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10.11.06
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10.11.06
4.1 基地选址概况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位于县城西部20公里处 之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 村南台地上,遗址面积 共计119.5万平方米,其 中重点保护区面积43万 平方米,特别保护区面 积8075平方米。
30
四.汝官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其中作为展示工程的博物馆位于重点保护 区东北角外,原为一紫砂壶生产厂家(现已停 产)。
5
6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2.2 博览建筑序列
公共序列——主要发生在服务空间及其有关 联的室内外部分。 入口停车→门厅停留→休闲服务→户外游憩 门厅不仅仅是交通集散、联系相关服务 的枢纽,更重要的,它是室外向室内的转换 空间,是营造情景的重要场所!
7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19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2 设计方法
意象设计——利用遗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建 筑形式或其他形式,经过加工再现,使人直 观地感受到历史气息。
1)复原仿古 2)隐喻象征
20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原是鸭子河古河道南 岸阶地上的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古蜀人将之 与北岸月牙湾对应,谓之“三星半月”。建筑造 型在象征意义上突出“堆”和古蜀文化激情飞扬 之意。
50
博物馆是建在地下的,尽可 能地与整个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 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 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 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 中的重要作用。中心高出地面3 米的这个青铜结构,象征殷墟的 青铜器。
51
52
53
54
55
56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飞鸟历史博物馆 「飞鸟」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十多年前,日本考古学家于此挖掘出许 多保存完好的飞鸟时代墓冢,总数达两 百多座。 據說此處亦是日本人的祖先最 初落地生根之處,是日本文化的發源地。 据说此处亦是日本人的祖先最初落地生 根之处,是日本文化的发源地。
33
四.汝官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4.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汝瓷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 河南有其三。汝官窑遗址烧造的御用瓷 器以天青色釉为主。种类既有碗、盘等 日常生活用器,又有尊、瓶等艺术陈设 器等。造型庄重大方,胎质细腻致密, 釉面开有细密的本色纹片,制作工艺精 湛,是当时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汝窑 瓷器是以釉色取胜的。汝窑瓷器最主要 的特点是,器物釉面呈现出的纯正而淡 雅的天青色,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的 思想和宋代上流社会的审美时尚。
21
22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新旧共生——将新旧元素进行重组和与弥合, 为遗址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强调建筑的多样化。 1)涵旧于新 2)新旧共享 3)隐新于旧
23
涵旧于新
24
建筑室内展示空间通过半室内、半室外 的灰空间与室外环境过渡、融合,形成连续的 空间变化。
25
遗址发掘遗迹 馆主体结构采用大 跨度钢结构,将场 址覆盖在透明的玻 璃顶棚下,形成新 旧建筑空间的交错。
展示序列——主要发生在展览空间,是博览 建筑设计的重点。 这个序列的空间功能单纯,但要与展示 主题切合,空间氛围要和谐,并同特定的环 境产生互动,是一个重点突出又情境丰富的 序列环节。
8
9
10
11
12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辅助序列——主要是内部工作人员及藏品间 的序列,并不直接与游览者发生关联。 展品整理→入库(出库)→资料整理归档→ 文献或实物研究→办公管理
34
四.汝官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4.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中国瓷文 化 4.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山地建筑 设计方法
35
五.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5.1 基地选址概况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位于郑东新区西北 部的龙湖区,老107国道(现中州大道) 与连霍高速交汇处东南500米处,交通便 利。遗址上已建有初具规模的遗址博物 馆,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此次是在 原有博物馆的基础上向西扩建。
40
课题解析
基地的不规则与展示的特殊性 如何创造与环境结合的建筑 外部空间设计思路或整体概念构思 有关社会、历史、地域文脉、建筑传承的体 会与思考
41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熊本县立装饰博物馆 安阳殷墟博物馆 飞鸟历史博物馆
42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熊本县立装饰博物馆
岩原古墓群位在熊本县北部,有两百多座古墓集聚 于此。 墓群当中有一座体形较大、状如钥匙孔的双子 冢古墓,是日本著名的古墓之一。安藤忠雄所设计的 古墓博物馆就建在墓群中,离双子冢古墓约250公尺左 右。
