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行业现状及前景预测概述

钢铁行业现状及前景预测概述

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使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抑制
环保不达标钢厂无序生产,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另一方面,迫使资金、规模、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小 钢厂退出市场,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
(3)转移产能
我国政府正在研究财政金融政策,大力推动钢铁、建 材、铁路、航空航天等12个行业走出去,尤其是与“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
轧刚系统方面,我国整体装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节能减排情况:
1、能耗明显降低,但仍有节能潜力。
吨钢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大中型企业平均综合能耗由1980年 2000kgce/t,2000年的855kgce/t,降低到2008年的 630kgce/t。
2、环保有所改善,但整体上比较落后。
近年来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取水量(吨钢耗新水)、
目前我国重点还在提高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达标率上,工 业发达国家已不存在达标率这个概念,追求的是持续地降低 污染物排放量。
我国对废弃中污染物的治理还停留在可见的粉尘上,工 业国家已涉及所有不可见的有害气体,除SO2外已扩展到挥 发性有机物。
(3)进出口状况:
目前我国刚钢材出口主要以中低档为主,部分刚材只能满足国内较低水 平的需要,如大部分国家已经淘汰的335MPa既Ⅱ级及一下的螺纹钢,而我 国Ⅱ级及以下的螺纹钢的产量仍占70%左右。国外已经淘汰,我国也明令禁 止使用的热轧硅钢片,还在大量使用。而高牌号的轴承钢、齿轮钢、弹簧 刚、模具拉拔钢丝用刚等,很多依赖进口。
图一:重点钢企利润率与钢铁业投资增速走势
2015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发展继续承受下行压
力。受需求下降影响,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显,价格竞争日趋 激烈;进口铁矿石价格垄断进一步上升,环保压力也有所加大。从总体 钢铁行业发展情况看,2015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表明钢铁行业目前的状况:
从相关产业变动分析,
钢铁行业属于工业类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度很 高,需求变化迅速而且周期长。
因此,宏观经济——主要影响钢铁的下游产业——钢铁行 业需求
相关产业介绍:
钢铁上游行业(原材料):铁矿、煤矿开采业,焦炭生产 业,炼钢设施、设备供应商家和安装产业,厂房、仓库等建 筑业,运输产业等等。
钢铁下游行业(消费者):建筑行业,机械制造行业, 铁道建设产业,日用品生产行业,军工产业,飞机、轮船、 汽车制造业,桥梁、体育馆场、铁塔建筑业,水利工程建筑 和供电系统建设,化工、医疗、健康、体育器械制造厂家等 等。
技术进步
影响行业的因素分析
技术进步对一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往往催生一个新 的行业,同时迫使一个旧的行业加速进入衰退期。
(1)我国目前钢铁产业的技术进步情况: 炼铁系统方面,我国大型高炉懂得技术指标基本达到甚至
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炼钢系统方面,我国整体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
自动炼钢装备的技术、品种冶炼、钢质纯净度、钢铁量消耗、能 耗、转炉炉龄、作业率指标基本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电炉炼钢 整体上的经济、环境合理性有妨碍改进。
但总的来说,钢铁行业想要改变目前艰难困 境较难。
经济全球化
影响行业的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从利弊两方面分析它 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
弊的方面: (1)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15年上半年,我国钢材产品涉及58起反倾销、反补 贴和贸易保障措施,涉及欧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的 20个国家。其中,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最多的是美国,有 11起;澳大利亚和欧盟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位,分别为9 起、7起。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不断 下降,对服务消费和金融投资的需求增加,那么旅游、教 育、保险、医疗等产业会从中获得快速增长的动力。 而钢铁行业,需求者主要为某一公司企业或者某一行业。
钢铁行业目前状况
综上可知: 1.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很难化解。供大于 求,价格不断走低。 2. 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仍艰难曲折, 经济增速明显弱于预期,国内经济增速换 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共振,下行压 力持续存在。钢铁需求难有大幅提升。
下游产业
下游---房地产
下游----基建
下游小结
十三五规划的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 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战略将对钢材需求起到一定的拉 动作用。不过从当前中央和地方公布的主要项目来 看,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交通、水利和基础设施方 面,尤其是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 等。这样的投资方向,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国内 市场的钢材需求。
产业政策
影响行业的因素分析
(1)淘汰落后。
为缓解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政府出台指导意 见。一方面工信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并制定产能置换 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另一方面,2013年国务院 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 何方式核准、备案钢铁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当前,工信部正加紧推出《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7)》,或确定未来三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进一步压缩钢铁产能。
