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高一学科化学编稿老师岳阳课程标题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一校张琦锋二校黄楠审核张美玲考纲解读考点展示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2. 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以第ⅠA和第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 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1. 是高考的重点之一,出现概率高。
2.主要考查点有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综合推断。
3.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以填空题形式考查综合推断。
4. 用物质结构理论进行现象解释、定性推断、归纳总结、定量计算。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难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本讲主要围绕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来讲解,现归纳如下:(一)本章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高考热点:近五年高考中,元素周期律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6次,以填空题形式出现8次,平均赋分10分左右。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重点考查综合推理能力和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二、元素周期律的要点点拨核心:“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1. 同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同周期第ⅢA族与第Ⅱ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从第二周期到第七周期依次分别为1,1,11,11,25,25。
2. 同主族及0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1)若为第ⅠA、ⅡA族元素:相差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2)若为第ⅢA~ⅦA族、0族元素:相差下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以碱金属、卤族元素为例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②原子半径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性质递变(三)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2. 在元素周期表中可寻找半导体材料,农药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在周期表中位置接近,在元素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能力提升类(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 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同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
如:Na>Mg>Al,Na<K。
(2)置换金属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自左至右金属性减弱,即失电子能力减弱,如:Zn>Cu。
(3)根据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判断。
置换反应越易发生的元素金属性越强。
如钾与水比钠与水反应剧烈,则K>Na(金属性)。
(4)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的强弱判断。
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如:NaOH>Mg(OH)2>Al(OH)3(碱性),则Na>Mg>Al(金属性)。
(5)根据金属元素对应的阳离子判断。
例1 将甲、乙两种金属的性质相比较,已知①甲跟水反应比乙跟水反应剧烈;②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失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的低。
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A. ①④B. ③⑤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一点通:运用常见的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答案:C点评:综合考查了金属强弱的判断方法。
2.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
如:Cl>S。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如:Cl>Br。
(2)根据置换反应,活泼非金属单质可置换相对较弱的非金属。
如:Cl2+2NaBr=2NaCl+Br2,则非金属性:Cl>Br。
(3)根据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其非金属性越强。
(4)根据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Br>HI,则非金属性:F>Cl>Br>I。
(5)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如:HClO4(高氯酸)>H2SO4,则非金属性:Cl>S。
(6)根据对应阴离子判断。
例2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A. 1/2B. 1/3C. 1/4D. 1/8一点通:当一种溶液中同时存在Cl-、Br-、I-这三种离子时,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I-,只有当I-全部被氧化后,Br-才开始被氧化。
这是因为I-的还原性比Br-强(也可换个思维方式:若假设Br-先被氧化生成Br2,而反应“Br2+2I-=2Br-+I2”又把Br2变成了Br-,把I-变成了I2)。
显然,只要溶液中还存在I-,Br-就不可能被氧化。
现在,通入Cl2后,溶液中还存在I-,所以肯定没有Br-参加反应,Br-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仍取原来的“3 mol”(假设原Cl-、Br-、I-的物质的量为2 mol、3 mol、4 mol)。
Cl-的物质的量从2 mol变为4 mol,增加了2 mol,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故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1/4。
答案:C点评:考查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
(二)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1. 看层数2. 看质子数3. 层同、质子同粒子的半径比较例3A、B、C、D四种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 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
(1)B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3)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4)D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点通:由关于A的描述(周期数=族序数=原子序数)可推知A为H。
由关于B的描述可知B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B在第二周期第ⅤA族,为N。
由关于C的描述知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即C为S。
由二者形成D2C,且离子结构相同,可知D为K。
答案:(1)氮(2)NH3第二周期第ⅤA族(3)S SO3(4)KOH 点评: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综合掌握。
综合运用类推断元素的思路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已知条件,可推算出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1.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2. 元素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1)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2)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3)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4)周期数是主族序数2倍的元素:(5)周期数是主族序数3倍的元素:(6)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7)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8)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9)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3.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4)单质最轻的元素(5)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6)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7)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8)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例1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已知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固体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氯气)。
实验过程:Ⅰ. 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 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 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一点通:利用卤素的化学性质(置换的顺序)和碘的特性解题,考虑实验过程的干扰因素。
答案: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l2+2Br-=2Cl-+Br2;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放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小试管,静置后D分层,若下层变为紫红色,则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的干扰;原子半径增大。
点评:综合考查了同学们的实验技能和语言表述能力。
例2 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且均为短周期元素,A 和B可形成BA型化合物,且A元素单质与H2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8个;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1、C2、C3,其中在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C1,C3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3倍,C2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2倍。
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E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且与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A元素名称:____________,C2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
(2)画出E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写出B与E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D单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