49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设计构思
崔恺设计的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从一个“洹” 字,衍生出建筑的形态,然后结合国家对遗址保 护的规定和对地域景观的考虑,对建筑空间进行 了各种处理,让参观者产生走入历史的感觉。他 认为:在当代,建筑的美观已经不是单一的评价 标准,单纯的“美观”是难以表达地域文化的, 而且美观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用“文化”取代 “美观”,因为文化是通过演进积淀而成,非僵 死的。而当代文化也是文化,能表达某地当代文 化的建筑同样能很好体现地域性。文化是一种创 作态度,观念和意识,它应该深深根植于建筑师 创作的每个阶段。
13
14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2.3 博览建筑设计的“三线”
视线——展品的展览方式如何,视线通畅或是转折, 是否与室内外环境相互穿插成为设计的一大重点。 光线——对建筑空间的高度、视距有所认识,空间 的采光方式与建筑的特殊构造直接相关,营造光的 氛围是博览建筑设计魅力凸现的重要环节。 流线——首先要符合序列的要求,满足特定展览的 需要,同时与建筑的消防、疏散相关,要保证流线 的便捷、安全和人性化。
17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有效性原则——有效地利用能源、材料,在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上做出探索。 设计中尽量利用自然环境(光、风、水、 植被等),降低对环境的负荷。在材料的选 用上也应尽量就地取材。
18
敦煌莫高窟文物研究保存、展览中心位于戈壁 沙漠,昼夜温差大。建筑利用高差埋入丘陵, 与外部环境形成天然隔绝,双层屋面可利用早 晚固定风向促进顶棚内空气对流。
4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2.1 博览建筑的功能组成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观众服务——建筑的门厅、休息厅及其配套的 服务用房(小卖、寄存、纪念品销售等); 陈列展示——室内主题展厅、临时展厅,室外 展场等展示部分; 办公管理——办公用房、藏品库房、研究用房、 资料档案用房,以及设备控制机房等。 以上功能部分可以相互交叉。
45
46
47
48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安阳殷墟博物馆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 阳洹( huán )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 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 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 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 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26
新旧共享
27
隐新于旧
澳门圣保罗教 堂遗址博物馆。出 入口外,建筑几乎 全部隐藏在地下,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 对原有遗址的干扰。
28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大象无形——充分利用环境本身的有利条件, 将建筑尽可能地隐藏或融入周边环境当中, 使得建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
四. 汝官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38
五.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5.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彩陶
遗址中出土了 大量精美的彩陶, 色彩绚丽、图案丰 富,在仰韶文化中 独树一帜。彩陶中 的太阳纹、日晕纹、 星座纹等天象图案, 是目前我国已知最 早的天文学实物资 料。
39
五.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5.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仰韶文化 5.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中国传统居 住文化
16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和谐性原则——遗址博物馆的建造应同环境 进行整体地考虑。 环境不仅包括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山川、 植被、地形、构筑物等有形物体,同时也包 含遗址氛围——空间视觉效果、置身其中的 心灵感受等。 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空间对和谐的 影响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是,建筑外部空 间对和谐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57
六.相关博物馆实例
为了尽量减少对既有环境的干扰,安藤将 博物馆大部分形体隐埋于地下,使参观者能够 真切地感受到古代风俗和祭祀文化。 博物館 外形像一座人造的混凝土山丘,依地形而建。 抽象简洁的大台阶和景观塔具有强烈的纪念性, 参观者站在至高点上,可以俯瞰整个墓葬群, 并观览四周自然景致。阶梯广场是博物馆的屋 顶,可供游客休憩和忆古追思,也可兼做各式 各样的活动使用,包括戏剧表演、音乐演奏、 演讲与庆典。
58
59
60
61
62
博物馆没有堂皇的入口,访客要进入博物馆,先得 爬一段混凝土山丘,再由两堵高墙所夹围的狭长坡道, 到达山洞般的入口,此时没有进入一座建筑物的感觉, 反倒像是在此山丘上寻找和发掘进入历史的隧道。
63
八.调研大纲及要求
8.1 调研大纲
概况: 1)历史:关于汝窑、仰韶文化或郑韩故城 2)环境:包括区位环境、城市环境、自然环 境、人文环境
43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博物馆由一个半径15.8米的圆形庭院,和一个长 79.2米宽26米的长方体,以及一片穿过圆形庭院的「L」 形墙所构成。主要展示置于长方形量体内,圆形庭院 为户外展示场,周围有螺旋状的坡道盘旋而上,至高 点为一眺望台,远处的墓群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