(4)未来发展趋势:
•工艺技术方面: 1)绿色.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技术 2)低碳钢铁制造技术 3)高效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 4)高效.节能.长寿综合冶炼技术 5)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系统技术 6)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设计与制造技术 7)高精度.高效轧制及热处理技术 8)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9)面向全流程质量稳定控制的综合生产技术 10)信息化.智能化的钢铁制造技术
2015年 钢铁行业现状及前景预测
小组成员: 梁淑琪、杜月琳、赵敏艳、 陈军、周子然、徐志鹏
钢铁行业
1
钢铁行业
2 影响钢铁行业的因素分析
3
前景预测
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 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 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 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 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 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 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1)建筑桥梁用钢
2)能源用钢
3)船舶及海工用钢
4)汽车与轨道交通用钢
5)关键特殊钢
小结
钢铁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我国的主要资源 禀赋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和环境是决定我国钢 铁工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钢铁是“两高一低”型 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能源,且生产大量 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粉尘、废水等污染物。这就决定了 未来钢铁产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绿色节能以及高效。
(5)税收政策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钢材出口略有下降。2015年,国家 取消含硼钢出口退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附加值钢材产品 出口。
但与日、韩、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材具有价格优 势,国内过剩产能会积极寻求出口,预计2015年我国钢材出 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小结
1.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很难化解,需要较长的时间。
钢材品种的发展趋势:
高端钢材品种要满足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 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对产品品种和质量提出的新 颖的.更高的要求;中端钢材要满足建筑.造船.压力容器.机 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的要求,引导用户使用强度更高.寿 命更长.综合性能更好的绿色钢材;淘汰落后的低端钢材品 种。总体来看,钢材品种结构优化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
(1)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2)钢材价格低位运行。 (3)钢厂及社会库存高位运行,产量过剩。 (4)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失衡刺
激企业出口。
(5)钢厂盈利水平逐月下滑。 (6)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
影响钢铁行业的因素分析: 1.产业政策 2.技术进步 3.消费倾向和相关行业变动 4.经济全球化
在钢铁行业中主要表现在: 1.上游行业(原材料):铁矿石和炼焦煤 2.下游行业(消费者):建筑、汽车、船舶机械等行业
上游------铁矿石
上游----炼焦煤
上游小结
从铁矿石和炼焦煤的价格走势来看: 价格逐渐走低,看起来有利于钢铁产业降低成本,增加
利润。其实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钢铁的产量增加,增加库 存。
钢铁是内需型产业,钢铁国际贸易存在的基础决定与需 求、质量、成本、和企业追求利润的动机。数据显示中国 钢材贸易出口以低档品为主,因此产业升级以及优化布局 是今后钢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消费倾向变动和 相关行业变动
影响行业的因素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心理、消 费习惯、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会逐渐改变,从而引起对某 些商品的需求变化进一步影响行业的兴衰。如在解决温饱问 题后,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在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更 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所有这些社会观念、消费习惯和社会 趋势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成本和收益等方面都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足以使一些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业衰 退,同时激发新的行业发展。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我国钢材累计出口9392.6万吨,其中向 东南亚七国出口钢材2611.1万吨,占到出口总量27.8%;向韩国出口钢材 1297.3万吨,占比13.8%;向中东九国出口钢材930.5万吨,占比9.9%;向南 美洲六国出口钢材666.3万吨,占比7.1%;向欧盟七国出口钢材563.3万吨, 占比6%;向印度出口钢材381.3万吨,占比4.1%;向美国出口钢材346.6万 吨,占比3.7%;向其他地区出口钢材2595.9万吨,占比27.6%。
废水处理率和工业用水重复用率指标逐步向好。吨刚耗新水 由1990年的58.15m3/t,下降到2008年的5.09m3/t;外排废水 达标率废水处理率有77.82%,上升到2006年的96.6%;废水 处理率由93.21%,上升到2006年的99.94%;工业用水重复利 用率有76.07%上升到2008年的96.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