.怎样编制课程( )是其中之一。
D.发展性教学论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理论理性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A.利维B.泰勒C.布卢姆D.莱斯28.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B.情境教学C支架式教学D.问题教学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论述题(共25 分,第1 小题12 分,第2 小题13 分)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2.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四、材料分析题(共15 分)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
……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
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
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
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 分,第1 小题12 分,第2 小题13 分)1.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
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
2.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
四、材料分析题(共15 分)略。
二、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着,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 •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 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一一失败一一成功一一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 .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5.五.论述题6.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7 .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9.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10 •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4.答案5.一 .填空题6.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 .《大教学论》4 .军事,文雅5.布鲁纳6 .《课程》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 C2. ABC3. ABCD4. ABCD5. ACD6. ACD7. BCD8. A9 . BDE10 . ABCD三判断正误1 . V2 . 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 X (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 V5 X (探索一一失败一一纠正一一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 .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二)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三)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四)(二)任务分析(五)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六)(三)起点确定(七)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八)②目标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九)(四)目标表述(十)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十一)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